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对比宝钗和黛玉进荣国府,排场很大却处处失礼,贾政:快住梨香院 [8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对比宝钗和黛玉进荣国府,排场很大却处处失礼,贾政:快住梨香院 [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5-09-13 12:03



在《红楼梦》中,当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纷争愈演愈烈之时,人们注意到一个关键人物始终保持着耐人寻味的沉默——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在封建礼教森严的红楼时代,作为一家之主,贾政本应是决定宝玉婚姻大事的首要决策者。在那个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即便贾母与王夫人明争暗斗得再激烈,贾政的一纸否决权仍具有决定性作用。



然而,关于宝钗与黛玉这两位闺秀,贾政究竟更属意谁作为宝玉的正室?这个谜团直到八十回终了都未揭晓。值得注意的是,当黛玉初入荣国府时,贾政不仅避而不见,甚至连只言片语的问候都吝于赐予。王夫人给出的解释是:\"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可这所谓的\"再见\"却成了空头支票,在黛玉寄居荣国府的十余年间,贾政与这位外甥女的交流几乎为零。



反观薛家众人初到荣国府时的情形,贾政的态度却判若两人。薛蟠拜见之后,贾政立即命人传话给王夫人:\"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白空闲着,赶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哥儿、姐儿住了甚好。\"这番安排之迅速,与黛玉初到时遭遇的冷遇形成鲜明对比。更耐人寻味的是,薛家此次造访完全是不请自来,当王夫人接到\"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的通报时,薛家已然抵达府门。即便如此仓促,宝钗一进门便获得独门独院的优待。



而黛玉的待遇则令人唏嘘。贾母提前数月就派人前往扬州接人,黛玉抵达后不仅要依次拜见贾赦、贾政等长辈,更是在奔波一整天后,直到就寝时分仍未获知具体住所,最后不得不由奶娘出面询问贾母。面对外甥女遭受的这般怠慢,贾政始终作壁上观。这究竟是他对王夫人的\"慈善\"本性深信不疑,还是从一开始就对黛玉心存芥蒂,更不愿她成为宝玉的嫡妻?贾政对宝钗的殷勤与对黛玉的冷漠形成强烈反差,这种态度差异背后,是否暗示着宝黛之恋本就是违背\"父母之命\"的越轨行为,全赖贾母以长辈身份强行促成?



从礼制角度看,薛家入府的做派堪称惊世骇俗。即便贾府已现衰颓之象,但正如冷子兴所言\"外面架子未倒\",荣国府仍自诩为\"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尤氏的评价一针见血:\"你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的虚礼、假体面。\"维系这份体面的,正是贾政与贾母坚守的\"礼\"字。而薛家的到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简直形同土匪进村。黛玉入府时严格遵守礼制:从西角门进入后,轿夫仅行一箭之地便更换为\"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至二门即止步,由婆子搀扶入内。这种严苛的流程,体现了古代\"男女大防\"的礼教规范。黛玉更是谨言慎行,\"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怕行差踏错。



反观薛家,不仅未提前通报就举家来投,更令人震惊的是,薛蟠等男丁竟直接闯入二门之内。王夫人\"忙带了媳妇女儿人等接出大厅\"的描述,证实薛家车队已长驱直入至内院区域。更夸张的是,薛家此次搬迁可谓倾巢而出,因薛蟠已背负命案,他们\"将家中事务嘱托了族中人并几个老家人\"后,便带着全部家当进京。这种毫无礼数可言的突然造访,让重视门风的贾政不得不紧急安排他们入住梨香院。



梨香院表面上是处雅致居所,实则是贾府的特殊空间。这里\"约有十余间房舍,前厅后舍俱全\"的格局看似体面,但\"另有一门通街\"的设计暴露了其真实用途——极可能是荣国公当年安置外室的场所。这种与主宅隔离的布局,正适合安置来历不明者。贾政的紧急安排,实则是防止薛家与内宅过多接触的权宜之计。更值得玩味的是,梨香院的通道并非通向庄严的宁荣街正门,而是下人聚居的嘈杂后街,这里\"闹哄哄三二十个孩子在那里死闹\"的环境,与诗礼之家的格调格格不入。后来大观园兴建时,此处更被改为戏子居所,足见贾政对薛家的真实态度。



