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而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要知道,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它能够将接收到的声波转换成神经信号传给大脑,大脑又会将这些信号“反馈”给我们自身,于是我们便听到了外界诸多美妙的声音。 叽叽喳喳的鸟啼声、呼呼的风声和淅淅沥沥的雨声、孩子们的欢笑声、知心朋友交谈的话语,如果没有这些亲切的声音,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苍白和遗憾。 但遗憾的是,据世卫组织估计,全球目前有11亿年轻人面临着不安全的用耳习惯,进而引发的听力损失风险。 听力一旦损害,将会是不可挽救的伤害 无论时间长短,耳朵若处在巨大的噪音中会引发感觉细胞疲劳,进而引起暂时丧失听力和耳鸣。 若音量特别大,又或者经常性接触,长时间接触,就会造成感觉细胞以及其他结构的永久性伤害,进而引发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 若听力逐渐丧失,就会影响到语言的理解,从而影响到人的日常生活。 预防听力,需要做好哪些事? 第一,预防耳膜穿孔 耳膜是感受声波振动的器官,如果耳膜破裂或者穿孔,相当于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听觉就无从谈起。 引起耳膜穿孔的原因很多,在儿童中,机械外伤引发耳膜穿孔的案例非常多。 另外,感冒往往会引发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恶化时也会导致耳膜穿孔,发现有耳膜穿孔的可疑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否则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第二,预防耳朵进水 如果耳道进了水,没有及时处理干净的话,非常容易引发中耳炎,不仅影响听力,还可能引发疼痛,造成身体不适。 严重的中耳炎也会造成耳膜穿孔,若水已流入耳朵的深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万万不可自己尝试用棉签吸水,避免捅破耳膜。 第三,谨慎使用部分药物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儿童用药还没有完全形成规范,不合理的用药造成了大批儿童永久性耳聋,即“药物性耳聋”。 人体的耳朵里布满神经和细胞,它们对药物非常敏感,如果用药不规范,则会对这些神经和细胞造成永久性的、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导致耳聋。 这些药物常见的有:庆大霉素、新霉素、阿司匹林等。 第四,警惕突发性的耳鸣 实际上,耳鸣也是耳朵发出的一种“警报”,说明耳朵可能出现了一些疾病问题。 所以,经常耳鸣的人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如果发现问题才能及时治疗,以免引起更严重的耳部疾病。 第五,远离各种噪音 逢年过节时的鞭炮声、机器长时间的轰鸣声、长期佩戴耳机播放大音量的音频……这些对于耳朵来说,都属于噪音。 如果人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耳朵就会受到影响,渐渐对声音不再敏感,严重时就会出现听不清楚甚至耳聋的症状。 耳机等设备音量尽量小一些 要知道,人耳的正常听力频率范围在20-20000Hz,日常所接触的声音频率通常在500-3000Hz。 长时间的接触噪音以及短暂的强噪音会破坏耳蜗中的膜细胞,而受损的毛细胞不会发生。
因此减少使用个人音频设备,连续佩戴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同时降低个人音频设备音量,建议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 尽量远离噪音源头,同时减少停留时间,对于需要长期处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就需要佩戴防护耳塞以及耳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