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一场山珍海味与浓浓人情味的免费交换[4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一场山珍海味与浓浓人情味的免费交换[4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5-09-25 20:27

刘姥姥是乡野之人,是农村老太太,一进贾府的时候,因为家里没钱置办冬事,她为了女儿一家能够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一大早没吃饭就带着外孙板儿进城了。
后来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见到了王熙凤,凤姐问她有没有吃饭,刘姥姥也没客气,而是非常诚实地回答说,一大早就往城里赶,并没有吃饭呢。
于是,刘姥姥在贾府吃上了一顿好饭,具体吃的什么怎么吃的曹公并没有写,但他写了刘姥姥吃完饭的一个动作,是拉着板儿到王熙凤这边,舔舌咂嘴的道谢。
由此可知,这顿饭自然是大鱼大肉,让刘姥姥和板儿这对祖孙大饱口福了,对贾府来说,也许这只是日常饮食而已,但对刘姥姥祖孙来说,自然是一辈子都难吃一回的山珍海味。
毕竟,对于穷苦老百姓来说,一年到头能吃两顿荤腥儿就已经很不错了,就是我们小时候,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回肉,能有机会让你敞开肚子大快朵颐,那怕不是神仙过的日子呦!
刘姥姥二进贾府时,曹公依然没有忘记写刘姥姥吃东西的情形,刘姥姥和板儿祖孙吃完饭后,随便吃了些各样点心,就去了半盘子,可知乡下人见到美食,嘴里忍不住就多吃了些。

原文还说,贾母见刘姥姥有趣,吃的又香甜,就把自己的也都端来给他吃。由此可知,刘姥姥不仅食量大,吃饭也香,毕竟满桌子都是她没见过没吃过的山珍海味啊。
尤其黛玉的一句“母蝗虫”的形容,说的正是刘姥姥面对贾府满桌子山珍海味风卷残云般的吃相,但历来很多人关注的都是贵族小姐不知民间疾苦,这似乎也成了林黛玉最招黑的一件事。
其实这个词是曹公先在回目里用了,黛玉才说了的,不信大家去看看原文便知。曹公用这个词显然不是为了讽刺谁,而是形容刘姥姥这个农村老太太为了多吃几口美食不顾形象的吃态。
刘姥姥是农村人,农村人吃饭自然是以填饱肚子为上,不会像贾府这般,吃个饭还花样百出,还有各种游戏酒令助兴,他们要的不是填饱肚子,而是寻找乐子。
贾府多的是山珍海味,但却最缺人情味,而这对刘姥姥来说,刚好相反,农村乡野最缺的是山珍海味,最不缺的就是人情味啊。
二进贾府的刘姥姥,可以说,不仅吃到了这辈子最好吃的美食,看到了最美的风景,亲自领略了贵族的富贵繁华,而对贾府来说,她的到来,也让这些贵族男女感受到了早已稀缺的人情味。
王熙凤说,贾府的这些管家婆子个个不好惹,都是全挂子武艺。探春理家时,吴新登家的上来就给她下马威,要看她笑话。贾母说,贾府的奴才阶层都是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

这是贾府的现状,多的是人情世故,手段算计,哪里还有什么人情味可言,处处都要谈钱,讲身份地位,桩桩件件都要看有没有体面,不管是陪房、乳母还是大丫鬟,没有一个好惹的。
贾府其实就是个小江湖,既有明面上的打打杀杀,勾心斗角,也有内里的暗潮汹涌,互相算计,个个都像乌鸡眼似的,非要争的面红耳赤才肯罢休。
贾母与两个儿媳之间,两个儿媳与各自儿媳之间,各房之间,兄弟之间,妯娌之间,整个奴仆阶层……可以说,贾府这座百年豪门,内里早已乱象丛生,矛盾重重。
就在这个时候,刘姥姥带着她乡野之人特有的朴实善良和知恩图报来到了贾府,一开始不明所以的众人,还以为这刘姥姥又来打秋风了呢,即此可知贾府人心。
没想到,刘姥姥是来向贾府表达谢意的,而且自始至终她没有再开口向贾府要一样东西,她靠着自己的善良,靠着自己身上与生俱来的也从未被改变的满满的人情味,让贾府之人如沐春风。
原来,真的还有人不会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原来,真的还有人知足常乐,只要填饱了肚子就别无他求;原来,真的还有对你好就是实心实意的好,而不是有所图谋……
刘姥姥无论是给贾府送瓜果菜蔬的这份“穷心”,还是扮丑自嘲哄逗贾府上下开心的意会,又或者是陪贾母说话解闷,为巧姐取名儿,任由凤姐为她戴花,还是在潇湘馆摔倒,在怡红院睡觉……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全是一片真心实意。
抛开刘姥姥不说,单是贾府的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哪一个是好哄好骗的主儿?尤其贾母,那可简直是个十全老人,要品味有品位,要智慧有智慧,要才干有才干,一般人能骗得了她?

