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艺术史上最美的溺亡 :油画名作《奥菲莉娅》赏析[49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艺术史上最美的溺亡 :油画名作《奥菲莉娅》赏析[49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jjybzxw 2024-07-28 07:20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这句话,用来形容名画《奥菲莉娅》再合适不过了。

流传于世间的经典画作,常常描绘人们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

碰撞出无数个情感共鸣,让人为之动容。


1881年,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天使之歌》

而说到死亡,常常在人们的想象里总是狰狞、可惧的,很难和美画上等号。

但《奥菲莉娅》,它描绘了女子在濒死前的状态,

却被誉为“艺术史上最美的溺亡”。


约翰·艾佛雷特·米莱 1851-1852

111.8×76.2cm

英国伦敦泰特不列颠博物馆

百年以来,无数画家、艺术家效仿此作。

直至今日,还被一次又一次的作为时尚界、演艺圈的创作灵感。




包括最近热播的《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中,

《吉巴罗》的女妖场景设计,也不难看出有《奥菲莉娅》的影子。



2021年,《奥菲莉娅》首次造访中国,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专门辟出一个展厅来单独陈列。《奥菲莉娅》的神秘面纱,在古老的东方缓缓揭开···


23岁天才画家

历时11个月的传世之作

“她的衣服四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在水上,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唱着古老的歌谣,好像一点不感觉到处境险恶,又好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一般。”——《哈姆雷特》第四幕第七场

《奥菲莉娅》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奥菲莉娅是哈姆雷特的恋人,也是阴谋中心人物波洛涅斯的女儿,她感情纯真,心地善良,却被迫卷入复杂的纷争之中。

爱情与杀父之仇的冗杂情感交织,她终于抵挡不住内心的巨大煎熬,溺亡于铺满鲜花的湖泊中,在盛放之际凋零。

她的死是浪漫的,是可预料的,祭奠了这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她也被誉为莎士比亚笔下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



电影《奥菲莉娅》

如果说莎士比亚用文字描述了奥菲莉娅溺水的场景,那么米莱的创作便是直接把观众拉到了奥菲莉娅溺水的河岸边。

“一片无头无尾的美丽景致,绿草绿叶和绿色的浮萍,发亮的枯树枯枝枯叶和闪烁的花朵,比眼睛还清透的河水,比河水还干净的美人儿,她双目微睁双唇略张双手摊开,一切都是活着时的样貌——虽死犹生。”


画中采用了大片鲜明的色彩,整片的翠绿映入视野,星星点点的斑斓花朵充斥整个画作。女子衣服四散展开,静静地躺在湖中,白皙如雪的肤色,似乎已经到了濒临溺亡的时刻。

但在她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恐惧,她微启双唇,甚至在轻声歌唱,叹息、哀痛的情感正从浓郁的画作氛围中流淌而出。


这幅画出自约翰·艾佛雷特·米莱之手。

作为拉斐尔前派的三个创始人中年龄最小、才华最高的一位,米莱在23岁时,用了1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幅经典作品,从此名声大振。

而《奥菲莉娅》之所以能够成为流世经典,一方面来自于他对人物肖像美感的把握,另一方面,他又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细节融进了画作当中。


在米莱之前,很多画家选择浓墨重彩的花上大量时间去描绘人物,而风景通常只是作为风景陪衬。


1777-1778,乔舒亚·雷诺兹爵士,《莎拉·坎贝尔》


1669年,伦勃朗·梵·莱茵,《浪子回头》

但米莱却与其不同,他认为风景与人物同等重要,投入了大量的心力去描绘风景,并且确定了先风景后人物的顺序进行创作。

此后,他花费5个月时间在英格兰东南部的霍格斯米尔河畔写生,每周六天,每天11小时从不间断。

“我一直受两只天鹅的折磨。它们总是出现在我的工作地点,一直试图吃画布里左下方的水草......我时常处于被大风吹落到河里的危险中,这使我产生了和奥菲莉娅相似的感觉。”—— 米莱写给友人的信


霍格斯米尔河畔

但似乎这并没有成为他创作的阻力,米莱严苛的重视每一朵花,每一株草的细节,甚至水草在水里的舒展变化都被绘制的如此细腻:“(米莱)笔下的花是如此逼真,以至于一位植物学教授无法带学生下乡,便带他们去看《奥菲莉娅》中的花,因为它们和大自然一样具有启发性。”

