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喝凉白开=慢性自杀" 确有其事吗?[4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喝凉白开=慢性自杀" 确有其事吗?[4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2-06-10 08:12





“水”一直以来都是大多数人热议的对象。最近,“喝凉白开=自杀”的传言又刷爆了朋友圈。



听此言语,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喝了这么多年凉白开,我是不是已经“病入膏肓”了?


那么,喝凉白开究竟会不会慢性自杀呢?我们就从白开水的组成以及它的代谢路径入手,让谣言不攻自破。
谣言从何而来?
很多人说喝凉白开“致癌”,总要有一些理由吧,现在流传最大的诱因就是“亚硝酸盐”在作怪。关于亚硝酸盐的许多误解,都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一条简单的原则:“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
亚硝酸盐通常扮演着一个穷凶极恶的角色:专门负责放毒致癌。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我们从白开水的成分来具体分析一下,水中到底有没有亚硝酸盐物质。
谣言为何不可信?
白开水的成分
白开水中有可能含有硝酸根离子,放置一段时间有可能被微生物污染,使硝酸根变为亚硝酸根,但含量极少,还没有火腿里面的亚硝酸盐多。
说到剂量问题,只要正常饮水,都几乎不可能过量,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如果非要抬杠,即使是喝白开水,过量也会中毒。
所以,此言论是“子虚乌有”。除了这个,其他的理由更是站不住脚,请大家绕道而行。
难道是由于水温问题导致的?
其实并没有什么依据。凉白开的温度一般接近于室温,室温一般在26℃左右,而身体温度一般在37℃左右,相差无几,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碍。
而且身体有着很强的维持体温恒定的功能,在体内温度较低时,是完全可以自行耗能升高温度的,所以,如果说依据出自于这方面也只能说是“无稽之谈”了。
还是因为含有污染物质?
有的人说凉白开中含有一些污染物质,会导致发生一些疾病,此语无理。
水烧开后大体是一个无菌的状态,加之水中并不含有微生物喜欢的基础营养物质,就是水分子而已。
所以只要在带盖的壶或杯里放凉的,也不可能有大量致病菌落入或大量繁殖的问题,因此凉白开和温水比起来在卫生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只要是喝水,无论是热水还是凉水,其实喝进身体的都是水分子。也就是说,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其实都一样。
水进入身体之后主要经口、食管、然后进入胃肠,这其中大部分吸收入血,少部分进入大肠随粪便排出,吸收入血一部分又供细胞代谢利用,一部分通过尿液、呼吸和汗液排出体外。
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喝凉白开和女性痛经、男性性功能降低、过敏性鼻炎、脱发、胃病有关,在这些疾病的病因里也并没有找到关于“凉白开”的字眼。
关于“凉白开”,并没有那么严重的危害作用。相比起开、温水而言,其实都是一样,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如何饮水更健康?
关于水,很多人其实并不明白该如何饮用才更靠谱?
每天要喝多少水?
人体每天大概需要2500毫升左右的水来弥补皮肤蒸发、呼吸、粪便、排尿等渠道的损失,其中大概300毫升来自于代谢中产生的水,其余来自食物和饮水。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保持合适的饮水量是非常重要的健康促进措施。建议大家每天要喝到1700-2000毫升的水,季节不同,工作不同,自己还要适当调整。

很多人经常说“一天八杯水”,但其实并不靠谱,不同容量的杯子所造成的“饮水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关于一个人每天要喝几杯水这个问题?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杯子有多大,然后再用总量换算一下看看喝几杯。
其次在有些情况下,喝水的量是需要调整的:例如吃大量蔬菜水果、吃粥喝汤的人饮水量可以少些;水果吃得少、吃盐多、鸡鸭鱼肉吃多了的人就要多喝一些水。
什么时候喝水?
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不要等口渴时才喝水。
人缺水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但口渴却不是判断缺水的敏感指标。
轻度的缺水并不会让人觉得口渴,应在感觉渴之前主动补水,而不要等渴得受不了再喝水,渴得受不了就已经迟了,这时候身体的水分已经有明显损失了,而失水会降低人体消化吸收能力、废物排泄能力,甚至影响到思维能力和运动能力。
从实际出发,喝水应该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不用必须规定喝水的时间表,只要坚持主动饮水、饮足水量、尽可能均匀饮水就可以了。


究竟该喝什么水?
建议大家还是喝白开水。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是满足人体健康、最经济实用的首选饮用水。
在这里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
“珍爱健康,拒绝甜饮料”。
饮料含有较多糖分、色素、防腐剂、盐分等物质,经常饮用很容易增加患肥胖、龋齿、糖尿病以及其他慢性病的风险,和白开水相比,非但不解渴,而且还影响健康,所以还是白开水尤为靠谱。
无论凉还是热,其实都是水,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关于“水”的言论五花八门,慧眼识真,拒绝谣言,健康饮水,靠谱喝水,给你的生活“解解渴”。





查看完整版本: [-- "喝凉白开=慢性自杀" 确有其事吗?[4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