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04-10 20:52 |
 当你站在香港的街道上 会深切感受到 都市可以有多密集 (香港九龙湾的高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作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城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 已高达25,684人 是北京的5.9倍 上海的4.6倍 连面积狭小的新加坡 人口密度也不及它的一半 (旺角是香港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许多城市的发展受困于经济 而在香港 土地 却成为决定它生长的大手 迫使整座城市 向上、向上、再向上 直到长出一片直插云霄的 “城市森林” (香港城市森林,摄影师@静言) ▼
 城市似乎已经是香港的全部底色 但是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若从更远更高的视角看香港 你会发现 香港更多的土地属于山海 它们从四方涌来,占据了 3/4的香港 并将城市紧紧包裹在怀中 (请横屏观看,香港的山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山海笔锋峥嵘 不仅画出了自然壮美 甚至画出了城市本身的形态 接下来 让我们一同展开这幅香港图卷
 在中国大陆的南端,广袤的南海北岸 有一片陆海相间的岛屿丘陵 这里山峰陡峻,海湾深狭 香港就坐落在这片山海之中 (请横屏观看,从飞机上看香港的岛屿城市,摄影师@陈碧信) ▼
 你若定睛细看 会发现香港其实由三部分构成: 一个半岛——九龙 一个大岛——香港岛 九龙北部的陆地及其余262个海岛——新界 早年曾有一座运送香料的小港 故称“香港” (请横屏观看,香港区位及地形示意,制图@松楠) ▼
 这里本不适合建城 远古时期的地壳运动和流水侵蚀 在香港全境塑造出数百座山峰 它们高低连绵 占据了80%的大地 比如香港早期的发展核心
 就是一座地势陡峻的岩岛 山地面积多达82% 中部东西走向的群山 将岛屿分为南北两半 其中太平山海拔552米 居高临下,俯瞰城市繁华 (请横屏观看,太平山下的维多利亚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而港岛对岸的
 背靠自西向东的一系列山峰 它们山势不高,却走势如龙 据说“九龙”的名字即来源于此 其中的狮子山大名鼎鼎 早期许多内地移民曾在它的山脚下建起 在异乡的第一处落脚点 他们背井离乡,从零开始 在这座新城打拼出新生活 这种拼搏的精神后来就以这座山峰命名 成为延续在香港人血脉中的 “狮子山精神” (狮子山下的香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九龙再往北 即是香港面积最大的部分
 这里有香港最广阔的低地与最高的山峰 矗立于此的大帽山 以957米的海拔高度 成为峰群之中的最高点 (大帽山位于新界的中部,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
 在它外围 有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重重拱卫 它们甚至跨越海面 绵延至香港岛左侧岛屿——大屿山 岛上的凤凰山 以934米的高度 坐上群山之中的第二把交椅 (凤凰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遍布全境的数百座山峰 塑造了香港的骨架 它们虽不算高 高度却变换极为迅猛 由此勾勒出多样的山峰线条 其中最为尖削者 蚺蛇尖、钓鱼翁、青山 被冠以“香港三尖”的称号 (香港蚺蛇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而陡峭险峻者的代表 飞鹅山 崖壁嶙峋 拥有勇敢者才能登顶独享的山城盛景 (香港飞鹅山自杀崖,山海险峻,观赏请注意安全,摄影师@屈文犇) ▼
 也有地势平缓者 如大东山 山顶温柔绵延 落日铺洒在草木上 景色之醉美无愧于它的英文名 日落峰 [Sunset Peak] (香港大东山日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峻拔的山峰错落挺立 深山丘壑之中数百条溪流奔腾 顺山势而下湍急成瀑 (香港新娘潭瀑布,摄影师@鹿椰青) ▼
