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云南的, 云南怒江的,
 怒江泸水市,
 泸水市六库,
 六库傈僳族
 ……
 这两天,如果你能用正常的语调读出这一段话,算我输。
 互联网真的是变幻莫测。
 无论是二级玩家还是8G骨灰冲浪选手,
 几乎没有人可以逃脱 我是云南的 的宿命。
 也没有人可以逃离这首说唱的单曲循环。
 
  乌鸦叫做阿南,青蛙叫做欧巴,老公叫做搓爬,老婆叫做搓麻,香菜叫做野穴,红薯叫做阿梦,老虎叫做辣麻,黄瓜叫做阿布 ……
 小伙儿账号名叫做(蔡总)两兄弟,
 
 目前只在一家短视频平台,
 但看这爆火的势头,估计即将和我们全网来相见了。
 有人看完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有人是出生在罗马的兴奋;
 
  也有人开始进行临时抽查:
 
  更有人开始活学活用:
 
  怒江啊,
 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
 这条从青藏高原怒放而出的雄壮之河,
 万万没想到,
 自己用这么上头的方式,
 冲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
 
  一时间, 人人都是云南的。
 一时间,个个都是傈僳族。
 
  太上头了。
 破掉这个的唯一方法,只有是——
 让我们真正走进怒江傈僳族吧。
 压压惊。
 
 01 泸水,究竟是哪里单曲循环之后, 所有人都记住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也都记住了泸水这个地方。
 而鲜少有人知道,泸水究竟是哪里。
 
  一直以来,
 怒江流域酝酿了太多神秘和风情。
 泸水,就在壮丽的怒江大峡谷之内。
 由于泸水傈僳族民歌有一种被称为「摆时」,有峡谷天籁的美誉。
 所以,泸水也有「摆时之乡」的说法。
 
  云南小伙儿口中的「泸水市六库」也在大峡谷之内,
 无论新老旧城,都非常漂亮。
 而若是没有这个云南小伙儿,
 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这个地方,有多美。
 
  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
 这里有风景险峻壮丽的奇观,
 这里孕育了泸水丰富的动植物自然资源。
 怒江金丝猴、羚牛、孟加拉虎、云豹、白眉长臂猿……
 都在这里可以邂逅和偶遇。
 所以,泸水也被被很多生物学家誉为是——
 「哺乳动物祖先分化的发源地」。
 
  而对于很多徒步爱好者来说,
 这里的山河景观,是此生必去。
 听命湖,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徒步线路。
 听命听命,听天由命。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神秘又灵验。
 
  
 △听命湖是不少网友徒步的必选地,常常可看到分享据说人们到这里只能轻声细语地交流, 若大声疾呼,
 顷刻之间天空便会乌云翻滚,风雨交加。
 神话不知真假,但这个湖就愈发有了名气。
 有臆想中的童话,就有现实里的浪漫。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阴阳山瀑布,
 又是另外一种壮观。
 这里是省内落差最大也最浪漫的瀑布。
 
  
 △微博上常有用户的分享,可爬山可看瀑布,可看森林何来浪漫? 阴山瀑布常年照不到阳光,
 于极高处的峰间无穷尽漫汇而下,落差达180多米。
 阳山瀑布落差则更大,有255米,
 水流从瀑布顶向远方「咻!」后跌落。
 而两瀑布流出不远之后,
 合为一体,
 又手牵手投奔怒江的怀抱。
 
  瀑布周边的悬崖,
 四周亦是崇山峻岭的原始森林。
 古木参天,山河壮阔,
 即为原始自然之美。
 事实上,泸水远不尽于此。
 
  
 △怒江红海红海、腊玛窟、腊玛登(老虎跳)等自然景观。 这里数都数不完。
 
  
 △这里是腊玛登(老虎跳),江水凶猛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
 在泸水形成了三江并流的独特景象。
 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
 塑造了泸水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高山峡谷。
 是真的跨过山河之城市。
 本地人在这里,岁月静好,
 偶有旅行徒步者穿行而过,大家也相谈甚欢。
 
  有时候我们也感叹。
 是希望一个地方被看见,
 还是希望一个地方不被看见?
 但互联网又是公平的,
 有朋友笑着说,
 也是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他行走于这个西南边陲的山河小城。
 身边行走着傈僳族装扮的村民,
 突然看到一个小女孩,
 竟正在跟着手机里的《本草纲目》跳着毽子舞。
 他直呼这网络的无孔不入。
 正如同,
 我们现在看到云南小伙儿,传遍全网的说唱。
 
