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妙玉的结局,水月庵并不清静,瓜州渡口:和黛玉同落风尘 [7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妙玉的结局,水月庵并不清静,瓜州渡口:和黛玉同落风尘 [7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5-08-24 10:51

妙玉的结局,是在瓜州渡口沦为庙妓?玄墓蟠香寺:和黛玉同落风尘

妙玉走火入魔,被强人掳走轻薄,这是高鹗版续书为妙玉安排的结局。

因为谶语,妙玉的结局始终和青楼、庙妓等身份联系在一起。

一个白玉无瑕,华美近仙的女子,结局真的会如此炸裂吗?

红楼梦真的要把所有美好的女子,都丢进粪坑,才罢休吗?



谁能想到,妙玉和黛玉,十二钗正册中两个带“玉”的女孩,本就是同生花,名节被污,是她们共同的命运。

一切都有迹可循……

大观园的丧钟

四大家族覆灭后,妙玉的归宿是哪里?

妙玉的判词,很有意思: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

妙玉的结局,作者只留下这些浮光掠影的片段,让网友猜测。

【无暇白玉遭泥陷】,被认为是妙玉失身,清白被污的谶言。

妙玉到底有没有清白被污?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她的名声确实不保了。

在第78回,检抄大观园后,宝钗离开大观园。



然而宝钗在离开前,给大观园挖了一个斩草除根的坑。

“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此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

宝钗这话,轻飘飘,但是它对大观园的杀伤力有多大你知道?

大观园的费用免了,大观园要封停,里面的人,都将流向何处?

其他人或许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但妙玉这个女尼,将流向何处安身?

“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

妙玉进大观园前,父母就亡故了,她的师父,也已经圆寂,孤苦无依,她能回来处吗?

不能!

桃色水月庵

妙玉的归宿是哪?其实有迹可循的。

元春省亲时,贾府采买来一批童男童女。



一部分是小戏子,还有一部分小沙弥、小道士、尼姑、道姑等方外人士。

这些人,后来逐渐分流,有些在前80回,已经有了归宿。

首先分流的就是男孩!

铁槛寺家庙

大观园是内宅,男性肯定不能住在里面,所以省亲一结束,贾家就要安排这些人的去处。

“且说那个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如今挪出大观园来。贾政正想着要打发到各庙去分住。不想后街上住的贾芹之母周氏,正盘算着也要到贾政这边谋一个大小事务与儿子管管……”

最后,在王熙凤斡旋下,这些道士、沙弥被安排到贾家铁槛寺家庙里,由贾芹统一管理。

水月庵

小道士、小沙弥出了大观园,被安排到铁槛寺家庙。

大观园被封禁后,妙玉这些尼姑会被怎样安排?



其实,检抄大观园后,已经有人做了尼姑——芳官等三个小戏子。

“芳官自前日蒙太太恩典,赏了出去……勾引上藕官、蕊官三个人,寻死觅活,只要铰了头发做尼姑去。”

王夫人同意芳官三人做尼姑后,顺手就安排她们进了水月庵。

这水月庵,和贾府来往极为密切:

周瑞家的送宫花时,看见水月庵的净虚在荣府,智能儿在惜春处;

逢年过节,水月庵都来王夫人处走动;

秦可卿丧礼,王熙凤下榻的,就是水月庵……

水月庵,相当于贾家的家庙。而且离铁槛寺不远。

如果妙玉等尼姑离开大观园,她们的去处,就是水月庵!

水月庵:非善地。

尼姑庙,是清修之地,但这水月庵是良善之地吗?

“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寺。因他庙里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混号,离铁槛寺不远。”

水月庵离铁槛寺不远,是好事吗?



网友知道吗?这是作者在用曲笔:铁槛寺,就是水月庵的灾星!

脂砚斋侧批:“故‘不远’二字有文章。”有什么文章呢?

贾芹:家禽

铁槛寺是贾芹在管,但却管的让贾珍都恼火了,罕见呵斥他:

“你在家庙里干的事,打谅我不知道呢……你手里又有了钱,离这我们又远,你就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

这段文字十分精彩:

1、养老婆,养的是贾芹自己老婆吗?

不是,为啥贾珍先说他招聚匪类,他用什么招聚?

就是用老婆、小子(娈童)。

小子,就是原来的小沙弥和小道士。

老婆,其实就是水月庵的尼姑啊!

难怪智能儿说水月庵是火坑,一心要跳出火坑。水月庵里的尼姑,很多就是庙妓啊!

贾芹,谐音“家禽”!果然所言不虚,就是一个给贾家招乱的禽兽!

妙玉奇冤:玄墓蟠香寺

即便水月庵净是风月场,妙玉进入水月庵,真的会委身匪类吗?



No,黛玉和妙玉同出一源,黛玉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妙玉也会以死守贞。这不用怀疑。

但妙玉和黛玉,哪怕以死拒风尘,她们的名声也早就毁了。

所以妙玉说,她曾住在玄墓蟠香寺,所谓“玄”,就是混沌不清。

即便妙玉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但水月庵的臭名声,也会使她染上不洁的名声。

同理,贾家检抄大观园,也早就把大观园染臭了,黛玉即使是死,也难逃名节被毁的奇冤!

