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6-22 08:36 |
南京的底子是在秦淮河两岸打下的。 从越国人挖下第一锹土建越城,到楚国在此设金陵邑, 再后来六朝建康城立起来,江南的权柄就一直攥在这片水网密布的洼地里。
要说南京真正把脚伸到江北,还得等明朝朱元璋定都,那时南京的辖区首次越过长江,成为中国唯一跨越江南、江北的古都。
如今在南京市辖的11个区中,真正在江北落地的不过浦口和六合,后来搞的江北新区算是个“黑区”,行政区划里没它的位置,更像功能试验田。
其实江对岸的门道多得紧,什么大厂桥北浦口江浦,老南京人都不一定理得清这些弯绕,更别说一些外来的过客了。
游客们来南京,十有八九在南边主城区打转。 秦淮河畔吃碗鸭血粉丝,明孝陵前拍张游客照,总统府里转悠转悠,最多去中山码头坐个轮渡,隔着江水望两眼对岸的灰楼,就算是摸过长江的门槛了。
其实北岸的老山有江浙头一号的森林,西麓的珍珠泉有一泉三景,老浦口还留着明代城墙的砖,南京三大文庙之一的江浦文庙还藏在凤凰花园小区里。
01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南京的山啊,有的绣了金线,比如紫金山,栖霞山,有的披着青苔,比如浦口的老山。 作为江苏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老山的地盘铺得很开,东边浦口高新区,南边贴着长江,北边挨着滁河,西边直接怼到安徽和县。
80平方公里范围里杵着9.4万亩林子,树叶子把天都遮严实了,是南京正儿八经的天然氧吧。
山里藏着四件宝贝:林、泉、石、洞。 山的林子不是一般的密,落叶阔叶常绿针叶混着长,整个就是一片原始森林,温泉带绵延十里,东边珍珠泉,西边汤泉,中间连成一条地热动脉。
再就是石头,龙头石卧虎石听着很武侠,其实都是风刮雨淋磨出来的造型,溶洞更玄乎了,天井洞龙洞观音洞,名头起得一个比一个大。
除了这些自然景观,老山里还不少人文历史古迹,像是明末的兜率寺。 “兜率"俩字是梵文音译,大意是知足常乐,庙里没有商业化那一套,中午素斋随缘给钱,香客扔五块十块都行。
宋朝著名词人张孝祥的墓也在这里,因为他是南宋第一位状元,老百姓直接叫它“状元坟”。 这位和县才子(和林散之是老乡)来头不小,祖上是唐朝诗人张籍,当年科举同场的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他这位状元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张孝祥的词,字里行间全是故国之思,《浣溪沙》里“万里中原烽火北”七个字,把南宋地图上划开的口子撕得鲜血淋漓。
巩义 北宋皇陵 风景不错,风也清爽,带够水和干粮的话,周末来老山搞个徒步也不算太累。 沿途野径多,各人按脚力挑路线,反正林子里弯弯绕绕的岔道能走出不少种花样。
02 珍珠泉景区 珍珠泉算是浦口的老牌景区了,江湖上有个“南京小九寨”的诨名。 其实翻开地方志,明清那会儿达官贵人早就在泉水边上起楼阁修栈道,把山水园林造得极讲究,鼎盛时还顶着“江北第一游观之所”的名头。
如今景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 珍珠泉 ②南京万米长城 ③野生动物园 门票分开来收,珍珠泉40元,动物园20元,这两个南京游园年卡都能免费,只有长城单独得再掏25元。
珍珠泉的形成源于老山地底二十公里长的石灰岩层,和汤泉算是兄弟水源。 泉眼喷水时泛着气泡,像谁往潭底洒了把玉珠子,阳光好的时候水珠散作雨雾,潭面漾着细细密密的涟漪,所以也叫她“晴雨泉”。
旁边动物园当年号称华东最大,我原本是不相信的,直到被虎园里百来只大老虎震撼得说不出话。
