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贾宝玉人称宝二爷,是因为老大是已早逝的贾珠,那么为什么人们称贾琏夫妇为琏二爷[9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贾宝玉人称宝二爷,是因为老大是已早逝的贾珠,那么为什么人们称贾琏夫妇为琏二爷[9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5-09-27 12:50





贾琏为何被称“琏二爷”?原来他前面有位兄长,而且还娶妻生子了

作为一部恢宏巨著,而且又是断臂,《红楼梦》里的未解之谜实在太多。其中有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又难以解释,譬如贾琏的“琏二爷”称谓。



在我们所看到的原著里,对于贾琏,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明确点到贾琏是贾赦长子:

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

长名便是长子之意。而第二个儿子,在后文我们可以看到,名唤贾琮,再根据邢夫人对他的那种厌恶和嫌弃,可以知道这是个没地位姨娘生的。

如此,有人就疑惑了,贾宝玉被称为“宝二爷”,那是因为前面有兄长贾珠,既然贾琏是长子,那贾府的人为何还称其为“琏二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用排除法,将所有可能一一分析,再做结论。

第一种可能:按家族堂兄弟排

按家族堂兄弟排列,自古有之,现今我们老家大多都是这种排法,不得不说这种排列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帮助族中兄弟团结的,也不知是不是巧合,我们老家凡按堂兄弟排列的,都很团结,反之鸡飞狗跳者多之。



而贾府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呢?我们一辈辈看。

先看文字辈

宁国府的文字辈子孙,有贾敷、贾敬,贾敷八九岁夭折,仅剩下贾敬一人。那么府中的人称贾敬什么呢?大老爷!

且看,在第十一回,贾敬寿辰,宁府排宴但贾敬却不愿回府。期间王夫人等人谈及了这位老爷,文中写道:

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来原为给大老爷拜寿,这不竟是我们来过生日来了么?”凤姐儿说道:“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经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

无论王夫人、邢夫人还是王熙凤,都将贾敬称为了“老大爷”。

可见贾敷早夭后,贾敬不仅承袭了本该属于他的爵位,还从二老爷升为了大老爷。

那么,如果按家族堂兄弟排,贾赦应该被称为“二老爷”,而贾政则称为“三老爷”,事实呢?

同一回,文中写道贾蓉来跟尤氏回:

大老爷说家里有事,二老爷是不爱听戏又怕人闹的慌,都才去了。

大老爷就是贾赦,不爱听戏怕热闹的二老爷是贾政无疑了。



再有第七十三回邢夫人责备迎春,同时谈及贾赦和贾政时,如是称:

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

明明白白点到,贾赦是大老爷,贾政是二老爷。

可见,文字辈没有按堂兄弟排列。

下面是玉字辈

宁府的玉字辈,仅贾珍一人,人们称之“大爷”,还有称为“珍大爷”的,王熙凤称呼过,奴才赖麽麽也称呼过。

那么,如果按堂兄弟排列,贾琏也不该排在第二位。因为贾珠比贾琏要大,何以见得?

第五十一回,王熙凤跟贾母、王夫人建议在大观园开小厨房时,对李纨的称呼是“大嫂子”:

“天又短又冷,不如以后大嫂子带着姑娘们在园子里吃饭一样。”

由此可见,贾珠比贾琏大。如此一来,贾琏该被唤做“琏三爷”才对,而贾宝玉更只能是“四爷”了。



所以,贾府的爷们,并没有按堂兄弟排列的习惯。哪位要说了,那贾府四春为何是这种排列方式?

这倒是事实,贾惜春乃宁府贾敬之女,迎春乃贾赦姨娘所出,贾元春和探春乃贾政之女。原因究竟是什么?我想是因为,《红楼梦》本意在“使闺阁昭传”,书中的女儿,尤其是四大家族的主子姑娘们,都是清新洁净、可怜可疼的。将这些值得歌颂的女儿相提并论,谁也不玷辱了谁,反而是相交辉映的。

反观贾府的男子,随便拎出一个来多是败家子,庸俗纨绔。你想想,那有“聚麀之诮”的贾珍父子,那被贾母怒斥“腥的臭的都往屋里拉”的贾琏,人人都是“皮肤滥淫”之蠢物,却要与作者歌颂的贾宝玉等量齐观,怎么可能。

第二种可能:荣府堂兄弟排列

这种可能也可以直接否定了,因为不可能同时有贾宝玉和贾琏两个“二爷”。

所有的排列方式都被否定,而根据贾珠为“珠大爷”,宝玉为“宝二爷”,贾环为“三爷”来看,荣府的兄弟排列是只按亲兄弟来排的。

那么,贾琏既然被称为“琏二爷”,也就意味着他是有一位兄长的,有没有这种可能?

有的!



