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4-12 08:42 |
天气时凉,很多人开始赖床,早上睡不醒、白天哈欠不断,身体疲劳乏力;刷牙的时候口中黏腻、还犯恶心;照照镜子,面色暗黄;吃饭没胃口,时常消化不良、腹胀反酸……像是得了什么大病,去医院检查,却又并无异样。 这究竟是怎么了? 其实这很可能是湿气惹的祸!中医认为,湿气是“万恶之邪”,若跑到皮肤上就会形成痤疮、湿疹等;跑到四肢就会引起水肿;跑到头部就会导致晕眩;跑到关节就会导致关节酸痛……可谓“遗患无穷”。
湿气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1 湿气也分“内、外” 湿邪有内外之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室潮湿等侵袭人体导致的;而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与体内脏腑功能有着直接关系。 但二者互为因果,外湿会加重内湿,内湿又会引起外湿。因此,要是不及时祛湿,湿气会越来越重,甚至陷入恶性循环。 但对湿气,很多人都存在不少误解: 误解一:秋冬干燥没有湿气? 很多人认为雨水多的夏季才是湿气盛行的季节,而到了秋冬,天气干燥,因此没有湿气。 但其实,秋冬季“寒”,而“寒必伴有水”,寒气重一分,湿气亦重一分,寒湿互结。因此冬天时很容易形成“寒湿”,而夏季则较多是“热湿”。
误解二:游泳、汗蒸会加重湿气? 先说游泳,在游泳过程中,大量的水湿会通过毛孔渗入体内,但是游泳属于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对四肢、躯干、脊椎、心肺功能都有比较好的锻炼作用,而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水分代谢,以加速湿气的排出。因此,很多人在游的时间久了上岸后都有尿意,这里就可能是水湿转化成了尿液。 小贴士 想要避免或减少冬泳的湿气,做好以下三点即可: ①阴天或天气较冷,亦或是水温较凉的话尽量不要游泳。 ②控制好游泳的时间,每周2次左右,每次半小时即可。 ③游泳后一定要沐浴干净,并及时擦干身体。
而像汗蒸、泡澡等水温较高,可以帮助打开全身皮肤的毛孔,人往往会微微出汗,而同时湿气也会随着汗液一起排出。这种排湿法特别适合不爱运动的人,但时间过久,可能引起脱虚,甚至缺氧,一定要把握好度。 误解三:祛湿就得多吃辣? 民间有许多祛湿的方法,最常见的是吃辣椒。很多人觉得吃了辣椒,会辣出一身汗,这个就是排湿了。那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在中医上,辣椒味辛,有温散的功效,让人发汗,的确可以驱散体内的湿气。但是这里所指的湿气是“寒湿”。 对于湿热体质的人而言,吃辣椒不仅会加重湿气,还会出现长痘痘、喉咙痛、口腔溃疡等;特别对于易过敏体质、胃不好的人及有哮喘的人,吃辣椒则会加重病情。
2 “加湿”行为你有吗? 相较于外湿,内湿更应引起重视,因为内湿多预示着人体肝脾不调、阳气虚衰,而致水湿不化,停聚体内,属于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 而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则很容易加重体内湿气,看看你中招了吗? 1 熬夜、过劳 古籍《脾胃论》中指出:劳倦则脾先病。而脾受伤,体内水谷运化受影响,自然会加重体内湿邪。 建议:要注意劳逸结合,每天23点前就应进入睡眠状态。
2 久坐不动 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出。 建议:平时每坐1小时,就起身动一动,拉伸筋骨。 3 贪凉或口味重 生冷的食物或者凉性蔬果,亦或是喜欢吃油腻、过甜、过咸的食物,这都会给胃肠消化增加负担,胃动力不足,经络不通,也就增加了湿邪积聚的机会。 建议:饮食要均衡、荤素搭配;并且烹调凉性食材时,最好加入温性的调料如葱姜来中和。 4 嗜酒 酒精对胃粘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而且其需经过肝脏代谢才能转化成无毒的乙醇排出体外,增加肝脏负担。长期饮酒的人脾胃虚弱,不能受纳腐熟水谷,宣发精微,水精不能四布就会积聚。
3 应对湿邪有妙招 上面已有提及,湿气也分“寒湿”和“湿热”。二者不仅症状表现不同,应对方法也有别: 1 寒湿当温化 寒湿的人舌苔白腻,有胸闷、腹胀、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的症状,而若是脾虚较严重,则还会伴随肠鸣、腹泻、四肢沉重。 秋冬之际多寒湿,因此以下方法正适时~ ①炒薏米泡茶 【做法】:生薏米去杂质,放入炒锅中,文火加热,2-3分钟后,待表面微黄,盛出放凉。用炒过的薏仁泡茶饮用,每天一杯,但连续服用不要超过1周。 提示:若是脾虚症状比较严重的,可以在炒制薏米时加入15克麸皮,有健脾效果。
②艾灸 通过艾灸刺激体表的穴位,激发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的循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艾灸丰隆穴、足三里、解溪穴等都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2 热湿当清利 热湿的人舌苔黄腻,有口干、口苦、小便黄且气味重、怕热的现象,而且多有皮肤问题,如毛囊炎、脓包痤疮等。 ①清化汤 药材: 太子参10克:健脾、益气、养胃; 车前草10克:清热利湿; 茵陈10克:理气、祛湿、清热利胆; 薏米10克:健脾、祛湿、清热。 做法:药材在水里浸泡1小时,然后放锅里煎煮,开锅后小火煮15分钟代茶饮即可。
②茯菊茶 配料: 茯苓、薏仁健脾利水渗湿;菊花、金银花、蒲公英、栀子、桑叶、淡竹叶清热;赤小豆利水消肿;藿香和中祛湿;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此款茶不仅利水渗湿,还健脾胃,同时又坚固护肝肾,很适合湿热人群,但由于原料较多,配比麻烦,可直接购买现成的茯菊茶包。
肩颈、腰椎、关节疼痛忍无可忍?贴一贴它,腰不酸,腿不疼,比做按摩还舒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