另外导览牌上写着“全国首个室内无护栏驯兽场”,不过现在表演节目的剧场都倒闭了,比起热闹非凡的红山森林动物园,这里显出几分沧海桑田来。
至于山腰上那截仿八达岭的万米长城,我觉得可能八成的南京本地人都不知道,虽是山寨货色,可望着连绵起伏的山势,也是十分的壮观。
03 古惠济寺 汤泉街道上有座古惠济寺,这地方最早能追溯到南朝那会儿,叫汤泉禅院,刘宋皇帝刘裕和昭明太子萧统都曾来这儿玩过。
老寺在北宋改过两回名,先叫惠济院,后改惠济寺,苏东坡门下的那位情歌小王子—秦少游在这写下一篇传颂千古的《游汤泉记》。
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嫌“汤泉”不吉利,整个镇子改名“香泉”,连带寺庙也成了香泉寺。 香火旺盛了几百年,直到洪秀全定了都,这座千年古刹终究在太平军与清军的战火中给劈成了灰。
现在咱们见着的殿宇基本都是新砌的,剩下最大的看点,就是寺内三棵1500多年的古银杏树,作为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古银杏树,据说是昭明太子亲手种的树苗。
深秋踩着满地金叶子,像是走在鎏金地砖,每到这时候,半城人都挤来这巴掌大的寺庙里拍照。 说到古银杏,其实古惠济寺附近星甸街道还有一座华严寺,寺前也有有一株历经沧桑、高大挺拔的古银杏树,树龄也有1500多岁。
这庙的身世比较模糊,建寺年份在北宋和明初之间来回横跳。不过确定的是,寺庙所在地这片高岗地,三千年前是西周先民活动过的遗址。
04 林散之纪念馆 从安德门换乘10号线,坐12站到文德路,3号口钻出来向西走,走十几分钟就到了求雨山文化公园了。
说是公园,更像是座藏在城市闹市里的老书院、青石板路引着人往高处走,竹影婆娑间错落着四座纪念馆。
林散之、萧娴、胡小石、高二适,四位书法大家在此比邻而居,其中最阔气的要属林散之纪念馆了。
林老爷子以草书著称,被称为“当代草圣”。 祖籍是马鞍山和县乌江镇,1898年南京江浦县生人,活到92岁,最后长眠在采石矶,如今采石矶景区内还有林散之艺术馆。
真正让他封圣的是1972年那场中日书法擂台赛,七十四岁的老爷子拎着草书登场,把日本碑学宗师青山杉雨看得直呼“草圣遗法在此翁”。 后来赵朴初,启功他们夸他“诗书画三绝”,郭沫若在教员面前力荐,还说“他的书法,可以代表中国”。
05 浦口火车站 浦口的老网红景点了,据说是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之一。 这里是《金粉世家》里金燕西和冷清秋分手的车站,是《情深深雨濛濛》陆依萍送别何书桓的车站,更是朱自清写下《背影》的车站。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打下第一根桩,民国三年(1914年)开通运营。 当时是连接平津冀鲁豫皖等11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津浦铁路的终点站。
1968年随着南京长江大桥的通车停止营运,1985年恢复部分客运,并更名为“南京北站”,直到2004年正式关停,如今是第七批国保单位。
百年的站台上碾过许多脚步,1919年,教员送湖南留法学生去上海,在这里丢失了一双布鞋。
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列车也在这里停靠。1949年的某个深夜,两位风尘仆仆的首长摸着黑过江,天亮时南京城头就换了旗帜。
如今百年老站还戳在江滩边,旧站房修修补补改成了历史文化街区,曾经的候车大厅、月台、雨廊也都被保存了下来。
浦口码头漂着的三层轮渡,花两块钱就能坐到对过的中山码头,不坐船的话也可以踩着江堤走走,看看江面浮光掠影,百舸争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