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22-01-21 11:45 |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和不育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有10%~15%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具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中有内异症患者的妇女发生内异症的风险升高7~10倍。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迄今不明,目前最为传统的病因学理论中以经血逆流种植学说最受支持,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继发生长和蔓延,发展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也可以通过淋巴及静脉向远处传播。手术时将子宫内膜直接种植到切口,致使剖宫产后腹壁切口或分娩后会阴切口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害 它像沙尘暴一样可以弥漫于卵巢、输卵管、肠道,甚至长到肾、肺、胸膜。由于内膜组织在雌激素调控下,发生周期性的脱落、出血,形成月经,异位的内膜也同时会出现周期性的出血、脱落。 也就是说,异位的内膜长到哪里,哪里就会来月经,因此会出现经期的便血、尿血、咳血或出鼻血等,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内异症带来的疼痛,其中以盆腔疼痛为典型表现,70%~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门坠痛等,常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整个经期。
据统计,40%~50%的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很多不孕患者在就医生时检查出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内膜侵犯特殊器官时常伴有其他症状。 其中肠道内异症患者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如便频、便秘、便血、排便痛或肠痉挛,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膀胱内异症患者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的症状。 而输尿管内异症常发病隐匿,多以输尿管扩张或肾积水就诊,甚至出现肾萎缩、肾功能丧失。如果双侧输尿管及肾受累,可有高血压症状。 内异症常发生于卵巢,称之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俗称巧克力囊肿。此外,还有腹膜型内异症、深部浸润型内异症、瘢痕内异症以及肺、胸膜等部位的内异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能治愈,但大部分患者通过接受药物和手术治疗,还是可以达到控制疾病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它的治疗方式主要有: 手术治疗:1 (1)病灶切除术: 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手术尽量切除肉眼可见的病灶、剔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以及分离粘连。适合于年龄较轻或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2)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以及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适合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复发后经保守性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3)子宫切除术: 切除全子宫,保留卵巢。主要适合无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复发后经保守性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但年龄较轻希望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的患者。 药物治疗:2 临床中可供选择的药物主要分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口服避孕药、高效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五大类。 01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 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从而缓解疼痛。 02 复方口服避孕药: 被认为治疗内异症相关疼痛的一线用药,对于年龄<16岁的青少年患者,口服避孕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可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应用。 03 孕激素类药物: 引起子宫内膜蜕膜样改变,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 04 雄激素衍生物: 作为抗孕激素的甾体激素,可以降低雌激素水平、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 05 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GnRH-a): 通过下调垂体功能,负反馈抑制自身的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抑制卵巢功能,还可以直接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 其他治疗: 3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避孕环):通过缓慢释放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减少月经、减缓疼痛,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内异症虽为良性病变,却具有恶性行为,不论药物、手术或两者联合治疗,均很难治愈,且复发率高,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长期管理,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