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7-07 12:07 |
最近逛大连的海鲜市场,总被一堆红壳螺吸引目光。摊主说这叫红里子螺,是辣螺的一种,现在正是大量上市的时候。可明明是野生无养殖的海货,为啥有人说“不懂别乱吃”?这看似普通的红壳螺,到底有啥门道? 红里子螺的长相和常见的海螺像极了,但外壳是红红的,在贝壳堆里特别显眼。以前海边渔民可不待见它——这螺在海里可凶了,总往养殖筏子里钻,偷吃海珍品不说,还爱啃腐食,算是海里的“小霸王”。

不过现在它成了市场新宠,价格比香螺便宜一半多。我问了几家摊位,现在一斤15到20块,比香螺划算多了。但摊主特意叮嘱:“这螺得会处理,不然吃了发苦发辣,甚至头晕!”原来红里子螺有根辣筋,绿绿的,吃起来苦;脑子里还有神经毒素,处理的时候得把这俩玩意儿去掉,不然真要出问题。

既然价格实惠,处理好了又安全,那咋做才好吃?市场里的老饕和我分享了两种家常做法,我试了试,真不比贵价香螺差! 首先得处理螺肉。活的红里子螺得砸碎外壳,把肉取出来。然后撒点盐和白醋搓洗,黏液全搓掉,再把尾部和那根绿辣筋揪掉,最后螺头切成小丁,用料酒、盐、胡椒粉腌一会儿。

猪肉馅得调得香。剁好的肉馅加葱姜末、盐、一品鲜酱油、蚝油、胡椒粉,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这样肉馅才抱团。韭菜摘洗干净切细末,拌进肉馅里,再淋点花椒油,香得直钻鼻子。

包的时候,饺子皮里先放韭菜肉馅,再塞一撮腌好的螺丁,捏紧封口。水开下饺子,等饺子浮起来,再煮个两三分钟,捞出来咬一口——螺肉脆嫩,肉馅鲜,韭菜香,这味儿绝了!

这道菜得先处理芥兰。老根切掉,用刮刀把外面刮不动的老皮刮掉,切成薄片。螺肉只取螺头,从中间剖开片成薄片,用盐搓洗去黏液。

烧水的时候加勺盐、几滴油,水开先焯芥兰,等颜色变得翠绿马上捞出来过凉水,这样保持脆嫩。接着焯螺片,等螺片一蜷缩就捞,时间长了会老。

锅里倒点油,扔几粒花椒小火炸香,捞出花椒,下蒜末爆香。先炒芥兰,加料酒提鲜,再下螺片,快速翻炒。最后加盐、胡椒粉、蚝油调味,淋点水淀粉勾个薄芡,滴几滴花椒油,出锅!芥兰脆,螺片弹,这道菜配米饭能多吃两碗。

在大连待久了才懂,本地人吃海鲜可不只盯着海参、鲍鱼这些“高档货”。红里子螺、海蛎子、花蛤这些小海鲜,才是饭桌上的常客。就像参考资料里说的,以前海蛎子六到八月会“返浆”,肉发白发粘,不好吃;现在养殖生蚝多了,夏天也能吃到鲜溜的生蚝,这变化藏着大连海鲜的烟火气。 我常去的“全记山海”,海鲜都是渔民凌晨捞的,当天直送店里。金牌酸奶跳跳虾外酥里嫩,裹着酸奶酱和跳跳糖,小朋友吃得咯咯笑;古法蒸石斑鱼活鱼现蒸,鱼肉嫩得能抿化。还有“南山小渔村”,自家海域捞的海鲜,蒜蓉生蚝个头大得离谱,小葱拌假鲍鱼哏啾啾的,下酒绝了。 更别说那些藏在巷子里的老店。添福来的墨鱼水饺,黑黢黢的皮咬开,鲜得人直咂嘴;小船渔村的渤海刀鱼,肉嫩得像豆腐,人均50多就能吃爽。大连人对海鲜的讲究,全在“鲜”字上——现捞、现做、现吃,这才是大海的真滋味。 每次看大连人围桌吃海鲜,总觉得特别踏实。红里子螺处理好了,和香螺一个味儿;海蛎子炸成蛎蝗,配苞米面大饼子,三九天吃能暖到心里;辣炒花蛤配瓶大连啤酒,夏天的闷热全被冲散了。这些小海鲜不贵,但藏着大连人对大海的依赖,对生活的热爱。 记得有次和本地朋友吃红里子螺饺子,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吃不起贵海鲜,就靠这些小海货解馋。现在条件好了,反而更爱这些老味道。”是啊,美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吃着顺口,想着暖心吗? 现在一到饭点,我就琢磨着咋把红里子螺变着法儿做。饺子吃够了,下次试试辣炒?或者和海菜一起包包子?你在大连有没有吃过特别惊艳的小海鲜?是辣炒小鲍鱼,还是烤夏威贝?或者你有啥红里子螺的独家做法?快来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把大连的小海鲜吃明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