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吃竹笋的好处 竹笋对身体的好处要知道[4P] --]

武当休闲山庄 -> 医疗保健 -> 吃竹笋的好处 竹笋对身体的好处要知道[4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沙漠之虎 2021-04-02 16:20

 竹笋是常见的一种蔬菜,因为香脆可口被人们喜欢,吃竹笋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它能够为我们补充很多能量。对竹笋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篇文章哦。
  
  1、止血凉血
  竹笋中胶质含量很丰富,这个物质可以帮助我们生成血小板,对于止血很有好的功效。还有竹笋本身是凉性食物,它具有凉血的效果,如果我们有上火的情况出现,或是因为上火引起了一些症状,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竹笋。

  2、健脾开胃
  竹笋含有丰富的氮类物质,这个物质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对于健脾开胃有很好的效果,还能帮助我们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比较适合脾胃虚弱的朋友食用,能够缓解腹胀的情况,有助于排便,还能解决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3、润肠通便
  竹笋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增加我们肠胃的水贮留量,经常食用竹笋能够增加我们肠胃的蠕动,降低肠内压力,能减少粪便的粘稠度,使粪便变软利排出,所以患有便秘的朋友应该在平时多吃一点竹笋。
  4、养肝明目
  冬笋中维生素的种类繁多,而且含量也不是很低,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更是白菜等素材的几倍,能促进肝细胞增殖、生长,也防止了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还能维护眼睛和皮肤的健康。
  5、消痰降脂
  竹笋味甘、性微寒,归胃、肺经,具有消痰化瘀滞的作用。冬笋具有低糖、低脂、低淀粉的特点,还富含纤维素,可减低体内的脂肪含量,可用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
  6、增强免疫力
  竹笋的氨基酸含量不高,但是含有的氨基酸多事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等促进机体的蛋白质合成,甚至还含有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谷氨酸以及维持蛋白质性质结构的胱氨酸,以保证机体内各种蛋白酶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助于抵抗疾病。
  7、减肥瘦身
  竹笋中的植物纤维含量高,其中的粗纤维占大部分,这类纤维在人体的胃肠道内几乎不被消化吸收,同时粗纤维还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缩短食物在胃肠道中的停留时间,减少胃肠道对各种食物中脂肪、糖类的吸收,有利于减肥。

  竹笋的做法
  1、梅菜笋丝
  原料:梅干菜300克,竹笋300克,素高汤3杯,糖1茶匙。
  1、梅干菜洗净,切小段;竹笋去壳,剖开,先用水煮熟,再取出切丝。
  2、用5大匙油先炒梅干菜,再放入笋丝同炒,加入调味料,小火烧20分钟。汤汁微干即可盛出。
  2、素蚝油炒笋
  原料:笋500克,素蚝油、盐、白糖、酱油、香油、鸡精、食用油各适量。
  1、笋洗净斜切成条,
  2、坐锅点火倒油,待油6成热时放入素蚝油、笋、盐、白糖、酱油、香油、鸡精炒熟即可。
  3、豌豆焖笋
  原料:笋500克,豌豆50克,葱花少许,素蚝油一茶匙,生抽三茶匙,糖一茶匙,盐1/2茶匙,鸡精一茶匙。

  1、笋洗净后切从中间一剖为二,切成三厘米左右的条,用加了盐(少量)的沸水焯烫二分钟去掉涩味,为了保留鲜嫩口感,要过凉水,然后滤干水分备用。
  2、碗豆同法滤干水分备用。
  3、锅内油烧到七成热,放入葱末炒出香味,将笋和碗豆放入大火翻炒均匀。
  4、将调料放入,加少量清水没过笋,盖上锅盖中火焖三分钟,大火收干即可。
  4、鲜味笋条
  原料:春笋500克,素高汤1碗,干辣椒2只,绍酒1勺,白糖、盐少许。
  1、笋竖割外壳,大约划至笋肉深,从下到上完整地剥去笋壳,这样笋就不会断裂,后面切出来就是完整的条状。
  2、将笋洗净入开水锅焯5分钟,以去笋涩味。
  3、捞出笋,过凉水,与素高汤一起下锅用中火烧开。
  4、倒1勺绍酒加干辣椒,用小火煨8分钟。
  5、尝咸淡,加盐及白糖合味,再煨片刻装盘,注意用筷子理顺,并把辣椒夹出去。
  

  竹笋+红糖相克
  红糖甘温,竹笋甘寒,食物药性稍有抵触。但所说的相克主要在于二者生化成分复杂。
  竹笋蛋白中含有16~18种氨基酸,其中的赖氨酸在与糖共同加热的过程中,易形成赖氨酸糖基,这是一种对人体十分不利的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
  竹笋+羊肝相克
  羊肝不宜与竹笋同炒共煮食用。《日用本草》:“笋同羊肝食,令人目盲。”羊肝性味甘苦而寒,含维生素丰富,对维生素A缺乏而引起的夜盲症有治疗作用。中医认为羊肝能补肝明目。
  结语:上面已经为大家介绍了竹笋的功效,我们现在 对竹笋应该有了一些了解,喜欢吃竹笋的朋友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吃一点,它能帮助我们抵抗一些疾病,还能为身体提供活动需要的能量,不过在吃竹笋的时候要注意食用的禁忌。


查看完整版本: [-- 吃竹笋的好处 竹笋对身体的好处要知道[4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