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 [6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 [6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5-09-05 15:15



从未理家的林黛玉,为何一算就知道贾府少进多出?其实黛玉的能力,超乎你想象。

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红楼梦》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对于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即便是没读过原著的,也会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如王熙凤的泼辣狠毒和嗜权贪财;薛宝钗的端庄温雅和深沉老道;林黛玉的柔弱无力和仙气飘飘……



纵观全书,林黛玉干的最多的事儿,就是谈恋爱和写诗,悲伤了写诗,感动了写诗,和姐妹雅集写诗,一个人也写诗。而对于除宝玉之外的人和事,她似乎都不大关心。我敢说薛宝钗仅凭声音就能判断出来的林红玉,就算站在林黛玉面前,她都不认识。更别说叫紫鹃像莺儿一样跟茗烟认干兄妹这种事儿了。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贵族少女,在偶然谈到贾府的经济时,竟然语出惊人。

在第六十二回,贾宝玉在与林黛玉称赞探春理家有手段时,林黛玉亦点头赞叹,她说道:

“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贾府花费多不假,但是黛玉又如何知道贾府的收支情况,怎么这么确定贾府入不敷出了呢?其实,这还得从几个方面说起。



第一个,贾府的挥霍无度有目共睹

黛玉在贾府时,就常听母亲说起外祖家,称那排场气派,绝非一般贵族能比。黛玉进府前,见到的贾府三等下人,吃穿用度已是不凡。

进府后,才真正见识贾府的奢靡挥霍。贾母是个享乐主义者,或者也有嗅出败落气息及时行乐的成分。她带着众孙子孙女,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有客人来了,摆宴听戏;下雪了,摆宴赏雪;时下的花儿开了,置酒赏花……

此外,贾府到了贾宝玉这一辈,已经煊赫了四代,这意味着贾府的奴才们,也繁殖了四代,这是什么概念?贾府主子不过二三十人,那下人就有三四百数,贾母一人院里的丫环婆子,算起来有十几人。贾宝玉一个小辈的院子里,大小丫环达十六之数,在家奶娘四位,嬷嬷若干……

贾家排场一直保持在起势时的水准,但经济及权势却日渐式微,如此情形,连颓唐荒诞如贾珍、贾蓉,都能感觉得出来。



第二个,林黛玉生性聪颖,也具有理家才能

王熙凤病后,王夫人任用李纨、探春和宝钗理家,两位姑娘在这一次牛刀小试,引来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也让许多读者出现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林黛玉的理家才能难与宝钗探春比肩,甚至是没有。

然而,在许多细节中,已经充分反映了黛玉的能力。

譬如在第四十五回,薛宝钗遣一婆子送来燕窝后,黛玉很贴心地命人给她抓来一把钱,让该婆子打酒吃,并说:

“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

黛玉知晓,园子里上夜的婆子们有聚众赌博的习惯。讽刺的是,这婆子是宝钗处的人,宝钗却一无所知,这足以说明,宝钗连自己人都管不好啊。再后来,迎春的奶妈被查出赌博,被贾母当众斥责和惩罚,却未描写对宝钗处婆子的处理,想来这又是作者的惯伎——不写之写。薛宝钗的脸不知多疼呢。



可整个园子风气如此,为何林黛玉处却风平浪静呢?那是因为林姑娘也是有一套管理手段的呀。在第六十二回,群芳于怡红院夜宴,林黛玉就对着宝钗等人说过:

“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

她非常明白,要当家,就得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自己身上都没擦干净,又怎么去服众呢?

从这几个细节,可以看出林黛玉虽然静若处子,但对园子里的事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此外便是非常知晓如何做好一位管理者。

所以,眼光非常毒辣的王熙凤,在谈起这一群姐妹的才干时,是将林黛玉放在薛宝钗之前的: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

所以,林黛玉的管家才能,并不在薛宝钗之下。

这样一看,那贾珍、贾蓉都能看出来的事儿,林黛玉能看不出来吗?



