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街,是长沙这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的一条老街;这条老街也是这座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唯一延留下的一角。太平街,就成了这座城市古今相连的一条纽带,更是这座城市的一道记忆和见证,还是这座城市的文脉和血脉。品味老街,就如品味名茶,越泡越有味道。 太平老街是条文化商街。这条老街400米延长,7米见宽,沿街鳞次栉比着百十号商铺。走进太平老街,陡然让人感到,它与中国众多老街弹响的主旋,有着明显不同之处,就在于这是条流淌着文化主旋的商街。亦或,这是一条文化商街,是以经营文化商品为主题的商街,有点类似莫斯科的那条文化街--阿尔巴特街。 还真别说,老街专门经营文化,这还真是中国老街的一绝,也是太平老街的独特。 太平老街的文化商铺。说它是一条文化街,是因这街上百分只九十的店面都经营着文化商品,让这条古街老枝绽放新芽。 细看这比肩接踵的文化商店,主要经营六大类文化商品:茶楼、茶馆、茶食、茶艺、将茶文化在清香平和中传播袭远;那金石钻刻、泼墨丹青、墨宝流芳、将不俗的文化高雅尽显;那刀剑精锋,盾牌甲胄,却是对历史的一种牵挂,更是将威猛带入现代文明;五花八门的瓷器、刺绣、灯笼、木器、玉饰、竹品、古典家俱,则传递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久远和绚烂;而那手工布艺、创艺工艺品、家居的小摆设,亦显示着现代文化的轻巧高调;那歌厅,酒吧,以其美酒飘香,与其歌舞升平,滨泽着文化的浪漫和文化的温馨;那中医药店,更是在悬壶济世中,用一种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在启迪着纷纷众生。 太平老街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西泠印社书法篆刻大师李伏雨、李早父子,脸谱艺术大师曾金贵,书画家陈羲明等,有如此一批大家文化传人,进驻老街设室、开店,引来更多的文化活水源清。 太平老街的文化字号。太平老街是经营文化的商街,那商家的名号自然就与众不同了,起码文化底蕴就更深厚,文化色彩就更素雅。这文化商家的名号,也就成了这文化商街的一道靓色。 说到这条街商号的文化,其个性,独特,那是最大的文化特色,这一条街的名号。这条街除了“茶”“堂”两字外,各家的名号就都找不到一个相同的字,更甭说相近的名啦!凡是越个性的东西,往往就越新颖,新奇,或者说,只有新颖、新奇才能跳出雷同的俗套。 慢慢观看这条街上的“梵莫高”、“大柴门”、“面朝大海”、“朋友三四”、“没有吧”、“骑兵酒吧”等名号,即要个性,也要不俗;既要独特,也要韵味。而那“掌上清凉”、“雪堆白”、“飘吧”、“马语者”、“月光胡同”、“两溪草堂”等,更让你将一分回味,能留在嘴里品咂出十分的联想。 你在细瞧那各个店面的招牌门联,楷行草隶篆书颜柳欧虞赵体齐全,简直就是在进行一次以太平街为主题的中国书法大赛,让人叹为观止。 太平老街的文脉久远。而这条古老的商街,最厚重的文化之处,最浓重的文化之笔,就是座落在这街上的贾谊故居,如果说阿尔巴特街,因普希金而名,那太平老街的知名,就与贾谊脱不了干系。 在长沙提起贾谊故居,那可是无人不知。贾谊(前200~前168年)这位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20岁既被文帝召为博士,尤善散文、辞赋,《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吊屈原赋》、《鹏鸟赋》,是他留下的不朽篇章,也让他与屈原齐名。贾谊27岁调任长沙王太傅,这祠宅合一的贾谊故居,也是长沙最古老的古迹,被誉为“湖湘文化源头”,是长沙作为“屈贾之乡”的标志性文化遗产。祠匾是赵朴初先生留下的最后墨迹,祠两边均是清朝时湖南巡抚所写。从汉武帝敕命修缮贾谊故居, 此后的两千多年里,贾谊故居历经了约64次重修。到底是这条商街的文化氛围,适应了贾值故居的文脉?还是贾值故居定调了,这条老街的文化主调? 太平老街的粮栈文化。太平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保留了贾谊故居、长怀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楼旧址、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文物古迹和近代历史遗迹,那清咸丰年间开设的乾益升粮栈,也着实值得一提。 清末,太平街曾是长沙米市的极盛之地,位于太平街中段的那家乾益升粮栈则最为红火。而这家粮栈的主人,就是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曾伯祖父朱昌琳开设,先靠经营稻米起家,又转贩盐茶,再开设钱庄,后投资近代工矿业,成为长沙首富。让人不能不感叹,这条老街还真乃是地灵人杰之处。 太平老街的“文眼”惊艳。下围棋讲究作“眼”,做诗,讲究有诗眼,画画,讲究画龙点睛,那么,这条文化商街的慧眼何在?看看街中央拓出的那个由小广场和大戏台组成的宜春园,你就明白这条文化商街上的“眼”在何处了。 宜春园古戏台是光绪34年,由沈姓商人仿北京“广德楼戏园”款式,在太平街孚嘉巷修建,集茶馆、戏园于一体。这个宜春园是整个湖南唯一专唱湘戏的舞台和园地。老街在湘戏的唱腔中,更韵味十足,老街在老戏的汇聚中,更积淀文化蕴;而老戏在吸取老街的文化气氛中,更显得古香古色。 太平老街的建筑文化。作为承载这文化经营的老街,街道两侧全是二三层的老式建筑,封火墙、白瓦脊、青砖青瓦、坡屋顶、仿古木门窗、麻石路、纯木古戏台、牌坊,昭显了这一带民居和店铺的特色,呈现着清末民初的街区风貌,也以其凝固和立体,显示了老街的老字。 这个“老”字,它不是苍老,也不是“廉颇老矣”,而是一种成熟、厚重、踏实、深邃。作为建筑风格,太平街与其它老街倒没有太大不同,惟独这条街上铺下的麻石路,显示着不拘一格的风范。麻石,书名共岗岩,作为一种高级建筑材料,耐温、耐磨、耐腐蚀,抗压性极好,而长沙则是“麻石之乡”。将一、两米长,一码青色,又一律刻着大粗条的麻石,按一样图案设计的路面,铺成的老街街路,显示着太平老街的落落大方,气宇轩刚。 游老街,走马观花,基本就是熟视无睹。游老街,若用眼慢慢的看,用脚轻轻的量,用心细细的想,这老街就是名茶,越泡越有味道。纵观历史的风雨,文化往往都兴于盛世,文化往往都毁于乱世。凡盛世之时,才有盛大修书之举。这条破旧衰败的老街,能被保护和修缮为文化街,实应念盛世之德。而留下这条老街,这是老街有幸,这是长沙有幸,这是历史有幸。 看街口那“太傅引高歌,平民怀大和,天下太平”的楹联,这就是点题之笔,这就是太平街的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