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一直以为自己身体很好,没什么大病, 可是,今天突然感到胸口剧痛,呼吸困难,后来被紧急送到医院,得了心梗,怎么会这样,我平时不是很健康吗?”
这是一位年约五十岁的男性患者,他的病情在突发前并没有明显症状,他曾以为自己没有心脏问题,但突如其来的心梗却让他猝不及防。
心肌梗死,通常被称为心梗,是一种因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脏肌肉坏死的疾病,心梗的发生常常没有预兆,很多人在发病前并没有明显的不适或警告信号。
根据医学统计,超过一半的心梗患者在发病之前并没有出现显著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心梗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然而,防止心梗的发生并非完全无法做到,医生表示, 很多心梗发生前的诱因和风险因素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在天热的季节。
通过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我们能够降低心梗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在天气高温、湿度较大的情况下。
很多人认为,剧烈运动能增强体质,提升心脏健康,尤其是在天气热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剧烈的运动来减轻热气带来的不适,可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身体处于炎热环境中,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如果此时进行剧烈运动,身体的代谢速度加快,心脏的耗氧量也随之增加。

在炎热的夏季, 心脏更容易受累,如果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压,剧烈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心梗或中风等严重后果。
研究表明,气温过高时,血压可能会因为血管收缩而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这时候进行剧烈运动,不仅会让心脏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还可能引发心脏骤停等突发性疾病。
很多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时,往往觉得自己身体暂时没有不适,就认为药物不再需要继续服用,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经常会出现这种“忍着不吃药”的情况。
实际上,这种做法极为危险,尤其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忽视药物治疗可能会大大提高心梗的发生率。

即使症状不明显,病情依然可能在悄悄发展,长期不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都会损害心血管健康,增加心梗发生的风险。
很多心梗患者回顾病史时,往往发现他们在心梗发生前都有过一段时间药物未按时服用的经历。
医学研究指出,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如果不按时服药,血管内的脂质积累加重, 血管壁变厚,进而可能引发心血管病变,最终导致心梗。
即使没有明显的胸痛等症状,仍然需要坚持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并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尤其是年纪大的朋友,往往认为自己身体好坏并不依赖于检查结果,然而,忽视定期检查,尤其是心脏功能的检查,会大大提高发生心梗的风险。
心脏病的许多早期征兆并不明显,许多患者即使没有出现典型的胸痛等症状,心脏也可能在慢慢受损。
心电图能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电活动,发现可能的心脏病变;而血脂检查则能帮助评估血管健康状况,检测是否有动脉硬化等风险。
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因为出汗较多,往往不觉得口渴而忽视了补充水分,这种不良习惯是极其危险的,特别是对于心脏健康较差的人。

人体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脏的负担加重, 长期缺水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进而增加心梗的发生风险。
尤其是中老年人,由于体内的水分储备较少,再加上心脏功能减弱,饮水不足更容易引发血液循环问题,甚至导致中暑和心血管疾病。
在夏季,尤其是高温环境下,务必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人每天应饮用适量的水,避免过度依赖含糖饮料和咖啡等。
心梗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警,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已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心梗的风险更高。

通过避免剧烈运动、坚持服药、定期检查和保证适量饮水,能够有效减少心梗的发生概率,在高温天气中,特别是夏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脏护理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避免心梗的发生,进而保持健康长寿呢?
肥胖是心脏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尤其是腹部肥胖,它直接影响血脂水平和血压,进而增加心脏病的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保持健康体重, 减少脂肪堆积,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概率。

对于老年人来说,体重的控制尤为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代谢率下降,容易出现体重过重的现象, 如果体重不加以控制,心脏的负担会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尤其是中老年人面临退休、身体衰退等问题时,心理压力往往较大。
高压环境下,身体分泌过多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 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从而诱发心脏病。
保持心情愉快、学会放松是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措施,定期参加社交活动、做冥想、进行深呼吸练习等都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心理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虽然许多心梗病例没有明显的预兆, 但依然有一些早期信号值得警惕,常见的心梗前兆包括胸痛、胸闷、气短、肩膀或手臂痛、头晕、恶心等。
这些症状可能在发病前几天甚至几周就会出现,及时就医和诊断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心脏病高危人群,如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的人群,尤其需要关注心梗的早期警示信号, 定期检查和监测心脏健康,避免突发心梗的发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心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赵冬,急性心梗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22-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