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2-03-26 08:47 |
酱油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调味品 生抽提味,老抽上色 然而,最近的质量报告显示 120款酱油,竟有29个样品不合格 吓得波仔赶紧检查家里有没有同款酱油 学习酱油的挑选技巧 再也不怕超市琳琅满目的酱油品种了~ 不合格酱油名单 衡量酱油品质的最核心标准之一,就是氨基酸态氮。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等级越高,滋味越鲜美。 然而,黑心企业利用这一点,通过加入谷氨酸钠(鸡精)来提高氨基酸态氮的含量。除了品质没达到指标,标签标识、营养成分标注也存在弄虚作假的可能,误导了不少消费者! 李锦记钠含量超标 检测结果显示,李锦记锦珍生抽的标签标识不符合实际情况。该酱油标注的是钠含量为0.942克/毫升,即6.28克/100毫升,而实测值为8.75克/100毫升,钠含量确实超标了。有低盐需求的朋友们注意了~ 海天酱油标签造假 近年来屡次因“酱油生蛆”而招投诉的海天味业,也陷入了虚标营养成分的风波。在试验结果中,有一款海天生抽酱油的标签中,蛋白质NRV值计算有误,不符合要求。 尽管海天酱油强调,蛋白质是对健康有利的营养成分,这不构成产品品质问题,更不是食品安全问题。波仔认为,标识与实际结果检测不符还是有问题的,如果营养成分表都不是真实的,消费者该如何辨别酱油呢? 蟹园甚至不该叫酱油 前面也有提到,一款酱油好不好,就看氨基酸态氮含量,范围一般在0.4-1.3g/100ml。而蟹园的红烧老抽,氨基酸态氮含量仅为0.01g/100ml。专家表示,这不仅达不到我国酿造酱油的最低标准要求,甚至可以说不能称为酱油。 酱油选购指南 市场上的酱油品种繁多,价格也相差很多。每当波仔想换酱油品种尝尝鲜,都特别纠结~其实挑酱油也是有技巧的,学会了下面几种方法,挑到一款又鲜又健康的酱油完全没问题。 首选酿造酱油更靠谱 一般来说,酱油产品会在标签上注明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差别还是蛮大的。酿造酱油是大豆或其加工产品发酵而来的,酿造酱油又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特级的味道最鲜美。
而配制酱油的浓香程度相当于三级酿造酱油,所以当然首选特级酿造酱油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佐餐酱油才能凉拌 有些酱油是不能直接用来生吃的!佐餐酱油可以生吃,比如凉拌、蘸食,因此对卫生质量要求很高。而烹调酱油需要加热才能食用,卫生指标要求要低一些。波仔提醒大家可要看清楚再用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氨基酸态氮”指标 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越高,则酱油品质越高,其鲜味也越浓。所以在挑酱油的时候,尽量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准没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备几种酱油 生抽颜色淡,多用来调味,是家常炒菜或凉拌菜的最佳搭档;老抽颜色深,多用来上色,是红烧菜肴或者卤味的理想帮手。 需要注意的是,要让菜肴变得好看,需早点放入老抽,但又不能太早,否则会降低老抽的营养价值。而生抽一般在菜肴出锅前放,能更好地保留氨基酸。 广告噱头不可信 经常逛超市的波仔发现近年来不少酱油厂商推出了很多口味,号称能补更多的营养,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大部分海鲜酱油都没有所谓的海鲜成分,真正起提鲜调味作用的是食品添加剂。儿童酱油也纯粹是广告噱头,营养成分和普通酱油没有什么区别。
酱油的三大谣言
波仔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酱油的传闻,说它会致癌、伤肝伤肾、使皮肤变黑...挺吓人的,究竟真相是怎么样的呢?波仔带你们一一揭开谣言的面纱~ 吃酱油会变黑 不少朋友告诉波仔“吃什么补什么,吃酱油自然会变黑”,听起来有理有据的。 实际上,酱油中虽然含有一种叫做类黑素的色素,但是进入胃肠道后就会被分解,不会被人体吸收。而且,如果酱油真的能让皮肤变黑,岂不是深色巧克力、可乐也不适合吃了? 生吃酱油必得肝癌 在家里拌个凉菜蘸个饺子的时候,搁点酱油再正常不过了,有人竟然说会得肝癌? 波仔了解到,说生吃酱油会得肝癌,背后的元凶是酱油中焦糖色素含有4-甲基咪唑,对人类可能是致癌物。但其实,目前并没有人类因摄入4-甲基咪唑的证据。酱油中添加的这种成分是很微量的,毒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没有代码的酱油会致癌 波仔之前在朋友圈看到有一则消息疯传:“市场上所有的酱油,不管是不是名牌,只要没有GB18186这个代码的一律不要购买!赶紧转告亲友不要买,买了也要扔......” 其实任何一个标准只要合法、经过备案的都可以标注,也可以放心食用。建议朋友们去大型超市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酱油~ 大家下次买酱油的时候 记得看看瓶身的标注和配料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