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4-10-20 21:54 |
前言 40年前,供销社算是一代人的回忆了,那个时候的供销社,虽然不像现在的各大商场那样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但东西却都是货真价实。 当时的物件都非常实用,不过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供销社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40年前的供销社都卖些什么,全见过的,现在估计都已经不年轻了吧。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大花布 回想起童年时光,大花布无疑是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家居装饰元素,它们或点缀在床单上,或装点在窗帘上,给整个家里洋溢着一股朴实而又喜庆的气息。 然而如今,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花布制品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了一种充满"复古"气息的"老物件"。
究竟大花布是如何从风靡一时的宠儿沦落到如今默默无闻的地步的呢?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回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改善。 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能够配备一套漂亮的床上用品,无疑是一件十分炫耀身份地位的事情。
而在这个大背景下,充满活力的大花布制品应运而生,成为了不少家庭的不二选择,无论是被单还是窗帘,大花布都能为空间注入一抹亮丽的色彩,给人一种喜庆祥和的感受。 对于那个年代的老一辈来说,这种大红大绿的花布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温暖人心的象征。
冬日里,裹挟着阵阵花香的大花被,无疑是最好的御寒良方,即便是寒风刺骨,只要蜷缩在这厚实温暖的被窝里,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逸。 这或许就是大花被至今未被完全取代的原因所在吧。
然而时光荏苒,审美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今,人们更加偏好简约大气的色彩搭配,对于那些花花绿绿的大花布已经失去了兴趣。 渐渐地,这种曾经风靡一时的家居元素也走向了式微。
不过,也许大花布并非就此销声匿迹,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对"复古"元素的青睐,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花布制品又开始频频出现在时尚圈。 有评论者甚至指出,"土到极致就是潮",也许,在不远的未来,这些充满故事的大花布会再次成为时尚圈的宠儿,重现辉煌。
毕竟,大花布不仅仅是一件家居用品,更多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回忆,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也许我们应该珍惜那些曾经平凡却温暖人心的事物,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引。
虎头牌手电筒 回忆起当年的手电筒,让人不禁感慨时光如梭,在那个电力尚未普及的年代,手电筒可谓是备受青睐的生活必需品。 记得小时候的我,每到夜间上厕所,都会紧握着那支微弱但温暖的光明,小心翼翼地照亮通往目的地的道路。 那份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在手电筒的引导下,渐渐化为对未来的期待。
而在炎热的夏夜里,手电筒更是孩子们探险的必备良伴,在黑暗中寻找知了、蜈蚣的身影,那种兴奋和成就感至今依旧记忆犹新。 即便这些昆虫微不足道,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却是可以换取零花钱的宝贵资源。
不仅如此,手电筒在农村人的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缺乏路灯照明的夜晚,手电筒成为了看管田地、赶路的必备工具,那些忙碌而又温馨的画面,至今仍让人难忘。 如今,手电筒早已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智能手机上的照明功能,更加便捷实用。 但那些曾经伴随我们度过无数个难忘夜晚的手电筒,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集体记忆之中。
宝塔糖 那个年代,糖果稀缺而珍贵,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诱惑,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宝塔糖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看着父母手里拿着那种外表酷似锥子的糖果,孩子们总是急不可耐地去抢,谁能想到,这种看似美味可口的"糖果"其实并非我们所熟知的零食,而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呢? 原来,宝塔糖并不单纯是糖,而是一种驱虫药,当时的农村卫生条件较差,蛔虫困扰着不少人,尤其是儿童。
为了让孩子们配合服下这种药物,制造商特意将其做成糖果般的口感,用甜味掩盖药物的苦涩。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以为宝塔糖就是糖果,直到长大后才恍然大悟。
那个年代,大人们虽然也清楚宝塔糖的真实性质,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着想,还是选择隐瞒事实,让他们在甜蜜中获得治疗。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蛔虫已不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宝塔糖也逐渐销声匿迹。 但对于那些六七十后的人来说,宝塔糖的记忆却深深烙印在心中,成为童年最甜蜜的回忆之一。
蛤蜊油 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常会将真正的"宝贝"拿出来让我们小朋友观赏,那就是一些盛在破碗里的金黄色液体-蛤蜊油。 在那个生活条件简陋的年代,蛤蜊油可谓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护肤秘籍。 相比如今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这种由蛤蜊熬制而成的天然护肤品看起来可能有些简陋,但保湿滋养的效果可一点都不打折扣。
那时候,想要获得这宝贵的蛤蜊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朋友们常常要自己跑到海边,寻找死去的蛤蜊壳,再仔细清洗后放进锅里熬煮。 整个过程可以说是相当繁琐,但对于当时生活困难的家庭来说,这已经是最经济实惠的护肤方式了。 看着锅里原本清澈的水慢慢变成乳白色,散发出浓郁的海腥味,孩子们都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等待着。
终于,当水分完全蒸发后,金黄色的蛤蜊油终于从锅底跃然而出,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将它装进自制的小瓶子里,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古老的护肤方式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功能性强大的化妆品。 但对于那些六七十后的人来说,蛤蜊油独特的味道和质地,却始终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岁月中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记。
痰盂 在现代社会,痰盂已经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小物件,但回到几十年前,它可是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 作为一个通用容器,痰盂的用途五花八门,既可盛放杂物,也能改造成垃圾桶,甚至还被用作临时尿壶,那个条件艰难的年代,它的作用可不仅如此。
记得那时候,家里几乎没有厕所,大家都会在家里放置一个痰盂以作临时用途,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出门如此寒冷,谁还愿意去外面的公厕呢? 痰盂顿时成了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公共场所也常见痰盂作为简易垃圾桶。
痰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最初用青铜制作,后来多种材质应运而生,从石头到不锈钢应有尽有。 即便在普及之时,人们对其使用方式也存在不同观点,有人视之为文明的象征,有人则直接随意吐痰。 令人奇怪的是,痰盂如今在海外市场意外蹿红,被当作高档水果篮和装饰品出售,甚至有人改装成酒器,引发了网友热议。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容器,历经数千年变迁后竟成为另一种时尚元素。 对于六七十后的人来说,痰盂无疑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一角,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承载着那个年代的生活点滴。 即便如今它的地位已不同,但在他们心中,它依旧是一个承载乡愁和温暖的载体。
煤油灯 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晚上想要照明无非是打开电灯开关那么简单,但在很多年前,这种方便却是奢侈的。 那个时代,对于大多数农村居民来说,供电还是一种稀缺资源,他们只能依赖另一种老辈熟悉的照明工具——煤油灯。 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夜,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煤油灯边用餐、做作业。那盏昏黄但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漆黑的室内,也映照出了每个人专注的面庞。
我们时常为电费的高昂而舍不得开电灯,宁愿选择更加经济实惠的煤油灯。 虽然使用起来会在衣服上留下些许黑烟印渍,但毕竟熬夜写作业、取暖取暖的煤油灯,给人的记忆中却都是温暖无比。
煤油灯的制作其实也相当简单,只需将一个墨水瓶子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再用薄铁皮卷成一个小圆筒作为燃烧室,再装入棉线灯芯,最后加上煤油即可。 虽然材质简单粗糙,但在电力还未普及的年代,它可谓是家家必备的实用良品。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供电已经相当稳定,停电的情况也屈指可数,煤油灯这种老式照明工具,已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明亮舒适的电灯。 但对于那些曾经依赖它温暖度过寒冷冬夜的人来说,煤油灯在记忆中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那盏温暖的光芒,似乎也点亮了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参考资料 沽源文旅——《四十年前的老物件,全都认识的都已经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