在1991年冯其镛重校的《八家评批红楼梦》中,第二回冷子兴介绍荣国府,谈到贾琏时,原文是:

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次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

此处有姚夑(大某山民)评语:

故书中皆称“琏二爷”。

其后有张新之(太平闲人)批语。具体附上书页一张:

1991年冯其庸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



熟悉《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清代的《红楼梦》评家中,除了耳熟能详的脂砚斋、畸笏叟,还有一些身份明朗的如护花主人王希廉、大某山民姚夑、太平闲人张新之等等。

《八家评批红楼梦》是冯其镛根据多种版本所校订,对于其中评语更是力求原汁原味,反复核对。所以,相对于经过书商程高为了续书而删改的通行本,甚至后人重校的多个版本,该版本更要接近原著。

如此,贾琏既然是次子,那被称为“琏二爷”,就是合情合理了。

那么,贾赦的长子、贾琏的兄长,去哪儿了呢?

按后文丝毫不见踪迹来看,我个人认为是跟贾珠一般,已经去世了。而在这里我们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贾琏的兄长虽然去世,但是有孩子的,为什么?

眼尖的朋友应该发现,同样的是前面的长兄死了,为何贾敬可以由“二老爷”升为“大老爷”?而贾宝玉只能一直当他的“宝二爷”?

没错,因为贾敷“八九岁上便死了”,他没有娶老婆更没有生孩子,没有孩子就无嗣可言,那次子就有必要填继这个位置了。



而贾珠不一样,他有李纨和贾兰,子嗣仍在,贾宝玉就只能一直是“二爷”。

由此来看,贾琏的兄长虽死,但他是有孩子的。至于为何文中没有提及,想来应与情节无益,所以没写。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贾琏的兄长没死,但是作者却没有写,这一点也不奇怪,如果我们留心,会发现作者对“大儿子”有仇视情节,他笔下的老大要么早夭,要么品质低下,如早夭的贾敷,英年早逝的贾珠,好色无道的贾赦、贾珍甚至贾蓉。

反而但凡沾上“二”的爷,大多是可圈可点的,宝二爷不必说了,各种主角光环,他怜香惜玉,博爱温暖,聪敏异常;

还有贾芸芸二爷,聪明能干,情深义重,孝子,根据脂批后面还知恩图报,行侠仗义;

就算是贾琏,虽然好色,但起码做到你情我愿,不倚势欺人。由其同情石呆子和阻止彩霞嫁给酒鬼旺儿儿子来看,他比其他贾府子弟不知善良多少。



综上,贾琏之所以被称为“琏二爷”,是因为有长兄在前,而且连孩子都有了。可惜在两百多年的流传中,或因抄写者笔误,或因校对者理解偏差,改掉了一字,致生无解之谜。

姜谷粉丝 2025-09-27 17:41
关于贾琏夫妇被称为“琏二爷”的缘由,综合《红楼梦》文本与红学研究的核心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解释(按可信度排序):

一、贾赦存在早夭长子论(主流观点)
关键依据: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贾赦“也有二子”1,但现存版本存在“长名贾琏”(庚辰本)与“次名贾琏”(姚燮评本)的差异3。若按“次名贾琏”推论,贾琏实为次子,其前应有一位未载入正文的兄长。
贾府惯例以亲兄弟排行称呼(如宝玉因贾珠称“宝二爷”),若贾琏是次子,则“琏二爷”完全合理。
合理性推测:
该长子可能为贾赦妾室所生,早夭且地位不高,故未被书中详述。类似情况如宁国府贾敷(贾敬兄)早亡后,贾敬即称“大老爷”。
二、家族大排行论(需部分存疑)
逻辑链条:
贾府存在混排堂兄弟的习惯(如元春、迎春等“四春”),贾琏若按荣宁两府玉字辈排序:
贾珠(已故)为大爷 → 贾琏排第二 → 称“琏二爷”。
矛盾点:
若严格按此排行,宝玉应随贾珠、贾琏之后称“宝三爷”,但书中仍称“宝二爷”(依亲兄弟排行)。可见大排行并非绝对统一。
三、社会称谓避讳论(补充解释)
民俗背景:清代“三爷”常被借指跟班仆役(如“小三子”),贵族子弟可能避用此称。若贾琏按亲兄弟排行为长子(本应称“大爷”),但贾珠已占“大爷”名分,贾琏改称“二爷”可避免陷入“三爷”的尴尬。此说属文化习俗推测,缺乏直接文本佐证。
结论梳理
观点    核心逻辑    可靠性
早夭长子论    贾赦有未记载的庶出长子早逝    ★★★★☆
家族大排行论    贾珠为大爷,贾琏排第二    ★★★☆☆
避讳论    规避“三爷”的贬义联想    ★★☆☆☆
注:目前红学界多采信“早夭长子论”。因《红楼梦》存在增删稿本差异,部分人物设定未完全统一,导致“琏二爷”成为书中悬案之一。欲深究可查阅庚辰本、甲戌本原文对比



查看完整版本: [-- 贾宝玉人称宝二爷,是因为老大是已早逝的贾珠,那么为什么人们称贾琏夫妇为琏二爷[9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