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4-10-03 21:47 |
在书法的世界里,赵孟頫的名字如雷贯耳,他的作品被誉为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在上海,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董其昌,一个17岁便立志于超越赵孟頫、直入魏晋王羲之书风的书法家。
董其昌的这个轶事,始于十七岁那年,一场考试让他因字迹不佳屈居第二,这激起了他对书法的无比热爱与追求。他选择了“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作为学习的对象,这一学就是六十年。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董其昌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最终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高度。
董其昌晚年曾表示:“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这句话常被误解为他认为自己不如赵孟頫,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董其昌的书法风格与赵孟頫迥异。如 果说赵孟頫得王羲之之实处,那董其昌则是得之王羲之之虚处。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空虚灵动之美,这种美不是一眼便能捕捉,而是需要细细品味,慢慢领会。
《读书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件作品初看不起眼,但深入观察后你会发现它蕴含的禅意和空灵之气。 《读书赋》的笔画、单字,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功力。它的点画灵动秀逸,章法疏散,结体空松,仿佛在纸上舞动,生动地展现了董其昌对书法的理解与掌握。 而当你尝试临摹时,会发现要真正达到那种神韵,并非易事。
人们评价董其昌的书法“天真烂漫,结构多变”,他的笔触中似乎隐藏着龙蛇云雾,令人感到既惊叹又神秘。 这样的评价足以证明,董其昌不仅实现了与赵孟頫并肩的成就,更是在书法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 董其昌和赵孟頫虽然风格迥异,但正如有些评论所言,他们一虚一实的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王羲之。 这不仅仅是两位大家的风格互补,更是中国书法艺术丰富多元的体现。
当我们今天回望董其昌的书法生涯,不难发现他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书法的美,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读书赋》这样的作品,传达了一种美学原则——大道至简,羚羊挂角。
这份作品不光 展现了卓越的书法技艺,更重要的是董其昌深层地传递了一种独特的书法哲学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