同时,米莱也利用自然界的象征主义,进一步传达奥菲莉娅的故事和情感。

《奥菲莉娅》中,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垂柳倚靠在奥菲莉娅身上,代表着单相思。


左下角的苦草,其名字仿佛已经传达了奥菲莉娅的故事。


前景的水毛茛象征着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的残忍和背叛。


漂浮在水面上的雏菊,让我们看到奥菲莉娅曾经的天真烂漫;鲜艳的红色罂粟则代表着如今的死亡。


而漂浮在奥菲莉娅裙子上的三色堇正是剧中她在田野采集的花朵,代表着哀思,也意味徒劳的爱情。


奥菲莉娅身边的粉色玫瑰和河岸上生长的白色野蔷薇,指代青春、爱情和美丽。奥菲莉娅在剧中也被称为 “五月的玫瑰”,但这些花卉在画面上出现只让人更觉伤感和悲哀。



奥菲莉娅脖子上的紫罗兰,在《哈姆雷特》曾经有提到:“我想要给你几朵紫罗兰, 可是我父亲一死,它们全都谢了”,紫罗兰是忠诚的象征,却也象征着贞洁和死亡。


河岸上淡蓝色勿忘我的意义已经蕴含在其名字之中。


画面右侧还隐藏着一只知更鸟

知更鸟也被称为“上帝之鸟”,英国传说里,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知更鸟飞往耶稣耳边唱歌纾缓他的痛楚,而知更鸟胸前红色的羽毛便是耶稣的鲜血所染。

画面中的知更鸟,不知是歌颂奥菲莉娅的纯真美好,还是为她吟唱婉歌。


米莱在完成风景的描绘后,开始着手人物肖像的部分。但此时的他却陷入困境,因为奥菲莉娅是漂浮在湖中,而想要年轻女性在湖水中浸泡那么久,恐怕没人能受得了。他偶然想到,可以让模特在浴缸中模仿奥菲莉娅漂浮的场景

于是米莱在常光顾的帽子店邀请了一位19岁的年轻女子伊丽莎白·西德尔担任模特。


西德尔穿着米莱从二手店花了4英镑买的银丝刺绣旧连衣裙,在装满水的浴缸里为他躺了几个月,以便他观察观察头发和布料在水中下沉时的变化。

米莱为了让西德尔能够好受些,在浴缸下面点着蜡烛,让水能够保持温热。


西德尔做模特的场景


后来被绘进画中的银丝刺绣旧连衣裙

但米莱作画时格外专注,有一次灯灭了,西德尔不好打断,愣是在冰水里飘了好几个时辰才出来,之后着凉而得了肺结核。

西德尔的父亲一气之下将米莱告上法庭,让米莱支付女儿的医疗费用。

就这样,磕磕绊绊经历了11个多月的时间,米莱的《奥菲莉娅》终于问世,人们惊异于这场美丽的悲剧,《奥菲莉娅》也成为西方艺术流派——拉斐尔前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米莱斯描绘奥菲莉娅的头部草稿


米莱为奥菲莉娅创作的小稿

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个《奥赛莉娅》

在米莱的《奥菲莉娅》出现之后,后世许多画家也受其影响,选择了同一题材进行创作,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也赋予了《奥菲莉娅》不同的生命色彩。


1890 ,朱尔斯·约瑟夫 · 列斐伏尔《奥菲利亚》


1895,保罗 · 阿尔伯特 · 斯泰克《奥菲莉娅》

其中英国画家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在米莱的影响下,先后创作了三幅《奥菲莉娅》。相较于米莱大胆的色彩堆砌,沃特豪斯画作中的色彩的饱和度并不高,风格更清肃、悲凉,带有一些神秘之感。


1889,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奥菲莉娅》

第二个版本的《奥菲莉娅》,抛去了一些情感色彩,更多的则表现出纯粹、唯美的女性特征。这里的奥菲莉娅衣饰更为华丽,在荷塘边静静梳洗,眼睛淡淡微垂,怀揣着少女的心事,表现出女性的柔美与圣洁。



1894,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奥菲莉娅》

1910年,61岁的沃特豪斯对人物或许有了更清晰的思考,在描绘时就增添了更多面部情绪的表达。

奥菲莉娅的手轻靠在树上,眼神望向前方,此时的她眉头微皱起,眼中有愤懑、忧愁,似乎不满命运的不公,产生了对世俗的厌倦。



1910,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奥菲莉娅》

此外,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克·海泽也于1900年描绘了《奥菲莉娅》,他对于人物面部细节把握的恰到好处,漂浮在水面上的她,面色平静、从容,等待着死亡的宣告。



1990,弗里德里克·海泽,《奥菲莉娅》

法国学院派画家亚历山大·卡巴内尔,更多注重了画中肢体的表达

卡巴内尔选择了奥菲莉娅从树上落入水中的情景,画面中的她伸展双臂,机械性的想要抓住什么,神情中没有惊慌失措,眼中已然没有了光彩。此刻的她,内心不再斗争,对人生已经做出了选择。


