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20-09-01 18:51 |
近日,关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病辞职”引起不少国内外的关注。 他的辞职理由是:“发现旧疾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为避免个人健康状况影响执政,决定辞去日本首相的职务。”
(NHK电视台视频截图) 而这个理由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第一次担任首相时,安倍也是因溃疡性结肠炎的原因辞去首相职务。 一时间,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也带入了民众的视野。 很多人甚至好奇,能够引起安倍两次辞退首相职务,到底是什么病?这种听起来就像“胃溃疡”的毛病真有那么严重吗?
(NHK电视台视频截图) 溃疡性结肠炎,可比我们想象要严重的多 虽说带有“溃疡”二字,但它与口腔溃疡、胃溃疡等不同,这是一种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归属于“炎症性肠病”,其病因至今依然不明确。 最关键,这种病如今在我国近年来也成为都市人的“通病”,它可以发生任何年龄,大多数在20-49岁。 但可惜,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缺乏相应诊断标准,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早期也没有明显的不适,不少患者被发现时往往都是中晚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否会引发癌变?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往往容易因饮食不节制、过度劳累等转化为活动期,若没有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结肠大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 其中,有9.7%~39%的患者还会出现假性 息肉,这些息肉会长期存留引起癌变,有研究表明:超过20年病史的患者发生结肠癌风险较正常人增高10-15倍。 肠不好,通过排便也能治! 大便在医疗界一直都有的“肠道健康晴雨表”之称,通过排出粪便的性质,就能初步判断肠道健康与否。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排便,而随便上网查查,又会看到关于“肠癌”的内容,因此容易会让人心生恐惧,难道这真是肠道癌变的信号吗? 直肠癌的确是近些年高发的癌症种类,但“大便困难”却并不是直肠癌的典型表现。通常情况下,大便困难往往与便秘、饮食等因素有关。 比如摄入膳食纤维类食物过少、饮水量过少等都可对大便造成影响。若一周内大便次数等于或小于2次,且粪便干结、难以排出,这就是便秘的典型信号。 而直肠癌诱发的大便困难,一般都建立在了肠道狭窄、肠梗阻的基础之上。同时,患者还可能伴随以下四个症状出现: 第一,大便形状变化 人的肠腔本来就是一个圆柱体,所以在肠道健康的情况下,人排出的大便也应该是成形、圆柱状。 普通的肠胃炎、不良饮食等问题会导致大便形状发生短暂变化,但往往在几天内就能恢复正常。 而相反的,如果近期大便出现了扁条、细条状,又或者是大便一侧有凹槽、血痕等,就可能肠道内出现了异常占位,压迫粪便导致的。 第二,大便困难、里急后重 所谓的里急后重,也就是说在平时有强烈便意,但粪便排出过程却不顺利,有时甚至没有大便排出,这就可能与低位直肠癌有关。 主要由于这类癌肿会刺激周围神经系统,并对肛门产生压迫,从而导致排便感受器异常。当直肠癌形成梗阻之后,在里急后重、便秘的同时,还可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等多个表现。 第三,大便习惯变化 近段时间大便习惯突然改变,一天内反复出现了几次大便,又或者是有便秘的表现,又或者是便秘、腹泻交替发生,与以往排便习惯并不同,或许考虑与肠癌有关。 如同上文中提到的,肠癌既能够诱发便秘,还能刺激排便感受器出现异常,同时肠癌会影响肠道黏膜的正常活动与吸收,大便习惯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第四,无痛性便血 类似普通的肛裂、痔疮等疾病,虽然也会导致便血,大通常都发生在大便过程或结束后,血液并不会与大便混合在一起,往往在大便的过程中会产生疼痛感。 但直肠癌则不同,直肠癌变的部位若距离肛门较近,患者可出现无痛性血便,血液与大便混合在一起,呈现出暗红、鲜红色,在严重情况下还会直接排出粘液、脓液样的血便,在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疼痛感。 如果在大便困难的同时,还出现了以上四个异常表现,才真的有可能与直肠癌有关。 无论是溃疡性结肠炎,还是直肠癌,随着近几年来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只要及时治疗,死亡率还是明显下降。 所以一旦出现排便异常,还需要慎重对待,若找不出病因情况下,建议还是及时做个肠检,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