她能看上刘姥姥,不是刘姥姥的福气,是她贾母的福气啊。她虽说是千金小姐,豪门贵妇,从一个豪门嫁入另一个豪门,可这个豪门也像一个枷锁,锁住了她,她没有能够真正说话解闷的人。
贾母很多时候是孤独的,所以她更喜欢带着一帮儿孙玩笑取乐,所以她更喜欢凤姐在她跟前各种说学逗唱,刘姥姥的到来,让贾母眼前一亮,如获至宝,天老爷,总算来一个对脸的老姊妹了。
其实何止是对贾母一人,对整个贾府上下,刘姥姥的到来,绝对可以用“震撼心灵”这几个字来形容,原来乡野之人不仅仅朴实善良,也诙谐幽默,也能说会道,也精于世故,但又充满人情味。
这人情味是贾府所稀缺的,也是人心所急需的,紧绷太久的神经,如果不能得到放松,早晚有一天会崩断,而刘姥姥的到来,无疑给贾府上下所有人来了一次心灵SPA,好久没这么放松了。
刘姥姥身上的人情味,让人不由自主地就放下了防备,放下了世俗的眼光和阶级观念,她就像是我们老家的邻居老奶奶一般,有趣好玩,让人忍不住想亲近。
大老远,她见到你从城里回来,从车上下来,她认出了你,于是摆摆手让你去她家里,给你切西瓜吃,给你摘枣子吃,临走还往你兜里硬塞了一把新收下的花生。
这种浓浓的乡土人情,是珍贵而无价的,也许刘姥姥根本没有意识到,但也正因为她的无意识,才把这浓的化不开的人情味原原本本地带到了贾府,通过的她的言行举止,雨露般撒在了贾府每个人的身上和心里。

姜谷粉丝 2025-09-27 17:46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物质与情感的双向馈赠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堪称一场特殊的“交换”:贾府以山珍海味和富贵繁华款待刘姥姥,而刘姥姥则以乡野间的淳朴人情味为贾府注入了稀缺的温暖。这种交换超越了物质层面,更折射出两个阶层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需求。

贾府的山珍海味与刘姥姥的味蕾震撼
贵族饮食的极致奢华:贾府的饮食不仅是果腹,更是身份与排场的象征。宴席上满桌“没见过没吃过的山珍海味”,连点心都精致多样,刘姥姥和板儿忍不住“吃了些各样点心,就去了半盘子”。贾母甚至将自己的食物端给刘姥姥,足见其对这种“乡野吃态”的兴趣。
刘姥姥的饮食反差:对刘姥姥而言,贾府的日常饮食已是“一辈子都难吃一回”的盛宴。她的吃相被黛玉形容为“母蝗虫”,虽暗含贵族视角的调侃,却也真实反映了农村人“以填饱肚子为上”的生存本能,与贾府“花样百出”的饮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刘姥姥的人情味:贾府稀缺的精神补给
乡野真情的注入:贾府内部“多的是人情世故,手段算计”,奴才阶层“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连贾母都感叹府中“最缺人情味”。刘姥姥的到来则带来了纯粹的善意:她带自产瓜果表达“穷心”,扮丑自嘲哄众人开心,陪贾母解闷,其言行“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全是一片真心实意”。
贵族的精神共鸣:贾母因刘姥姥“有趣,吃的又香甜”而心生欢喜,贵族男女在她身上“感受到了早已稀缺的人情味”。这种情感互动,成为贾府冰冷权力网络中的一丝暖意。
交换的长远价值:从物质馈赠到生死相托
物质层面的回报:刘姥姥二进贾府虽以报恩为名,却仍获得贾府的丰厚馈赠。这些物资“足以改变他们的生活”,使其家庭“小康人家不难”。
情感层面的反哺:贾府败落后,“亲朋好友避之唯恐不及”,唯有刘姥姥“迎难而上”,不仅在抄家后探望贾府,更在巧姐“山穷水尽时施以援手”,最终促成巧姐与板儿的姻缘。这种“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大义,让前期的“交换”升华为生死相托的恩情。
交换的本质:阶层差异下的互补与反思
这场“免费交换”的核心,在于双方各取所需:贾府用过剩的物质换取了久违的人情温暖,刘姥姥则以真诚换来了生存资源与阶层体验。曹雪芹通过这一情节,既揭示了贵族阶层的精神空虚,也展现了底层人民的生命力与道德光辉,更以刘姥姥后期的“仗义援手”,完成了对“人情味价值”的终极诠释


查看完整版本: [--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一场山珍海味与浓浓人情味的免费交换[4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