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7-21 09:17 |
重点得看1、5、6这三个窟。 一号窟阵仗最大,雕刻的最精美,中心石柱子贯通整个洞窟,四面墙上刻满了纹路。 尖拱龛里的佛像,双手合十的供养人,悬在空中的飞天,北魏中期的雕刻很实在,刀法十分利落。
五号窟穹顶的莲花倒扣着开放,不过大家都是冲着前壁那块《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来的。
三百零四个字烙在石头上,记录了太和二十三年这位将军当刺史的时候,是怎么替孝文帝凿出这串佛窟的。
这块碑文在书法界的地位很高,康有为誉此碑为“元魏诸碑之极品”,梁启超评其“天古开张,光芒闪溢”。
对了,作为中国最北的魏碑,当年周恩来总理还用它驳斥苏联“长城之外自古不是中国领土”的谬论。
第六窟有尊三米五的交脚弥勒,瘦长双肩撑起细眼长眉,膝盖以下风蚀残破,却依然能看出交叠的坐姿,我查资料说是孝文帝拓跋宏的坐相。
转到东区就差点意思了,这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等74人开凿的私窟,大部分早塌得七零八落,所剩无几。
勉强要说看点,三号窟的明清千手观音,六号窟外墙上的笑佛以及外部窟顶上明成化年间的锦衣卫王锴为老母亲祝寿所建的小石塔。
安泰门 这是奉国寺联票里的一个小景点,离奉国寺不远,步行十几分钟就能抵达,身后就是大凌河湿地公园。
义县古称宜州,是一块被称作“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辽西要冲,两千年前中原王朝的军士就在这里起锅做饭。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北边草原上的马蹄声闹得凶,朝廷派人来修城墙,这一修就是三十七年。
九米高的夯土墙圈出五里地,东南西北四个门头分别挂着熙春、永清、庆丰、安泰的匾额。 城门套瓮城,瓮城接月城,城外还挖了条护城河,防御力拉满。
明正统到嘉靖年间,城墙被反复加固,直到清军入关时炮弹轰塌了部分墙体,修修补补缩了水,晚清至民国,城防彻底荒废,墙砖被拆去修路建房。
安泰门算是独苗苗了,2014考古队铲开杂草,掏出了瓮城结构,露出了六百年前的夯土层,修修补补成了今天的样子。
登城墙门票十块,踩着墙砖往北看,大凌河依然绕着弯流过,东南方向能瞅见奉国寺大殿屋顶。
广胜寺塔 广胜寺塔就杵在奉国寺边上,青砖砌的身子从马路上望去一目了然,门票十块可以省下,毕竟院内的视野算不得更好。
辽宁的辽塔,数量上不虚,毕竟全国现存辽塔九十来座,这儿占了小一半。 辽河水养契丹人,辽宁二字沾着辽字,地界上多些辽塔都并不奇怪。
辽阳白塔
沈阳无垢净光舍利塔
朝阳北塔 广胜寺塔属于第七批国保,辽代乾统七年(1107年)砌的,十三层八角飞檐,近五十米的高度压在须弥座上。 第一次见它时让我恍惚,前些年在蔚县见的南安寺塔,也是这般长在平矮砖房里。
河北蔚县南安寺塔 比起七十米高的辽阳白塔,广胜寺塔确实矮了一截,但雕工活泛多了。 四面券门佛龛坐佛,四面侍立菩萨,龛楣上的二龙戏珠浮雕刻得鳞爪毕现,朝阳北塔同款雕工放这儿,反倒显得呆板。
真要论历史地位,这塔比不了奉国寺大殿的皇家气派,但胜在烟火气。 毕竟周围住家早习惯了每天推窗见塔的日子,时间久了,砖缝里都渗着柴米油盐。
————————— 周边朋友来玩自驾开车最方便,我是先乘坐高铁至锦州南站,出站后乘坐205路公交到锦州站。 这里每天有到义县的3趟K字头列车,票价11元, 车程45分钟,要嫌麻烦,对面客运站的大巴也行,十五分钟发一班车,颠簸晃悠1小时30分钟。
走出义县站的时候先别忙着搭车去奉国寺,你先往北走几百米,那座义县的百年老火车站也值得打卡一下。
这座火车站是1921年张作霖点头建的,那会儿奉军刚换上日式枪械,车站屋脊也照着东洋样式起架。
那时它是沈山铁路备用线上最大的中转站,伪满那阵更是锦州省排得上号的大站,它见证了无数南来北往的旅人,也闻透了战火硝烟的味道。
前几年说要给高铁腾地方,但县里并没有一拆了之。 于是在2019年夏天,这位百岁老人在千斤顶吱呀的声里斜斜向东挪过七十米,成了义县城里一处新地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