当然,她之所以如此肯定,必然有别的缘故,那就是她看过荣府的账目。

林黛玉看账本?这话说起来似乎有点难以置信,但这种事确实会存在的。原因是在旧时,贵族的女儿不仅需要学习针黹女红,还要知晓理家之事,以为婚后管家之用,而一家之事账本必须得会看,贾母既然抚养林黛玉,那必然会让其学习这些技能。可贾母年迈,那只有一个人可委托,那就是王熙凤。

王熙凤之所以知道林黛玉有才干,并非是无稽之谈,而是见识过林黛玉的实践的。眼力毒的朋友会发现在第二十五回,王熙凤说话要摆脱林黛玉一件事,过后叫人跟茶叶一起送来。帮王熙凤做事,却不需要到王熙凤屋里,而是“送”到黛玉处,再结合林黛玉本身,还能是什么事?针线?王熙凤不需要。那就只能是与写字有关了,而这必然不是写诗,所以最大了可能就是记账之类等事。

事实上王熙凤还曾拜托贾宝玉记过账,可知某些账目,王熙凤不想旁人知道时,会求助林黛玉贾宝玉几位信任的人。以林黛玉之七窍玲珑心,还能看不出荣府的经济情况吗?



黛玉如此出色,可是文中却没有关于其管家才干的正面描写,仅仅在一些细节处微微点逗,甚至做不写之写,这自然因为作者对她太过呵护,担心那些世俗的描写,会破坏一位超凡脱俗的仙子形象罢了。


姜谷粉丝 2025-09-27 16:51
林黛玉洞察贾府财政危机的原因剖析
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林黛玉曾对贾宝玉直言贾府“出的多进的少”,揭示其财政入不敷出的困境。这一判断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她的成长背景、敏锐观察与知识储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一、贾府奢靡之风的直观呈现
林黛玉进府后,对贾府的挥霍无度有切身体会,具体表现为:

高频次宴饮与节庆消费:贾母作为家族核心,常以“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维持排场,无论是待客、赏雪还是赏花,均以奢华宴席为载体1。
庞大的奴仆体系:贾府主子仅二三十人,却供养着三四百名下人。例如,贾母院内有十余名丫鬟婆子,贾宝玉的怡红院更有十六个大小丫鬟及四位奶娘1,人力成本成为固定且沉重的开支。
婚丧嫁娶与官场应酬的巨额开销:元春省亲修建大观园、日常打点太监、节庆送礼等非日常支出,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压力3。
二、林黛玉的管家知识储备与实践基础
尽管林黛玉未直接参与管家,但其能力源于系统性培养与实践机会:

家族教育与母系熏陶
父亲林如海为科举探花,注重女儿的全面培养,管家理事本就是士族小姐的必修课程2。
母亲贾敏作为贾府嫡女,曾向黛玉描述外祖家的“气派排场”,为其奠定认知基础1。
贾母的精心教导
贾母作为贾府最高决策者,擅长调教后辈(如元春、探春均出自其门下),黛玉在其身边长大,耳濡目染管家逻辑与家族运作2。
王熙凤的“秘密助手”角色
王熙凤因不识字,常请黛玉协助记账。黛玉通过接触账本,直接掌握贾府收支细节,“窥一斑而见全豹”2。
三、跨家族对比与危机意识
林黛玉通过观察与对比,敏锐捕捉到贾府的结构性问题:

四大家族的横向对比:贾府与薛家、史家等家族的节俭作风形成反差。例如,王家虽同样奢华,但王子腾权势远胜贾政兄弟,具备支撑能力;而贾府收入依赖祖产与受贿,后者随权力衰退而递减3。
林家“惜福”家训的影响:林家从勋贵转型为文官,以“低调俭朴”为家训。黛玉以此为参照,更易察觉贾府挥霍的不可持续性3。
对细节的精准推算:她曾估算贾府“一年进一万来两,花两三万两”,通过主子月钱、奴仆开销、宴饮应酬等分项拆解,得出“入不敷出”的结论4。
四、超越管家身份的全局视野
林黛玉的判断本质是意识与格局的体现:



查看完整版本: [-- 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 [6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