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2-04-27 15:32 |
道外的由来 老道外是哈尔滨的发源地之一,百年前的哈埠只有东西两区,东区分别是南岗区和道里区,西区便是道外区。道外区曾经叫做滨江县、滨江市,1932年又称为东、西傅家区,俗称傅家甸。1956年,东、西傅家区合并后,以中东铁路为界,铁道西部称“道里”,铁道东部称“道外,”正式更名道外区。
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 老道外保留有我国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房子,具有西洋的外表,里面却藏着中式的庭院,是哈尔滨人独创的一种建筑形式。
从景阳街与靖宇街交口,一直向东延伸至道外十道街,北到升平街,南至南勋街,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成为了哈尔滨一道充满历史韵味的风景线,漫步老道外仿佛进入了老电影中,令人意犹未尽。
老道外的建筑,是结合了道里、南岗的“洋房”和中国的传统建筑手法,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于是就有了“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这也成为了哈尔滨的建筑经典。
与中央大街一带欧洲人所建的老建筑不同,老道外的建筑多为20世纪初的华商所建。据史料记载,20世纪初期,有一批干练精明的商业精英,率先在南二道街开起了商铺,在道外盖房子。由于当时道里、南岗“洋房”较多,那些中国工匠在道外盖房时就效仿着用中式建筑手法,建造起了一座座典型的中式小洋楼,其巴洛克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雕刻细腻、色彩浓烈。
这些巴洛克建筑体现出浓厚的民族传统气息。院落组合通常以两合院、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形式出现。院落内建筑最高不超过三层,结构形式采用砖木结构,屋顶多为单面坡,外墙较高,传达着中国传统“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院落形制仿照北京四合院,四面围合,内设门洞,或一进,或二进。穿越门洞,大院便豁然开朗,内有天桥、天井、回廊以及外廊式栏杆雕刻精美的楣子。靠街一面有通街之门。建筑功能明确,以“前店后厂”或“上住下店”的商住混合功能为主。
走进巴洛克街区,各种有趣的建筑装饰、街头的民俗雕塑让人不禁驻足。
此外,这里还有不少老字号,张包铺、北山酒馆、富强大骨棒、老街砂锅居等餐馆,逛累了可以坐下品尝哈尔滨的老味道。
老道外还有着曾经的电影院、商铺、餐厅和银行大楼。 新闻电影院 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景阳街374号,前身是中央大戏院,中央大戏院也称平安茶园,1932年7月,平安茶园改建成平安电影院,这是哈尔滨最早放映有声电影的电影院。始建于1929年,集仿主义建筑风格,斑驳的墙面,左右对称的红色穹顶,精美的花草浮雕,虽外观略显沧桑,但仍能找到新闻电影院往日辉煌的痕迹。
纯化医院 坐落在靖宇街和南头道街交口处,建于1920年,前身是哈尔滨同义庆货店,是傅家甸最大的绸缎庄,后来用于电业局、商场百货、医院门诊等,1968年改为纯化医院。这栋令人眼花缭乱的建筑,立面通体充满了装饰纹理,采用了大量不同形式的壁柱。鹅黄色系与白色浮雕组合起来细腻温柔,表面装饰十分纷繁华丽,被很多人称为是中华巴洛克建筑的杰出代表。
中亚金行 位于纯化医院对面,建于1927年,这栋建筑的二层墙面采用后退的方式,用四根爱奥尼柱和瓶柱撑起较大的前廊空间,使建筑格局生动别致。
交通银行哈尔滨分行旧址 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北四道街18号,建成于1930年,现为中国农业银行哈尔滨道外支行。砖混结构,地上四层。整体为方形,正立面为古典式三段构图。正面入口采用贯通3层楼高的巨型科林斯柱廊,顶托厚重的檐壁,挺拔有力。建筑端部两翼采用清水红墙窗,色彩朴素淡雅,红色与银白色的水泥科林斯柱和整体檐壁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彰显出了娴熟的古典主义手法。属于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老鼎丰 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392号,建于1915年,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其建筑浮雕装饰多采用葡萄、石榴、牡丹等中国文化中寓意吉祥的植物纹饰或使用鹿、仙鹤等象征福禄寿喜的动物图案。对于老哈尔滨人来说,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鼎丰是哈尔滨一代人的回忆情结,其生产的糕点自成一派,是哈尔滨的老字号。
松光电影院 位于哈市道外区北四道街58号,前身为1943年建立的大国光电影院,对很多人来说,这里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影院,更承载着儿时的美好记忆。作为老道外比较标志的建筑,这里是必打卡之地,曾经的辉煌与沧桑,都被刻进每一块残破的砖石中,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止了流淌,只留些许斑驳的记忆。
没有繁华街景和人来人往,只有安静中夹杂着市井喧嚣的氛围,老道外——最具老哈尔滨味道的街区,无论是从巴洛克建筑的数量、还是它的历史厚重感来说,都值得一看。
老道外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老建筑,在百年的时光流淌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带着历史斑驳的回忆,等待你去一一发现,细细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