1883,亚历山大·卡巴内尔,《奥菲莉娅》

与此前所有画家风格大不相同的康斯坦丁·莫尼耶,在1890年代也创作了《奥菲莉娅》。

没有花朵、绿叶等元素的表现,灰黑调色彩铺满了整个画面,给人以压抑的氛围。她一只手无力地瘫在湖面,另一只手放在身前似乎想要抓住什么。或许真正面对死亡的她,也会有恐惧,也有放不下的牵绊。


1890,康斯坦丁·莫尼耶,《奥菲莉娅》

19世纪末象征主义画派的领军人物奥迪隆·雷东同样以《奥菲莉娅》为主题,却打造了一个更加梦幻诗意的世界。


1903,奥迪隆·雷东,《奥菲莉娅》

当浪漫与死亡相结合,矛盾元素的碰撞,成为了艺术家们偏爱的主题。

历史上对于奥菲莉亚的描绘不计其数,但基于不同的视角,每个人描绘的她都会有所偏差。

而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即使过了千万年,依旧能够透过一幅画、一段文字,感受到作者当时最深挚的思想和情感,并让你的心中泛起涟漪。

这样看来,或许奥菲莉亚死了,在某种程度上,却永远存在。


世界艺术精选


jjybzxw 2024-07-28 07:23
  油画名作《奥菲莉娅》赏析

  作品背景

  《奥菲莉娅》是约翰·艾佛雷特·米莱于1851-1852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现藏于英国伦敦泰特不列颠博物馆。该作品取材自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哈姆雷特》,描绘了奥菲莉娅这位纯洁美丽的少女因爱情与家族仇恨的纠葛而最终溺水身亡的场景。这幅作品不仅因其美学价值而闻名,还因为它触动人心的情感表达,被誉为“艺术史上最美的溺亡”。

  创作过程

  在创作《奥菲莉娅》的过程中,米莱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严谨性和对自然的热爱。他花费了5个月时间在英格兰东南部的霍格斯米尔河畔写生,每周六天,每天11小时从不间断,以确保能够精确捕捉自然景观的每一个细节。他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包括如何在画中再现奥菲莉娅在水中漂浮的效果,为此他甚至设置了一个装满水的浴缸,请模特在里面长时间躺着,以观察布料和头发在水中的变化。他还在浴缸下面点了蜡烛,以保持水的温度,使模特能够舒适地待在水中。

  艺术特色

  构图与色彩

  《奥菲莉娅》的构图独特,画面的重心并不集中在中心位置,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和谐的色彩搭配营造出一种既对比又统一的视觉效果。米莱运用了丰富的绿色调来描绘周围的自然环境,从深绿色的枯树到浅绿色的浮萍,再到清澈的河水,这些色彩的运用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映射出奥菲莉娅内心的纯净与脆弱。

  细节与象征

  在这幅作品中,米莱不仅关注整体的画面效果,还注重细节的刻画。例如,垂柳倚靠在奥菲莉娅身上象征着单相思,左下角的苦草暗示了故事的悲剧性,而漂浮在水面上的雏菊则让人联想到奥菲莉娅过去的天真烂漫。此外,红色罂粟代表死亡,粉色玫瑰和白色野蔷薇则指代青春、爱情和美丽。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深度,也进一步传达了奥菲莉娅的故事和情感。

  技巧与创新

  米莱在这幅作品中采用了拉斐尔前派的绘画技巧,这种风格强调精细的观察力和对传统技法的尊重。同时,他也勇于创新,尤其是在处理光线、色彩和自然景观方面。他笔下的花儿如此逼真,以至于一位植物学教授无法带学生下乡时,会选择带他们去看《奥菲莉娅》中的花,因为这些花和大自然一样具有启发性。

  文化影响

  《奥菲莉娅》不仅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它的影响力还扩展到了时尚界和演艺圈。这幅作品多次被引用和致敬,包括在最近的热门电视剧《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中,《吉巴罗》的女妖场景设计就受到了《奥菲莉娅》的影响。此外,在2021年,《奥菲莉娅》首次在中国上海浦东美术馆展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总结

  综上所述,《奥菲莉娅》不仅仅是一幅描绘悲剧性死亡的油画作品,它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展现了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深刻的理解。通过对细节的关注、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技法的尊重与创新,米莱成功地将奥菲莉娅的美丽与悲剧呈现在世人面前,使之成为永恒的艺术瑰宝。



查看完整版本: [-- 艺术史上最美的溺亡 :油画名作《奥菲莉娅》赏析[49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