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增加。事实上,除糖尿病患者外,相当一部分人空腹或餐后血糖偏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据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如果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都考虑进来,目前我国有50.1%的成年人正处在糖尿病前期!那么,糖尿病前期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呢?我们请广外医院急诊科医生孟祥介绍一下。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浆葡萄糖测定值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葡萄糖耐量异常,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为一种亚临床状态。在此阶段对其进行早期干预,能逆转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从而降低糖尿病发生率。 出现几个信号要当心 在糖尿病发病前会出现7种不典型症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对于成年人来说身体一旦出现3—5个症状的时候就该去医院进行检查了。 视力减退。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表现的症状为视力减退。 手脚麻木。糖尿病会引起末梢神经炎,主要表现为手脚麻木、疼痛、感觉减退或者消失,很多患者在走路的时候还会有一种踩在棉花上的感觉。 排汗异常。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会引起汗液分泌异常,表现为即便天气并不是特别的热,仍然会大汗淋漓,脸和上半身汗最多。 伤口难以愈合。糖尿病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往往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影响伤口周围组织供血,所以会表现为有的伤口会很难愈合。 排尿困难。高血糖会损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影响膀胱的收缩与排空,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滴沥及尿失禁。 皮肤无故瘙痒。高血糖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皮肤瘙痒,常表现为皮肤无缘无故瘙痒,反复长疖子。 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会引起植物神经病变,造成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紊乱,表现为坐久了或者躺的时间长了之后,突然起身会出现明显的头晕、眼花甚至是昏厥。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与之相符的症状,那么不要犹豫,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要为今后的生活留下隐患。 合理生活方式是逆转糖尿病法宝 饮食有节,营养均衡。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其他为辅,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喝汤,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达到膳食平衡。一般热量分配如下: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主副合理,粗细搭配,营养均衡。 戒烟限酒,远离肥胖。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应戒烟限酒,每天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保持心率130次以上。 相关链接: 中医如何认识糖尿病前期? 中医的“脾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前期。《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 可知,“脾瘅”的典型表现是口中甜腻,常由多食甘美肥厚之物所致。长期嗜食甘美,可使形体肥胖,甘肥厚味蕴而为热,内聚陈气阻滞气机,进一步发展可转为消渴,也就是糖尿病。 哪些体质人群多发“脾瘅”? 气虚质:神疲乏力、少言懒言、动则气短、形体虚胖、困倦思睡、脘腹痞满、腹胀、食欲不振、自汗、头晕、大便稀溏,舌淡,脉弱或脉细弱。 肝郁质:情绪低落、急躁易怒、两肋胀满、胸闷、胸痛、腹胀、耳鸣,舌苔白或舌红苔黄,脉弦。 阴虚质: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渴多饮、皮肤干燥、双目干涩、腰膝酸软、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痰湿质:形体虚胖、困倦思睡、肢体沉重、脘腹痞满、头晕、大便粘滞,舌体胖大或苔腻,脉滑。 血瘀质: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肌肤甲错、胸痛、口干饮少、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四肢不温,舌暗,舌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脉涩。 不同体质人群食疗方法 火热者选用清凉类食物,如苦瓜、蒲公英、苦菜、苦杏仁等;虚寒者选用温补类食物,如生姜、干姜、肉桂、花椒做调味品炖羊肉、牛肉等;阴虚者选用养阴类食物,如黄瓜、西葫芦、丝瓜、百合、生莱等;大便干结者选黑芝麻、菠菜、茄子、胡萝卜汁、白萝卜汁;胃脘满闷者选凉拌苏叶、荷叶、陈皮丝;小便频数者选核桃肉、山药、莲子;肥胖者采用低热量、粗纤维的减肥食谱,常吃粗粮杂粮等有利于减肥的食物;血脂高者可用菊花、决明子、枸杞子、山楂等药物泡水代茶饮。 □本报记者 陈曦(劳动午报数字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