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9-03 08:49 |
宫里那年突然传出贾元春薨逝的消息,是在一个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夏天。 朝中没几个人议论,消息传得悄悄的,连贾府内部都只是低调地祭拜了一番。 可就在这安静得有些诡异的气氛里,有人悄悄翻出了她曾在省亲时点的那出戏,《长生殿·乞巧》。 那时候谁也没想到,那出戏,不只是她的心思,更像是她留给贾府的最后一句话。 说起来,贾元春能被选进宫,是因为那几年太上皇还掌着实权。 乾隆退位后称太上皇,可实权并没交干净,朝上朝下都知道。 新皇一上来,宫里宫外都在看:这位新主子,能不能坐得稳?那会儿的贾府,是个敏感点。 他们跟太上皇交情不浅,贾政早些年就在南书房供职,服侍的是乾隆身边的文臣班底。 新皇登基后,最先要警惕的,就是这些“旧派”。 偏偏这时候,元春进了宫。 没多久就被封为贤妃,听着是荣耀,其实是个烫手山芋。 她既代表着贾府,也代表着上一代的宫廷关系。 新皇心里清楚,这个女人,不是自己的“人”。 元春在宫里活得并不自在。 虽然地位高,可真正能说话的机会不多。 她最清醒不过,知道自己是个棋子。 而最难的,是她明明看到了危险,却说不出口。 她回家的那年,是省亲。 大观园建得富丽堂皇,贾府倾尽家财,几乎是赌上了未来的脸面。 那会儿贾政迎接她的时候,还先去了太上皇那边谢恩。 这动作在宫里人眼里,怎么看都别扭。 元春来了,看着这园子,心里其实是发冷的。 她说了三次“奢华过度,反惹人非议”。 听起来像是责备,其实更像是提醒。 可惜,没人听懂。 她的身份,注定了她不能明说。 她只能用戏文、用暗示,甚至用灯谜来传递她看到的局势。 有人说,她那个“爆竹一声”的谜语,不只是贺岁,更像是在说贾府。 热闹一阵,烟消云散。 新皇那时候正在清理太上皇时代的遗留势力。 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刀光剑影。 贾府站得不够坚定,左右逢源,结果两边都不讨好。 新皇疑心越来越重,元春成了他手里的突破口。 她在宫中曾试图传信出去,但被拦下了。 那封信后来在贾府藏书楼找到,没署名,只写了几个字:“退一步,避锋芒。”字迹潦草,像是匆匆写成。 信没寄出去,她也没活下来。 她的死,朝中没有公开原因。 只是说“病重薨逝”。 可那段日子,宫中动荡,几个旧臣也被调职甚至革职。 贾府开始走下坡路。 大观园停了维修,贾母开始闭门不出,王熙凤的管家权也被收了。 更诡异的是,元春死后,宫中再也不提她的封号。 新皇连追封都没下,只草草打发了送葬的礼仪。 这种做法,在清宫礼制里极为少见。 贾政后来在私下说过一句话:“她不是死于病,而是死于话不能说。”这句在族中流传开来,却始终没人敢公开。 那几年,除了贾府,其他几家也不好过。 王家被查出私通盐商,薛家在江南的生意被封。 朝廷对这些权臣家族接连动手,清理得干干净净。 新皇终于把朝政收到了自己手里。 贾府的败落,有人说是贾宝玉不成器,也有人怪王熙凤用人不当。 但真正的转折点,是贾元春的死。 那之后,贾府就像被抽去了主骨,慢慢散了。 元春死后的第三年,大观园荒废,园中石狮被卖给了外庄换银子。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叫她“贵妃娘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