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红楼梦与吴氏石头记:贾政让宝玉娶妙玉,合理吗?[7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红楼梦与吴氏石头记:贾政让宝玉娶妙玉,合理吗?[7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09-26 11:13
《红楼梦》贾母最宠爱的孙子是贾宝玉,以至于所有人都知道,贾母一心一意要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留给这个亲孙子。


  至于孙辈人物里面的女孩,贾母最疼爱有两个,史湘云和林黛玉。史湘云是贾母的娘家人,林黛玉则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的独生女。
  《红楼梦》贾母安排两个玉儿从小住在一起,又常说他们两个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可见,即便是在原著中,贾母要把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的痕迹也非常明显,林黛玉绝对是贾母最满意的孙媳妇,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贾母和贾宝玉本人,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
  至于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在原著中,太太并没有明确表示过支持谁嫁给儿子,但是,她说过她喜欢的是花袭人这样贤惠懂事的女孩子,加上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姐妹关系,几乎所有人都认定王夫人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


 那么,贾政作为贾宝玉的父亲,眼光又是如何的呢?若要从林黛玉和薛宝钗中做选择,贾政无疑会选林黛玉。毕竟,林黛玉是他亲外甥,林黛玉爱读书、有才气,林黛玉人品风流,林家家风好。
  然而,红学界共同承认的《红楼梦》原作,只有前80回,大多数人认为,通行本的后40回是高鹗所续,不符合原著精髓,网上有一个《吴氏石头记》的108回版本,其中的后28回里,贾政提出让妙玉取代林黛玉嫁给贾宝玉。

  凤姐纳闷道:“那老爷选的是谁?”贾政道:“都这个时候了,所见所听皆是怵目惊心,如今也顾不了小儿女情态了。为家事着想我看好一人,与咱家是世交,也是官宦人家,现在咱家住着。”凤姐想了半日想不出人来,贾政道:“就是妙玉。”

  那么,《吴氏石头记》的可信度有多少呢?姜子前几年对此发表过看法,如今依然没有改变分毫。
  《吴氏石头记》是在原稿的基础上加工的,只是换了作者,文笔逊色许多,加上匆忙赶稿,非常粗糙,而《石头记》的原本,其实是已经完稿的,只不过作者焚稿而改成脂批了,《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就是完本。


大家可以看到,批语部分有“文字难为”之说,《吴氏石头记》的文笔甚至不如《红楼梦》程高本,而其中凤姐与贾政商议贾宝玉婚事的情景,也并不合理,贾母、王夫人等人都不在,贾政和王熙凤直接交涉很明显的有失礼仪。但是,下文中却有合理处。

  凤姐诧然道:“他不是出家人吗?老爷怎么提起他来?”贾政道:“他不是出家人,当初只是身子弱才带发修行,要不是为了留给宝玉,当初我也不会同意他住在咱家。”

  《吴氏石头记》里,贾政提到当初同样留下妙玉,又说妙玉祖上和荣国公是生死相随的同僚,其祖母和史太君是知交,暗合《红楼梦》前80回中,王夫人不等林之孝的妻子说完,就让下帖子请妙玉一节故事。


  要知道,下帖子请人这种事,王夫人是以贾政的名义去做的,正因为贾政和王夫人都知道妙玉的身世,才会对她如此客气,才会有妙玉和贾母在栊翠庵的那一段经典对话。
  那么,贾政让贾宝玉娶妙玉的原因,除了两家本是世交以及妙玉模样儿人品好,符合贾母一脉的审美,还有什么呢?


贾政道:“既然他住在咱这里,又和咱是世交,又是官宦人家的孩子,只怕咱宝玉还配不上人家呢。且他家尚有些家业,虽说一时带发修行,也不过是养性修身罢了,终朝还是要出阁的。”
  原来,妙玉和黛玉一样,出身姑苏,生来带病,名字带玉,小时候都被癞头和尚劝说出家,区别只是林黛玉没有遵照癞头和尚所说,“不见外姓亲人”“不见哭声”,而妙玉在买了许多不管用的替身之后,终究亲自出了家,她们的命运似乎也因此有所不同。
  《红楼梦》妙玉在贾宝玉生日当天送贺帖,又主动送梅花,甚至拿自己的杯子给宝玉用,若说她对贾宝玉没有意思,她和贾府的命运没有关系,却入了金陵十二钗,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贾政所说的妙玉尚有些家业这件事,在《红楼梦》前80回中,也有许多痕迹,妙玉给林黛玉和薛宝钗用的茶具,以及贾府都找不出的一个“绿玉斗”,真真都是古玩奇珍,就连她给贾母用后来因为刘姥姥碰了就扔的茶具,那个成窑五彩小盖钟,也是明朝最贵窑器。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城隍庙开市在贯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陈设甚多。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余儿时尚不知珍重。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余为吐舌不能下。

