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2-07-09 07:20 |
在广州越秀区,中山六路这一带。 有条著名的男人街。 曾是广州家庭主男、发烧友们, 最流连忘返的地方。 因为不管什么时候, 走进这条不到200米的居民窄巷, 永远能看到穿着拖鞋、身着背心, 或夹着老式公文包的广州阿叔们, 闲散地逛着。
 久而久之。 大家习惯称它为, 男人的逛街天堂。
 这儿叫陶街。 80年代,是广州最大的二手黑胶流转市场, 无数个广州男人的快乐星球; 更是一条有着几百年历史, 红火热闹了几十年的老广“淘宝胜地”。
 时代步履匆匆。 这两年,陶街的外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隔壁的女人街——粤华街, 成为老广们日常闲逛的杂货小道。
 曾经走鬼档一样的摊贩聚集地—— 将军东, 也搬进了井然有序的电器商场。
 卖二手黑胶唱片的大军,亦不复往昔。 前不久,我们重新去逛了陶街。 当以为它的情怀和有趣,都不再的时候。 这儿依旧熙熙攘攘。
 街头的一家杂货铺店主告诉我们, 尤其是在节假日, 不管是广州阿伯阿叔, 还是年轻男孩、穿着复古服饰的年轻女孩们, 都爱来溜达。 01 200米不到的窄街 见证了广州一个时代 6年了,张先生没再去陶街。 可作为一名几十年的资深唱片爱好者, 这儿几乎横跨了他的整个青春。 也见证了广州,风风火火一时的黑胶唱片时代。
 那是个潮流迸发的80年代。 前不久,《声生不息》掀起一股“港乐”回忆杀。 当看到已经白头发的叶倩文林子祥, 再度站上舞台携手唱着《敢爱敢做》的时候。 谁能不叹一句, 那个香港音乐的巅峰时期啊。 而陶街黑胶唱片的辉煌,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张先生还记得, 曾经和一些唱片店老板们,心照不宣的约定。 读书时,有空他每周都会去一次。 有个大叔,周末常常背着一个黑色的包。 里面装满碟,敞开,任他挑。 张先生说这都是大叔上一周回香港,拿过来的唱片。
 比起繁琐的过关和漫长等待, 那时陶街唱片店老板们,和大叔一样,当起“人肉淘货”的角色。 他们往往返返于香港和广州之间。 搭起了两座城市,关于音乐,关于唱片的桥梁。 更是那个恢弘时代下,两座城之间的情感共鸣。
 每次从香港回来, 大叔的包里,永远装着新淘的20张唱片。 不多,也不少。 卖不完的,就放进自己的小店。
 唱片一张又张,店主们就这样累积下来。 让陶街,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为集中的二手黑胶唱片交易市场。 所以说起「黑胶发烧友的朝圣之地」,这儿必定是声明远扬的。 当我问起张先生,为什么「放弃」陶街的时候, 也是因为对唱片的执着。
 如今,在陶街,已经找不到几家还在坚持二手唱片的老店了。 大叔也不再往返香港。 唱片成为了复古而相对小众的东西。 拥挤、热闹的陶街,再也找不到曾经沉浸式淘唱片,聊唱片的畅快了。

 好在,熟悉的时代感依旧在。 已有20多年的唱片店日升电器,因为热爱,老板还在坚持着;
 街头电视,仍在播放着经典港片;
 唱片机里,还有邓丽君、张国荣、苏芮; 哪怕DVD被淘汰了,这儿仍有人坚持卖影碟, 有港台金曲碟,也有父亲那个年代的电影老碟,《上海滩》、《天龙诀》等等。
 在这些满满当当的摊位前,多停留一会儿, 就对这个「爸爸最爱逛的小地方」多了更深刻的理解。 父辈人、老广人的童真与情怀。 可不就在这儿嘛。
 02 依旧热闹的陶街 「原来,这才是广州」 虽说陶街见证了广州黑胶鼎盛时期, 但唱片的落寞,并没有让陶街就此沉寂。
 它位于越秀区,西接朝天路,与粤华街串连。 在这个广州老城区,有许多快要被人遗忘的粤式情怀。 沿街骑楼,老广的象征与留存。 藏匿街巷深处的老街烟火,让人彷佛穿越了时光。 陶街,便是缩影。
 俗话说,「羊城处处有段古」。 陶街的「古」,端端正正写在入街口的石碑上。 它的由来,源自明朝正德年间,一位叫陶成的人。 因为政绩出色,以及他的儿子陶鲁立有战功。 明王朝为了表彰这对父子,为其下诏建祠堂,曰忠勋祠。 往后几百年,陶姓子孙在周边定居繁衍。 这是陶街的前世。 它的今生, 是我们熟悉的,中山六路上囊括了将军东的“淘宝天堂”。
 乘坐1号线,从公园前A出口走几百米,就能到达搬迁后 的 将军东电器城。 这个1998年开业,以经营“平靓正”的电子产品,而闯出一片熟男天下的地方, 最繁华时,与早年的“师奶圣地”大笪地齐名。 重新开业第四年,新的将军东,不再有当年的盛景。

 这里经营的种类,依旧涵盖了音响、手机、收音机、文玩、电线、烟嘴等。 解决不少广州阿叔们,日常的生活需求。 如果要找回淘宝的乐趣,还得回陶街。 穿过马路,几百米之外。 比起将军东,陶街保留着更多的老街人气。
 街口卖收音机的大叔告诉我们, 80年代,除了唱片, 更广泛来说,这里是卖破烂古董杂货的“跳蚤市场”。 90年代,二手经营的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主流。 就像是深圳,有个华强北。 跟着时代走。 种类繁多,经营范围广。 既撑起了广州男人们的唱片情怀, 也满足他们的各种小癖好。
 沿着街铺往里走。 大到电力工具、古董玩物,小到一颗螺丝钉、一根电线、钉子… 铺与铺之间,无缝衔接。 简直就是一个 “生活全能百宝箱”。
 奶奶教过的算盘、爷爷戴的盘指、老年手表, 甚至于古惑仔的花衬衫,也都能在摊贩上看到。 还有老一辈钟爱的电子产品,混杂在里面。 像是能听粤曲的收音机、音响,能放碟片的小霸王、插卡电视等等。
 不会使用智能电子产品的老人, 有的店主提供帮忙下载歌曲、电影、视频、保健操的便利。

 维修翻新的摊位上,熟练的店主,一看就是老师傅。 同样老师傅上阵的,亦有老牌的发剪子。对待老古董,应付自如。 一箩筐一箩筐,随便挑,隔壁不时传来嗡嗡剪发声。 浓浓的陶街人情味儿,并没有被时代掩埋。
 现在去逛陶街,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边是大叔们从容的逛着、寒暄着, 一边是年轻人忙着复古。
 他们好奇地看着这些上个世纪的玩意儿。 新奇,有趣。 让人彷佛瞬间穿越了般, 回到那个跟着大人屁股后头的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