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4-10-12 21:34 |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河南辉县褚丘乡的一位农民在公社犁地时,突然感觉犁头碰到了硬物阻挡,行动不便。他小心地刨开泥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物品。虽然浑身是泥,根本看不出真实模样,但他心中有底,偷偷将其带回了家中。 当时的文物意识普遍不强,保护文物的风气不浓,但河南辉县是个特殊的地方。它所在的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占据非常重要,曾经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比如著名的吴王夫差剑,辉县就出土过五六把。所以,当地人都见多识广,相对了解文物一些。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农民挖到文物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文物部门的专家特意找到他家,希望他能将文物捐出。然而,出于私心,这位农民多次否认自己挖到文物的事实。最终,在当地的领导和文物专家第三次上门宣传政策,摆明奖励办法之后,他才将挖到的文物拿了出来。 这一下,终于让专家们大开眼界。农民洗净文物之后,只知道是一件青铜器,并说不出名字。但是,专家却能指出,这件文物是卣(yǒu)。所谓卣,是古代酒器的一种,通常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整体造型。它的底部有足,大部分的卣都有提梁。
古人对器物的命名非常讲究,比如我们现在的酒器,无非就是酒壶、酒瓶、酒杯几种而已。那时候却不同,光是形状不同或者器身上的配件不同,就可以分为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尊、壶、爵、角、觥、觚等等。 这件青铜卣高为25.5厘米,口径为9~10厘米。上部的卣盖和卣口以扣状方式紧密相连,最大程度对美酒进行保鲜。卣盖之上还有一个菌状钮,方便取出。古人以精美的工艺水平,确保了器物的实用性。
然而,最令人震撼的还是它的观赏性。在整件器物的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各种纹饰。云雷纹是主体的地章,又有鸟纹、竖瓦纹夹杂其中,显得华丽无比,让器物充满浓重奇诡之感。加上几千年形成的绿绣,这件青铜卣给人庄重沧桑。 经过仔细观察,这件青铜器的扉棱、提梁之上有明显的范铸痕迹。由此可以证明,它不是一次浇铸成型的,而是先将主体造型完成后,再经过了二次浇铸。这是青铜器制造的重大突破,二次浇铸显然能够制造出更为复杂,更为精美的器物。
在提梁之上,还有一个面目狰狞的兽头。它怒目圆睁,展现出令人惊惧的一面。另外,在卣腹的下半部,还有一个高浮雕的鸟形图案,它静穆安详,却又不是威严。专家估计,它们之中一个代表飞禽,一个代表走兽,象征着青铜卣的主人地位非比寻常。 这个猜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卣盖和卣腹底部都刻有“祖辛”二字。根据文物的命名规则,这件青铜卣随即被称为祖辛卣。更为重要的是,祖辛在历史上并非无名之辈。
根据现存史料的记载,祖辛是商朝的第十二位君主,也就是商王祖乙的儿子。他在位时期,商朝虽然继续走向衰落,但他却是响当当的商王。所以,这件物品极有可能是“王者之物”、“御用之物”。这对研究当时的礼制、文化和生产力技术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就因为在造型、纹饰以及铭文上的重大意义,祖辛卣迅速被认定为国家一级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宝级文物。本来,它应该是拨付给新乡博物馆的,但河南博物院新馆落成后,经过多方协商,它入藏于河南博物院。显然,这件珍贵的文物,值得在更大的舞台展现它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