 缓流成河 (香港梧桐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润泽出香港群峰的灵秀一面 千山各有千山色 随后登场的海洋 又将这山骨泼墨 氤氲出另一片图卷
 山峰形成后 距今约一万年前,海水逐渐上升 它填没山谷洼地 形成深阔的港湾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航拍,其原本是山脉的延伸部分,后由于山体断裂下沉被海水淹没形成港湾,摄影师@吴亦丹) ▼
 淹没山峰 形成千变的岛屿 (请横屏观看,航拍香港西贡地区山地和离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随后的漫长岁月里 海浪不断冲刷群峰 塑造出陡峭壮丽的海岸 惊涛拍岸 岩石被冲蚀 然后有了雄奇深邃的洞穴 (香港西贡的木棉洞,本为海浪侵蚀而成的洞穴,海浪的继续侵蚀打通了两边的洞穴,今天已成为海蚀拱,摄影师@鹿椰青) ▼
 岩石被打通 形成横于海面的拱桥 (香港西贡的吊钟拱门,摄影师@廖庆强) ▼
 岩石崩塌 显露出断折陡峻的崖壁 (香港北果洲的悬崖,山海险峻,观赏请注意安全,摄影师@Tibby) ▼
 而风浪极大处 岩石破碎形成的砂质碎屑沉积下来 久而久之形成了 滩面广阔、沙质细软的 大浪湾 (大浪湾是著名的冲浪胜地,摄影师@SOY) ▼
 大海的杰作不止如此 它还配合另一股力量 绘出香港更为奇特的海中景观 这股力量要比山峰和大海出现的更早 早到那时的香港还是一片 河网纵横的平原 河流携带的大量沙泥 慢慢沉积为岩层 随后在地壳运动无数次的挤压中 岩层由水平变为如今垂直于海岸边 香港最古老岩石之一的 “鬼手岩” (香港黄角咀鬼手岩,摄影师@顾天择) ▼
 这股来自地壳的力量持续塑造地表 它让火山爆发 炙热的熔岩于是在大地奔流 冷却后形成浅色六角岩柱 它们根根林立在海边 成为世界罕见的“万柱海岸” (破边洲的浅色六角岩柱,香港的六角岩柱分布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为世界之最,摄影师@阿东Dol) ▼
 随后的日子里 香港经历过 漫长的干旱 酷热的环境里 岩石中的铁质脱水氧化 形成独特的“海上丹霞” (香港岛屿赤洲上的褐红色砾岩和粉砂岩地貌,有“海上丹霞之称”,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
 也经历过 湿润与干旱的交替 新生湖泊中的泥沙沉积下来 层层叠叠,叠成香港最年轻的岩层 (香港岛屿东平洲上的海蚀平台,东平洲拥有香港最年轻的岩层,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
 直到山峰隆起 海面升高 山、海与早期地质变化的痕迹 共同组成了香港瑰丽雄奇的山水底色 也孕育出万千生灵的栖息地 这里是蝴蝶博物馆 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山野林间 聚集了全中国11%的蝴蝶品种 一年四季均可见到蝶踪 (请滑动观看,香港的蝴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这里也是鸟类天堂 邻近深圳河河口地带的 米埔及后海湾湿地 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一站 每年为超过6万只水鸟提供栖息地 早在1995年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香港米埔湿地,摄影师@李霖) ▼
 这里更是海洋宝库 以仅占中国0.03%的海洋面积 养育了全国26%的海洋物种 其中包括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的 中华白海豚 (香港中华白海豚,摄影师@吴颖/奇野中国) ▼
 约五千年前香港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居民 随后为了躲避战火 历代均有移民来到香港安居 其中以邓、侯、廖、彭、文五个姓氏的移民最为著名 他们居住在新界一带 共称“新界五大族” 各族聚族而居、筑围自卫 建立众多具有防御性质的村落“围村” (香港荔枝窝客家围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这些新的移民 陆续修建起书院、祠堂、庙宇 更多的人潮在随后的时代涌来 他们在山海的缝隙中建造了一座 山海之城