  《吴氏石头记》里很多稀奇古怪的写法,其实都是有依据的,比如妙玉占卜、画符咒驱邪,看似莫名其妙,然而,在《红楼梦》前80回中,早有伏笔。

  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

  绛珠仙子与赤霞宫神瑛侍者皆为红,为朱楼旧梦,妙玉谐音庙宇,拆字为少女玉,亦是小红,黛玉是三生石第一世,妙玉是第二世,故有黛玉和湘云联诗,妙玉续诗。

  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何为闺阁面目?闺阁即女儿,亦作宫闱秘史解,女儿即忠义,一段还泪故事,搜奇捡怪,只为写忠义。何为本来面目?假语村言之下,隐藏的真事,原是“白骨如山、怀金悼玉”。


 很多人问我,如果贾宝玉同时娶了林黛玉和妙玉,贾府是不是就能够撑下去了呢?其实,宝玉真的和黛玉、妙玉都有姻缘,毕竟,舜妃有两位,潇湘妃子也有两位,宝玉亦有两个。
  林黛玉是娥皇,而甄英莲、妙玉、小红、四儿等人,都是女英。只不过,娥皇和女英,最后都成了凄美的爱情故事,悲剧是注定的。宝玉最后娶了尼姑,是遁入空门之意,正所谓:“看破的遁入空门”,也算是兑现当年对林黛玉的承诺了。

姜谷粉丝 2025-09-26 11:14
《吴氏石头记》中贾政属意妙玉为宝玉婚配的情节合理性分析
一、《吴氏石头记》相关情节的内容呈现
在《吴氏石头记》后28回中,描绘了贾府面临危机时,贾政提出让妙玉取代林黛玉成为贾宝玉配偶的情节。贾政向王熙凤表示,此时“顾不了小儿女情态”,为家事着想选中妙玉,理由包括两家是世交(妙玉祖上与荣国公为生死同僚,祖母与史太君是知交)、妙玉出身官宦人家且暂住贾府,同时强调妙玉“不是出家人,当初只是身子弱才带发修行”,甚至称留下妙玉“就是为了留给宝玉”。

二、情节合理性的争议焦点
(一)不合理性体现
文笔与礼仪漏洞:该版本文笔粗糙,甚至不及程高本,且情节设计存在明显疏漏。例如,贾政直接与王熙凤商议宝玉婚事,而贾母、王夫人等关键人物缺席,这一安排有违封建家族礼仪规范。
人物设定冲突:妙玉在原著前80回中以“带发修行”的出家人形象出现,且性格孤僻、清高,与“待嫁宝玉”的设定存在矛盾。贾政称“当初留下妙玉就是为了宝玉”,与前80回中妙玉因“礼聘”入住栊翠庵的背景不符。
(二)部分合理性依据
家世背景铺垫:前80回中王夫人以贾政名义下帖邀请妙玉入住,暗示妙玉与贾府存在深层关联;妙玉使用的古玩茶具(如成窑五彩小盖钟、绿玉斗)也侧面印证其家族富有,符合贾政“为家事着想”的联姻逻辑。
伏笔呼应:妙玉师父“精演先天神数”,为其后续“占卜驱邪”情节埋下伏笔;黛玉与湘云联诗时妙玉续诗“归到本来面目”,被解读为“绛珠仙子第二世”的隐喻,与“宝玉与黛玉、妙玉皆有姻缘”的设定形成呼应。
三、《吴氏石头记》版本的可信度争议
红学界普遍认为《红楼梦》原作仅存前80回,通行本后40回为高鹗续作。对于《吴氏石头记》,学者指出其虽可能参考了部分原稿线索,但存在“换作者、文笔逊色、匆忙赶稿”等问题,属于“在原稿基础上加工”的衍生版本,可信度较低。相比之下,《脂砚斋全评石头记》的批语中“文字难为”等表述,更可能暗示原作已完稿但被作者修改为脂批形式,而非《吴氏石头记》所呈现的情节。

四、综合评价:文学想象与原著逻辑的张力
《吴氏石头记》中“贾政让宝玉娶妙玉”的情节,本质上是对贾府末世危机下“功利性联姻”的文学演绎。其不合理性主要源于版本自身的文笔缺陷与礼仪疏漏,而部分合理性则依赖对前80回伏笔的牵强解读。从原著精神来看,贾政作为封建家长,若在家族衰亡时优先考虑“家世匹配”与“财产补充”,选择妙玉确有逻辑可能,但该情节因脱离贾母、王夫人等核心人物的态度,且与妙玉“出世”形象冲突,最终难以被广泛认可。这一争议也反映出《红楼梦》续作研究中“尊重原著伏笔”与“文学创作自由”的永恒矛盾。


查看完整版本: [-- 红楼梦与吴氏石头记:贾政让宝玉娶妙玉,合理吗?[7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