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他的新片怎么又烂尾 [19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他的新片怎么又烂尾 [19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5-04-11 10:40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姜谷粉丝 2025-04-11 11:19
关于《老去》的争议性评价(尤其是“烂尾”感受),结合影片特点和观众预期差异,可基于以下角度分析:

1. 类型定位的模糊性:主题与形式的不匹配
《老去》并非传统恐怖片,其核心是用超自然设定探讨“衰老与死亡”的哲学议题。导演M·奈特·沙马兰曾表示,影片灵感来源于对死亡的焦虑,并参考了《小姐弟荒原历险》等澳大利亚新浪潮电影的自然神秘主义基调。这种主题优先的创作思路,导致影片更偏向心理惊悚而非恐怖类型。
观众若期待《潜伏》式的鬼怪惊吓或《电锯惊魂》的血腥暴力,容易产生落差。影片的“恐怖感”源于时间流逝的不可逆性(如角色在一天内经历一生),而非直接的视觉刺激。这种抽象恐惧需要观众代入角色心理,但部分观众可能因缺乏传统恐怖元素而感到乏味。


2. 叙事节奏与结局争议:开放式收尾的合理性
影片的设定(沙滩加速衰老)本身带有强烈的寓言性质,但导演未对超自然现象提供明确解释。这种处理与《寂静之地》不同——后者虽设定远离现实,但通过家庭求生逻辑让观众接受规则。而《老去》的“无逻辑”结局(如角色无法逃离、衰老机制未解)可能让观众感到困惑或不满,认为剧情“烂尾”。
部分影评人则认为,这种开放结局恰恰强化了主题:衰老与死亡本就是无解的宿命,人类在自然规律前的无力感才是影片的终极恐惧。但这种艺术化表达未必符合大众对商业片的预期。


3. 风格化尝试与观众预期的冲突
影片拍摄于疫情期间,导演将隔离的压抑感融入叙事(如角色被困沙滩的封闭感)。这种现实隐喻需要观众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但可能被忽视,导致观影体验割裂。
与《电锯惊魂》的紧凑反转相比,《老去》的节奏更缓慢,侧重通过角色关系变化(如夫妻矛盾、儿童成长)展现时间摧残。这种细腻刻画可能被追求快节奏的观众视为“拖沓”。


总结:争议源于类型实验与市场定位的失衡
《老去》的“烂尾”评价本质上是类型探索与观众预期的错位:它试图用恐怖片外壳包裹存在主义思考,但未能平衡艺术表达与娱乐性。若以传统恐怖片标准衡量,其缺乏明确反派、血腥场面和逻辑闭环;但若视为心理寓言,其主题深度和风格化叙事仍有可圈点之处。这种矛盾性正是沙马兰作品的典型特征——爱者赞其深刻,恶者斥其故弄玄虚


jjybzxw 2025-04-11 18:04
  《老去》是一部由M·奈特·沙马兰执导的电影,影片以独特的方式探讨了时间、衰老和死亡等主题。故事中,一家人来到一个神秘的度假村,意外发现了一个加速时间流逝的沙滩秘境。在这里,他们经历了从年轻到老去的全过程,最终在恐惧和绝望中死去。

  电影通过展现人物在短时间内迅速老去的情境,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恐怖氛围。它不同于传统的恐怖片,没有鬼怪、怪物或坏人,而是通过科学和医学的设定,探讨了人类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失去青春和生命的担忧。

  影片的前半段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神秘和诡异的氛围,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然而,后半段的解释性情节却打破了这种氛围,使得故事从科幻转向了科学,减弱了前半段的恐怖效果。尽管如此,电影对“老去”这一概念的运用仍然值得赞赏,它成功地引发了观众对生命意义和人类共通恐惧的思考。

  最终,电影《老去》不仅仅是一部恐怖片,更是一部关于生命、时间和社会压力的哲学反思。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在时间的洪流中,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查看完整版本: [-- 他的新片怎么又烂尾 [19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