 19世纪初 英国从中国的手中抢占香港岛后 选定的居住地点 就是香港岛北部的狭长海岸 这里南靠太平山、歌赋山、金马伦山 北有九龙半岛抵挡台风 港湾深阔,是很好的安居点 (请横屏观看维多利亚港,摄影师@王鹤) ▼
 于是,一个沿着海岸的蛇形城市开始生长 海岸中部为欧洲人居住区 集聚了欧式建筑风格的 总督官邸、教堂、法院 今天仍是政府机构和文化活动中心 被称为“中环” (香港终审法院大楼,由设计过白金汉宫正面的英国设计师设计,摄影师@胡文迪)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上环 它位于中环的西侧 是华人居住的地方 建筑也充满中国传统特色 不仅有众多中国庙宇 还有华人的特色居所“唐楼” (位于香港九龙的唐楼代表雷春生堂,此处仅作示意,唐楼为早期华人的典型民宅样式,通常为二至四层高,正面狭窄,深度较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为了连接各处 一条与海岸线平行、贯通东西的交通干线建成 即为“皇后大道” (香港皇后大道中,摄影师@宋子麟) ▼
 通往皇后大道的南北向街道 也沿着山势铺开 多弯曲而狭窄 它们是如此之陡,以至于成为实实在在的 山海间的阶梯 (香港湾仔长长的楼梯,沿着山势而建,摄影师@DaninSum) ▼
 这个细长蜿蜒的城市就是最初的香港: 它蹲缩在山脚下 海边桅杆林立 成排的房屋如梯田般沿山坡层层而上 穿梭其间的则是弯曲狭窄的道路 (19世纪的维多利亚港油画,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
 然而,山海之间的这片狭长地带实在太紧促 就太平山来说 它距离海水最近处仅有1200米 注定了这座新城只能在山海的缝隙中艰难呼吸 当数以百万的人潮逐渐涌入这座新城 这座小岛自身的容量到达极限 于是人们开始移山填海 沿海创造新的陆地 这项工程早从1850年已经开始 总共造出了78平方公里的土地 等同于再造了一座“香港岛” (香港湾仔许多土地就是填海而成的,今天已经是繁华都市的一部分,上文填海面积统计截止2022年,摄影师@赵高翔) ▼
 城市的边界同时向外扩展 很快蔓延至海对岸的九龙半岛与新界 住宅、码头、铁路、机场很快占满九龙的土地 另一个城市核心冉冉升起 (香港建成区扩张示意,制图@松楠) ▼
 可这还不够 城市必须改变 它开始垂直发展,向上寻找空间 建筑沿山爬坡,长在山峰的空隙里 (香港华景山庄,摄影师@帽匠HatterWei) ▼
 而电梯和钢架结构的发明 更使得高层建筑成为可能 从1966到1973年的七年间 香港的最高建筑记录被多次打破 从28层、31层、34层 最终超过具有纪念意义的100米 (香港历年最高建筑,制图@王申雯) ▼
 一座超高密度的垂直森林逐渐诞生 在香港,30层以上的住宅和商业楼随处可见 2019年它高度超过100米的摩天大楼 达到了惊人的2580座 成为全球第一 (香港上环附近的高楼群,摄影师@称心) ▼
 如何在山海的挤压中造一座城市 香港给出了答案 它必须精巧安排手中的每一寸空间 所以垂直而紧凑 20世纪50-60年代,政府建设的高密度安居房 四角方正,居住单位呈平行排列 其中位于九龙的彩虹邨(cūn)就是典型案例 它以数栋不超过20层的大楼 容纳了超过40000人 (彩虹屋邨,摄影师@你七哥) ▼
 更多形式的高密度建筑也不停出现 工厂被折叠在高楼中 (香港老工厂大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篮球场被折叠在高楼中 (香港的空中篮球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连风靡香港的赛马运动的马厩 也被折叠在高楼中 (香港的高层马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狭窄的商业街被各类店铺占满 它们抢占有限的空间 形成了香港街道密布的各式店铺招牌 (香港九龙街道密布的各式招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在这样垂直紧密的空间里 私家车被极度压缩 香港90%的出行都依赖于公众交通 狭窄的街道甚至催生了 世界上最窄的有轨电车 “叮叮车” (香港有轨电车“叮叮车”,宽度仅为1.98米,摄影师@王楠 ) ▼