妙玉的归宿,有一条靖藏版的脂批,指向她在瓜州渡口,有一难:

【靖藏】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

瓜州渡口,即瓜州古渡,在扬州。

扬州是盐商聚集地,为取悦盐商,明清民间流行扬州瘦马,瓜州古渡,就是明清买卖女孩的集散地!



妙玉沦落水月庵,染上庙妓的名声,等于自动失去贵族籍贯,沦落入贱籍,可以通买卖。

合理猜想,80回后妙玉也被送到瓜州古渡,等待买主。

【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如果屈从买主,可以不死(枯骨)。但以妙玉为人,固然不可能苟且偷生。

妙玉的结局,大概率是在瓜州古渡,自裁而死,宁不哀哉……

tshycef 2025-08-24 11:35
分析得有道理,估计就是这个结局了。

wyr2009 2025-08-25 08:25
应该是这么个结局了,和目前见到的版本应该不一致

姜谷粉丝 2025-09-27 16:21
妙玉结局的多重解读与命运隐喻
《红楼梦》中妙玉的结局始终充满争议,其命运轨迹既与个人性格紧密相连,也折射出封建家族覆灭下的时代悲剧。从判词谶语到情节伏笔,妙玉的归宿呈现出“风尘肮脏违心愿”的复杂面向,而水月庵与瓜州渡口则成为解读这一结局的关键场景。

判词与谶语:“无瑕白玉遭泥陷”的命运暗示
妙玉的判词“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与《世难容》曲词“风尘肮脏违心愿,无瑕白玉遭泥陷”,明确指向其清白被污的结局。这种“污”不仅是身体层面的侵犯,更包含名声与精神的双重沉沦。高鹗续书中“被强人掳走轻薄”的情节虽强化了戏剧性,但原著伏笔更倾向于通过环境崩坏实现命运的碾压。例如第78回抄检大观园后,宝钗离园时提议“免费用、封停园子”,直接导致妙玉等孤苦无依者失去庇护,为其流落埋下伏笔12。

水月庵:从方外净地到“桃色陷阱”的环境推手
水月庵作为贾府家庙,实为藏污纳垢之地:

权力真空下的秩序崩塌:元春省亲后,贾府将小沙弥、道士等男性方外人士迁往铁槛寺,由贾芹管理。而贾芹“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的劣迹,暗示水月庵已沦为风月场所。妙玉因父母双亡、师父圆寂,在大观园封停后别无去处,只能迁入此庵,陷入“桃色陷阱”1。
身份异化的必然性:庵中尼姑如净虚曾参与张金哥逼婚案,智能儿与秦钟私通,可见其“清净”表象下的肮脏。妙玉的“过洁”性格在此环境中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即便未直接失身,也难逃“庙妓”的污名化标签,最终“失去贵族籍贯,沦入贱籍”1。
瓜州渡口:黛玉与妙玉的“同生花”悲剧
妙玉与黛玉作为“十二钗正册中两个带玉的女孩”,被作者赋予“同生花”的命运隐喻:

名节被污的共同归宿: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以死亡保全清白,妙玉则“终陷淖泥中”,二者虽结局形式不同,却共享“名节被污”的内核。这种对照在第76回凹晶馆联诗中已现端倪——妙玉续“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暗喻其终将被世俗烟火吞噬13。
瓜州渡口的象征意义:脂砚斋评语提及妙玉“瓜州渡口与宝玉诀别”,此处“渡口”既为地理空间,也象征命运的转折点。结合“风尘”谶语,她可能在此地被贩卖或被迫从事屈辱性劳动,与黛玉“落风尘”形成镜像悲剧。值得注意的是,“同落风尘”并非指二者皆入青楼,而是强调在时代洪流中,高洁者无一幸免的集体宿命14。
结局的本质:封建末世中“美之毁灭”的哲学表达
妙玉的结局本质是作者对“美的脆弱性”的深刻拷问:她如“白玉无瑕”却“遭泥陷”,黛玉似“绛珠仙子”终“泪尽而逝”,二者共同构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主题。这种毁灭并非简单的道德惩戒,而是揭示封建制度对个体尊严的碾压——当权力结构崩塌,孤女、才女、贵族小姐均难逃被物化、被摧残的命运。正如《世难容》所叹:“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妙玉的悲剧恰是对“朱楼梦”覆灭后,所有美好事物被连根拔起的终极挽歌23。

争议与启示:从“炸裂结局”到人性反思
关于妙玉结局的争议,本质是对“悲剧深度”的不同理解:高鹗续书的“强掳”情节是外部暴力的直接呈现,而原著通过“环境异化—身份剥夺—精神崩塌”的渐进式描写,更凸显命运的荒诞与无奈。这种处理让妙玉的悲剧超越个人恩怨,成为封建末世中“高洁者必遭毁灭”的寓言,其警示意义至今振聋发聩。


查看完整版本: [-- 妙玉的结局,水月庵并不清静,瓜州渡口:和黛玉同落风尘 [7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