  也禁不住感叹,
 这互联网的疯狂输出。
 
 02 傈僳族,个个都是唱歌小能手这个云南小伙儿带进大家视野的, 除了怒江泸水,
 还有傈僳族。
 虽说不是每个傈僳族都是留着鲶鱼头的「社牛」,
 但可以肯定的是,
 每个傈僳族都是唱歌表演小能手。
 
  作为一个极具文化艺术天赋的民族,
 这里有「盐不能不吃,歌不能不唱」之说。
 流传最广最庄重的,叫做「木刮」,
 傈僳语意为「古歌」,是民歌之根。
 高亢热情的对歌,则称作「摆时」。
 大部分即兴而歌,欢乐自如。
 这样一看,云南小伙儿的风格竟然有几分相像了。
 当然,也少不了情歌。
 情歌叫做「优叶」,旧时多为野外对唱,
 而现在更多的,会出现在婚礼之上。
 2006年,「傈僳族民歌」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可和输出。
 
  
 △傈僳族老人和孩子,老人还有些许传统服饰,孩子已经现代装扮比起唱歌, 傈僳族另一个国家非遗,则更惊世骇俗。
 「上刀山,下火海」
 没错,真正的上刀山和下火海。
 每年农历每年农历二月初八,
 这场被称为「体育活动」的节目,就会来临。
 
  傈僳族人要备好15米长的笔直大龙竹、红木树干或者青木杆,
 用于捆扎的藤条和竹条,供燃烧的栗木干柴。
 随着有节奏的呼号声,刀杆渐渐被升起,竖直并栓紧固定。
 傈僳族青年跟随师父,赤脚踩着刀刃,从正面往上一步步攀登。
 
  惊心动魄和荡气回肠,都不足以形容看客的心情。
 而到了晚上,惊心动魄又要再经历一次。
 栗木燃烧的火场上,八名傈僳壮汉,一个接一个地跳入火堆。
 直到火焰全部被践踏得奄奄一息,节目才宣告结束。
 茫茫山河之间,
 留下目瞪口呆的看客,
 和怒江大峡谷之中,
 傈僳族征服天与地的果决。
 
 03 手一抓,都是山河的味道傈僳族的味道,从来不是舌尖的, 而是手抓的。
 来泸水必须体验一次傈僳族手抓饭。
 用大米与包谷砂、或豆米、荞米混合在一起,
 蒸煮熟透,而后盛在簸箕之上。
 盖上烤乳猪肉、鸡肉块、鸡蛋、腊肉、竹叶菜、菌子、木耳、花生、凉拌野菜、洋芋、洋丝瓜……
 傈僳族人习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
 把自己家里所能搜集到的的美味,都分享给客人。
 
  
 △手抓饭配特色烧酒,当地人叫做「侠辣」据说,用手抓饭来招待客人, 也是傈僳族热情好客的最高礼仪。
 吃着手抓饭,听着傈僳民歌,
 满嘴都是大山大河的味道。
 不少朋友来品尝之后,都忍不住分享。
 
  
 △微博用户的分享,吃过的都很喜欢自然,在怒江边上, 吃什么都是有江河奔涌和山间灵气的。
 竹筒鸡,土包羊。
 
  撒上盐,包上芭蕉叶。
 都是傈僳族走山人,
 为了在大山中生存,而创造出的文化美食。
 极具怒江特色的,还有漆油鸡,简直不要太板扎。
 
  过去的怒江交通闭塞,傈僳族人唯有就地取材。
 用漆树果实榨油,漆油富含维生素,看起来像一块超大的红糖。
 敲一块漆油入锅,漆油融化后,
 土鸡下锅。
 剩下的,就是等着享受美味了。
 
  写到这里,不仅脑袋里面依然单曲循环,
 馋虫也已食指大动。
 又要再说一次。
 感谢这个云南小伙儿,
 让我们认识了这个美丽又神秘的地方。
 尽管我们知道再怎么疯狂的单曲循环,
 都会转瞬即逝;
 尽管我们知道互联网的高潮与低谷;
 尽管我们传唱时还带了点对魔性段子的跟风;
 但怒江泸水傈僳族,
 我们记住了。
 
  
  你是云南的,
 美丽的云南的,
 云南怒江的,
 壮阔的怒江的,
 怒江泸水的,
 独特的泸水的。
 很高兴,认识了你的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