 细长的线条交叠流动在这个立体城市中 它们供行人走动 (香港己连拿利天桥,摄影师@帽匠HatterWei) ▼
 供巴士穿梭 (香港巴士穿越皇后大道山道天桥,摄影师@胡文迪) ▼
 供汽车通行 (香港铜锣湾行车天桥,摄影师@鹿椰青) ▼
 与此同时,这座城市又尽可能发掘更多空间 所以与山海极其贴近: 城区散落在山峰大海间 渡轮、桥梁与隧道穿越高山海港 连接起岛屿与岛屿 岛屿与陆地 (香港大帽山下望汀九桥,摄影师@君言) ▼
 其中著名的“天星小轮”穿梭于 九龙半岛与香港岛间的维多利亚港湾 两岸山脊高大,高楼林立 成为香港最令人难忘的“双城”景观 (天星小轮上看两岸,摄影师@王琪 ) ▼
 同时,香港的建筑沿山错落排布 通往半山的户外扶梯 可以轻易完成喧嚣闹市与青翠山坡的转换 (香港中环半山扶梯,1998年香港是世界上自动扶梯人均占有率第一的城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至此,香港终于从小渔村长成了直插云霄的 城市森林 老一辈的香港人白手起家,所以信奉多劳多得 而高密度的城市网络又将生活节奏高度浓缩 所以香港人讲求效率 他们走路快、理发快 甚至吃饭都以极快的节奏进行 (香港澳洲牛奶公司翻桌效率奇高,据说最快30秒内可以完成点餐和上菜,跑堂会以简略术语“茶走”“飞边”等完成飞快点餐,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
 而当他们走出城市 只需短短路程 就会彻底放慢速度 因为他们踏入了另一个世界 在更为纯净的自然郊野中 在巍峨的群山之中,辽阔的沧海之畔 自在“行山” [haang saan] (香港行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行山是个粤语词汇 它不仅是爬山 更像是在自然中漫行 如今已经成为许多香港居民的定期日程 毕竟城市之外的四分之三土地上 还有太多被保护完好的山海自然 香港由于缺水 从1863年起就开始修建众多水塘以收集雨水 为了减少雨水流失 大部分山地被划为集水区 区内禁止建造房屋、耕地 同时广植树木,修复生态 (香港大榄涌水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1978年于海中建成的万宜水库 是全港容量最大的水库 今天二十余个水塘遍布各处 已成为山海的一部分 (香港航拍万宜水库,以大坝围封海岸建成,摄影师@余明 ) ▼
 不仅如此,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 香港便开始设置郊野与海岸公园保护这片山海 相关保护条例一一出台 1977年香港第一个郊野公园 城门郊野公园诞生 (城门郊野公园,摄影师@鹿椰青) ▼
 1996年第一批海岸公园与海岸保护区划定 (鹤咀海岸保护区是首个划定的海岸保护区,摄影师@胡鑫沛) ▼
 这些自然景观于是慵懒环绕着城市 它们甚至被规划成100多条不同种类的行山径 以满足不同爱好的人潮 比如以曾任港督麦理浩爵士命名的 香港最长山径“麦理浩径” 一路穿山跨海 曾上榜国家地理全球20条最佳行山路径 (香港麦理浩径第二段海岸线,摄影师@宋子麟) ▼
 除此之外 还有体验传统渔村的文化径 (香港大澳渔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以及漫游森林水塘的郊游径 (香港八仙岭郊野公园流水响郊游径,摄影师@彭昊山) ▼
 这座城市于山海的缝隙中生长 又被更多的山海包裹 长成了一座真正的“山海之城” (请滑动观看,香港城市与山海紧密相连,摄影师@鹿椰青&帽匠HatterWei) ▼

 于是我们看到: 重峦叠嶂的群峰勾勒出大地轮廓 那里有香港的千峰竞秀 波涛汹涌的大海泼洒出大地颜色 那里有香港的海岸争奇 而山海之间的夹缝中 城市森林肆意生长,直插云霄 那是香港的华灯璀璨 (繁华的香港,摄影师@泓Sam) ▼
 自然的雄奇造物与人类的智慧巅峰 在同一幅图卷里 完美融合却又各显峥嵘 谁说这对比、这融合 不美,不动人? (飞鹅山,山海险峻,观赏请注意安全,摄影师@香港风光摄影师 Kelvin Yue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