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21-03-14 17:56 |
三月春,最想去武汉大学赏樱! 置身百年名校,赏得是樱,品得是蕴。它虽不像东湖磨山樱园那般人头攒动,但“一票难求”足以可见它究竟是令多少人神往。 武大赏樱有这么一条路线最为经典、浪漫,从教二旁的鲲鹏广场开始,穿过樱花大道一直绵延到行政楼附近。 其中,“樱花大道”作为武大樱花最美的赏樱处,不仅数量较多,分布集中,还有一座被誉为是“樱花城堡”的老斋舍,有人将它形容是“樱顶”,是赏樱花最佳位置。 比起在樱花大道上漫步,很多游客选择沿着石阶走到了学生宿舍的窗下,试图与那簇簇如雪的樱花来一次亲密的合影。 老斋舍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学生宿舍楼,也是早期建筑群之一,它依山而建,由三座罗马券拱门连为一体,建筑主体选用灰色的花岗岩,尤显质朴大方、厚重沉稳。 抬首望去,单檐歇山式亭楼与樱花相得益彰,更显那份莘莘学子的朝气与读书人的诗情画意。 整体建筑既具格调,也具底蕴,在2001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百步梯走进老斋舍,发现每栋每层的宿舍楼的命名很有意思,“日字斋”、 “地字斋”、“洪字斋……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老斋舍共有16个斋舍)? 沿着可以通行的进出口,我观察了每一层楼的斋舍门前的字,不由想到《千字文》。 经查资料,果然如此。 每栋宿舍由两个大天井将宿舍分隔为前中后3排,各排则依山势高低分为1至4层,每栋每层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命名。 不由赞叹,武大不愧是武大啊! 走到最高处,只见宿舍楼顶是平的,游人和学生可在上面散步、读书、赏景,其最高处是一座老图书馆。 所有人立于同一平台,凝望或思考。让时光倒退十年吧,让命运扭转吧。站在这里,我居然胡思乱想了。 此处是一览武汉大学风景最好的位置,既有老图书馆古朴典雅之美,也可鸟瞰整座校园,欣赏对面珞珈山的郁郁葱葱。到了春天,垂目望去,老斋舍前的樱花尽收眼底。 为了让游客更好、更安全地赏花、看景,老斋舍有不少校园志愿者协助工作(包括其他赏樱处),这让我对老斋舍“地不平天平”建筑格局和解读更为明白。 老斋舍依山而建,于狮子山南坡。楚人依山就势筑台自古盛之,这一点在百年名校中也不例外。虽然各排宿舍底层地面在不同高度上,但其屋顶则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天平地不平”之格局。 众生起点不一,但通过努力学习都会达到一样的成就。武大的老建筑在无声无息着鼓励着所有学子。 他们推开宿舍的窗子就能看见樱花,伸出手去,就能碰到樱花。 到了四月,窗外就是一场潇潇洒洒的樱花雨,何等惬意?何等烂漫?又是何等自信?樱花如雪,乘东风跨万里浪,前途一片光明。 大概正是这建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老斋舍前到樱花大道成为广大游人和市民最为集中的地方。 老斋舍的窗下,更是行人往来,他们仰首伸眉,或举起手机拍樱花,或与樱花合影,建筑与人、与花、与自然达到了一种和谐情境。 类似“地不平天平”的设计手法在武大校园中十分普遍,其因武大依山就势,融合自然。建筑也是集古典与现代建筑之美,不仅开当时建筑风格之先,也反应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古典与现代之融合。 当我走到老图书馆前的时候,尽管很想进去里面一探究竟,但其外观将我深深吸引。据说,它被看作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 从正门走到侧后,它在建筑上既有西式建筑形式之美,也有中式建筑之和,但这一点在老斋舍体现尤为明显。 从正面看,老图书馆的整体外观是中国传统殿堂式风格,威武而庄严。飞檐翘角,龙凤卷云,其雀替、额枋等之运用令人感到亲切。 但走到侧后,西式建筑形式就明显了,那醒目的西式吊脚楼有点儿意思,据说是洗拖把的地方。 在图书馆左右侧分别矗立着文、法学院,也是飞檐翘角,如此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左文右武”、“文华武英”之特色。 附近还有一座王世杰的雕塑,他是武汉大学的首任校长。 走到这里,再离开这里,心情是激动也是失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