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最大的劣根性,莫过于“见不得人好”。
你过得好,别人会心理不平衡,认为你不该过得如此好。因为你的好,在别人的眼中,就像是一束光,让别人感觉到刺眼。
你过得不好,别人会特别得意,认为你过得不好,活该如此。因为你的不好,衬托了别人的好,让别人内心满足。
这,就是一种“扭曲”的人性心理。
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别人的痛苦身上。而把别人的幸福,当成是自己的痛苦。这,就是典型的“见不得人好”。
千万不要觉得,只有外人会见不得人好。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越是有点关系的熟人,越容易见不得人好。

02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见不得人好”的心理出现?
最根源的,就是一个人的“攀比”之心。
存在攀比,才会处处纠结别人是否过得好。要是不存在攀比,别人是否过得好,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本质上,就是攀比惹的祸。问题是,人心喜欢攀比,尤其是喜欢跟身边人攀比。
比如说,过年的时候,你回到老家,亲戚看到你,肯定会跟你嘘寒问暖,然后问你,近段时间过得如何,有没有买房、买车,收入多少......
别人为什么问你这些问题?因为“就近攀比”的心理出现了。
如果你的回答,超过了亲戚的预期,显然比亲戚过得好,那亲戚就会板着脸对着你,认为你的存在很刺眼。
如果你的回答,没有超过亲戚的预期,显得比亲戚过得差,那亲戚就会嘲笑你,把你的痛苦,当成是他们的幸福。

03
受到“就近攀比”的影响,越是熟人,越容易见不得人好。
你跟一个外人打交道,哪怕你说自己过得再好,别人也不会放在心上。心想,你过得好不好,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你跟一个熟人打交道,大家都知根知底。如果别人知道你岁月静好,那他们就会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内心愈发不平衡。
举个例子就懂了。
你刷到一个短视频,得知某某孩子考上了清北。对于这个考上清北的孩子,你会衷心祝福,认为他真的很厉害。
哪怕你的孩子只能考上中专,你也会祝福这个视频里边的孩子。
有一天,你刷朋友圈,得知兄弟姐妹的孩子考上了某985、211大学,那你就有可能产生蔑视的态度,有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你的孩子只能考上中专,那你对于考上某985、211的侄子/侄女,不仅不会祝福,还会讨厌他们。
对于毫无关系的人与事儿,保持了善意。而对于有关系的熟人与熟事儿,由于存在“就近攀比”心理,所以很难保持善意。

04
对此,肯定有人会批判,这人性怎么如此之坏?
其实,这不是人性的坏,而是人性的本真。也就是说,这是人性的弱点,跟坏无关,只跟它的本身有关。
就拿当下的“仇富”来说。
一个天天996的打工人,突然看到一条朋友圈,某某朋友正在高级旅游村度假,打着高尔夫球,轻轻松松,岁月静好。
这个时候,996的打工人就会认为,这些岁月静好的富人,都不是好人,而是剥削他们的坏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所以自己才活得痛苦。
由于看到别人的美好,而想到自己的不幸,所以人性里边最为偏激、仇恨的一面,就会被激发出来。
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一起穷,一起吃观音土,心理平衡,没啥问题。可要是你有钱,而他贫穷,那他就会仇视你,把你当成了坏人。

05
写到最后
人在江湖,尽量避免被人仇视,不要被人“见不得人好”。
如何避免呢?就两个字,低调。
再有钱,也不要跟身边人炫耀太多;再有本事,也不要锋芒毕露;过得再幸福,也不要到处宣传,心知肚明就行了。
也就是说,要闷声发财,闷声享受。
这是一个“分享有罪”的年代。你将自己的幸福,说出去,或者分享出去,那别人就会对你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心理。
尤其是有点关系的熟人,天天跟你攀比,就容易“见不得人好”。
这就是人情社会的“枪打出头鸟”。出头,本来不是坏事,但别人对你产生了“仇恨、见不得人好”的态度,就一定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