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宝钗一般很少讨厌别人,为何骂迎春是有气的死人?[5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宝钗一般很少讨厌别人,为何骂迎春是有气的死人?[5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5-09-16 15:48

这个问题,根本是错误的。宝钗可没有“很少讨厌别人”。至于骂迎春是“有气的死人”,听起来很难听,其实是恰如其分的客观表述。
先说迎春这点儿事。“有气的死人”上下文是这样的:“岫烟为人雅重,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管齐全,如何能照管到他身上?”

这句话,宝钗没跟任何人说过,只是自己心里想想。之所以想到这个,是因为岫烟在迎春屋里住,却得不到迎春的照顾——宝钗可没有臆测迎春是故意欺负岫烟,她很客观地分析,迎春连自己都照管不了,当然更照管不到岫烟。事后证明,宝钗的分析是对的:岫烟“虽在那屋里,却不敢很使他们。过三天五天,我倒得拿些钱出来给他们打酒买点心吃才好。”被迎春的丫鬟婆子敲诈。

丫鬟婆子敲诈岫烟,会不会是迎春纵容、怂恿、指使的?当然不会。迎春不是那样的人。她只是对下人缺乏约束力。就像张爱玲《郁金香》里写的:“老姨太怕女儿,怕儿子,也怕荣妈。荣妈是个大家风范的女仆,高个子,腰板挺得毕直……老姨太做了她的主人,一辈子于心有愧。”或者《小艾》里写的:“五太太对于这陶妈却有几分畏惧,她原来的那两个陪房的老妈子已经走了,换了这个陶妈,但是五太太还是一样的怕她,和她说起话来总是小心翼翼的,支使她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总是笑嘻嘻的,用一种撺掇的口吻”。看看吧,就是在封建社会,主子也有怕奴才的!

迎春这样懦弱,又有“邢夫人之私意”给她拆台,她在丫鬟婆子面前更加理亏气怯:“我也不要那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什么的,你出去歇歇倒好”、“司棋听不过,只得勉强起来,帮着绣橘问那媳妇。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去看”。不仅挟制不了分赃不均的丫鬟和婆子,简直是被她们夹在中间磨、受她们的夹板气。
这样“连她自己尚未照管齐全”的千金小姐,说她一声“有气的死人”,哪里是诋毁或者骂她了?是恰如其分好不好?

宝钗为人周到,很少表现出对人的厌恶,更少说人的坏话。但是在她心里,很爱评判别人的是非黑白。比如说宝玉黛玉:“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春秋笔法,既婉且讽;比如说自己的哥哥薛蟠:“我虽有个哥哥,你也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一语刺心,力透纸背;又比如听到小红与坠儿商量传递:“自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之人,心机都不错”——人家男女本人都没什么接触,只是在靠别人传递信物的阶段,她就给定性“奸淫狗盗”了!

表面“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宝姑娘,内心中却也如此毒舌!

姜谷粉丝 2025-09-27 17:15
薛宝钗评价迎春“有气的死人”的文本争议与解读视角
关于薛宝钗评价贾迎春“有气的死人”这一情节,需结合《红楼梦》版本差异、人物性格及叙事逻辑综合分析,其核心争议集中在文本真实性与评价动机两方面。

一、文本争议:版本差异与“有气的死人”的真实性
“有气的死人”这一表述并非所有版本共有,现存八个版本中存在显著分歧:

孤本异文:仅梦觉本明确写为“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而己卯本、庚辰本等主流脂本均作“有气的人”,程甲本、蒙府本则改为“老实人”2。周汝昌《石头记会真》等权威校本亦采用“有气的人”,认为“有气的死人”属梦觉本独有的错漏或增删2。
人物形象矛盾:薛宝钗素以持重圆滑著称,书中从未有如此尖锐刻薄的公开或私下评价,“有气的死人”与她“藏愚守拙”的性格严重冲突2。部分观点推测,杨藏本“有气性的人”可能为“没有气性的人”的抄漏,更符合迎春懦弱的形象及曹雪芹惯用的“气性”“性气”等表述(如探春“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2。
二、若文本成立:评价动机与深层逻辑
若暂依梦觉本“有气的死人”文本,可从以下角度解读薛宝钗的心理动机:

客观描述而非恶意攻击:该评价出自宝钗内心对岫烟处境的分析——迎春因懦弱无法约束下人,连自身都“照管不齐”,更无力保护岫烟。事后岫烟被丫鬟婆子敲诈(“过三天五天得拿钱打酒买点心”),印证了宝钗对迎春“缺乏约束力”的判断,此评价更接近对其生存状态的冷静定义,而非情绪性厌恶1。
封建主子的权力焦虑:宝钗的评价隐含对“主子失权”的警惕。迎春的懦弱与张爱玲笔下“怕奴才的主子”(如《小艾》五太太畏惧陶妈)相似,反映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崩塌风险。宝钗作为儒家伦理的践行者,对这种“上下失序”的状态自然持否定态度1。
价值观的根本对立:宝钗推崇“务实进取”(如赞探春“有才干”),而迎春“任人欺辱”“自拿《太上感应篇》去看”的消极态度,与其“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追求形成鲜明对比。“有气的死人”本质是对“不作为”生活方式的否定,而非针对迎春个人56。
三、人物性格的隐性张力
即便排除“有气的死人”文本争议,宝钗对迎春的负面认知仍有迹可循:

心理活动的真实性:宝钗虽表面“一团和气”,内心却有明确价值判断。如滴翠亭事件中,她暗斥小红“奸淫狗盗”,可见其对“失德”或“无能”行为的零容忍4。
“二木头”的形象印证:下人称迎春“针扎不叫”的“二木头”,与“有气的死人”在懦弱特质上高度契合,侧面说明迎春的性格缺陷确易引发他人负面评价5。
综上,“有气的死人”更可能是版本流传中的异文误抄,但若置于特定语境下解读,其本质是宝钗基于现实逻辑与价值观对迎春生存状态的否定性判断,体现了《红楼梦》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与多义性。


查看完整版本: [-- 宝钗一般很少讨厌别人,为何骂迎春是有气的死人?[5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