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在当下无疑是互联网大厂和硬件大厂都关注的一个赛道。从年初苹果的visionPro,到刚刚宣布小度AI眼镜的百度,大厂们无不是着急下场。
其实对于智能眼镜到底要做什么类型,目前大多数厂商都没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不过从商业角度来说,在市场上大获成功的Ray-Ban Meta无疑是最佳的范本。三星、苹果、百度等公司,目前都倾向于在当前普通眼镜上添加元件的做法。即在保证功能拓展的同时,让产品不丢失基础的功能。
相较于科技感更强的AR眼镜来说,这类智能眼镜不论从价格还是实用性而言都是当前阶段更加出色的。像百度最新推出的小度AI眼镜,上面就接入了文心大模型,能够让用户较为便捷地享受到AI相关体验。
AR眼镜的体验无疑是丰富的,但受限于当下的技术,不论在佩戴体验还是智能生态体验上都有所缺失。它目前不像是新一地的移动设备,而更像是第三块的显示屏,使用场景与手机还是PC有太多重合的地方。
除了AR眼镜外,其实厂商们也尝试过其他路子。像小米和华为就都曾尝试过智能音频眼镜,为眼镜添加音频元件,像尝试做一个时尚单品。但就最终的市场表现来看,人们对其的接受度并不高。
为什么厂商们会逐渐向传统眼镜的设计靠拢呢?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其希望能够替代传统眼镜产品。功能与外观越是与传统眼镜接近,用户的适应周期也就越短,打开习惯也就越容易养成。比起一味地在技术上做突破,如何让用户接受产品,似乎才是当前阶段打开智能眼镜市场的关键。
大厂们的下场,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肯定是好事。但在更有颠覆性的产品到来前,恐怕用户层面的接受度仍旧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