尽管贾政设下重重屏障,但薛家母女却展现出惊人的社交能力。她们每日通过\"西南角门\"的隐秘通道往来于梨香院与王夫人住处之间,\"或与贾母闲谈,或和王夫人相叙\"。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的频繁互动,使得贾府内宅逐渐被市井习气侵蚀。贾政虽竭力阻隔,却难敌王夫人的执意接纳,最终导致贾府\"呼啦啦似大厦倾\"的悲剧结局。



由此可见,虽然贾政对黛玉的态度尚待商榷,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对薛家及宝钗始终怀有强烈的戒备心理,绝无可能将宝钗视为宝玉嫡妻的理想人选。这种隐而不发的态度,恰是红楼梦中最为精妙的政治博弈。

姜谷粉丝 2025-09-27 17:04
根据搜索结果中关于宝钗和黛玉进入荣国府的对比分析,结合贾政对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安排,可总结关键差异如下:

一、 进门礼仪的差异:守礼 vs 失礼
黛玉:严守礼制,步步谨慎

走西边角门入府,轿夫仅进大门“一射之地”即更换为“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小厮”抬轿,至二门后小厮避退,由婆子搀扶步行入内12。
全程遵循男女大防,外男不得见其真容,且黛玉自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失礼23。
薛家:排场大却处处违礼

突然到访无通报:薛家“合家进京”至荣府门口时,王夫人才得报,毫无准备23。
直闯内宅无视规矩:薛蟠等外男直接进入大门、二门,未避嫌也未通报,被批“无异于土匪进村”2。
携带全部家当:薛蟠因命案离乡,将贵重物品悉数搬来,显长住意图2。
二、 贾政的态度与安排:冷漠 vs 急切
对黛玉:回避与忽视

黛玉初入府,贾政以“斋戒”为由不见面,十余年间几乎零交流12。
贾母接黛玉早有计划,但王夫人直至当晚仍未安排住处,需奶娘主动询问,贾政全程未干预2。
对薛家:紧急安置梨香院

立即安排独立院落:薛蟠拜见后,贾政即刻命王夫人打扫梨香院供薛家居住,称“姨太太有了春秋,外甥年轻恐生事”12。
梨香院的特殊性质:
位置:荣府东北角,有独立通街门户,薛蟠及仆人可自由出入2。
历史用途:原为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实为安置外室的别院),本质是隔离区2。
真实意图:
避免薛家扰乱内宅秩序,尤其防范有命案的薛蟠惹事;
通过独立门户隔绝薛家与贾府核心圈,保全家族体面2。
三、 贾政行为背后的深层逻辑
维护礼教与家族体面

荣府虽内囊空虚,仍以“诗礼之家”自居(贾政、贾母的“倔强”)2。薛家失礼之举冲击家族底线,贾政需紧急切割。
对宝黛联姻的潜在态度

冷待黛玉可能反映其对“木石前盟”的否定,而仓促安置薛家实为隔离,非接纳。梨香院的安排暴露贾政对薛家背景(商贾、命案)的忌惮12。
权力博弈的体现

贾政越过王夫人直接下令,既防王夫人安置薛家进内宅,亦避免与贾母(支持黛玉)正面冲突2。
结论
薛家“排场大却失礼”的登场,本质是 对荣府礼制的破坏,而贾政安排梨香院实为 危机管控,绝非厚待;反观黛玉虽受冷遇,却以守礼赢得生存空间。两者对比凸显贾政对家族利益的权衡——隔离隐患,冷观亲疏1


查看完整版本: [-- 对比宝钗和黛玉进荣国府,排场很大却处处失礼,贾政:快住梨香院 [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