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谷粉丝 |
2025-11-01 13:10 |

张阿姨年过六十,平时身体挺硬朗。前些天去医院体检,医生建议她加做一个肝脏B超。她有些疑惑:“我又不喝酒、也没乙肝,做这检查是不是多此一举?” 医生却认真地说:“肝脏这个器官最怕的,不是出问题,而是出问题你不知道。做一次B超,可能就能帮你提前发现隐患,少走十年弯路。” 这不是危言耸听。每年因为肝癌晚期才被发现而失去治疗机会的人不在少数。而一项简单的肝脏B超,在很多时候,真的能救命!

在人体五脏六腑中,肝脏是最能“忍”的一个。 它没有明显的神经分布,即便已经有疾病,也很少表现出疼痛。当你开始感觉不适时,往往已经不是“小问题”。 比如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它们在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一发现就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2020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肝癌病例约41.9万例,死亡人数高达39.1万。 而在这些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早知道早点查一下就好了。”

很多人不理解:“B超不是查孕妇用的吗?能不能查肝?” 其实,B超是目前临床最常用、最安全的肝脏检查方式之一,也是肝癌筛查的首选工具。 肝脏B超可以帮助医生看到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界是否清晰,有无结节、肝纤维化、脂肪沉积等情况。 它特别适用于发现: · 脂肪肝 · 肝囊肿 · 肝血管瘤 · 肝硬化早期 · 肝癌可疑结节 与CT、MRI相比,B超虽然分辨率略低一些,但无创、无辐射、价格便宜、可重复操作,特别适合做初筛和常规随访。

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频繁查肝脏B超,但以下几类人一定不能忽视: 1. 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 这是肝癌的头号高危因素。 2. 长期大量饮酒者 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3. 脂肪肝人群 尤其是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并不罕见。 4. 家族中有肝病史者 包括肝癌、肝硬化等。 5. 长期服药或接触毒素人群 比如服用某些降脂药、抗结核药等。

对于上述人群,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肝脏B超,结合甲胎蛋白AFP检查,能更全面评估肝脏健康。 别以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肝病。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甚至不少二三十岁的白领、程序员、外卖小哥都被查出中重度脂肪肝。 其根本原因,离不开久坐、熬夜、饮食油腻、缺乏运动。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出:脂肪肝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发病率超过25%。 而脂肪肝不是“良性病”。长期不管,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需要提醒的是,B超不是万能检测工具,它的判断也受限于操作者经验和患者体型(如肥胖会影响图像清晰度)。 因此,建议选择正规医院或体检中心,由有经验的专业医师操作,检查结果更可靠。 同时,B超也不能代替所有项目,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指标,如: · 甲胎蛋白(AFP) · 肝功能检查(ALT、AST、GGT等) · HBV DNA病毒载量(乙肝患者适用) 只有合理搭配,才能真正早发现、早干预。

很多医生说:“一次B超,可能管你10年无碍。”这句话不是说一次检查就能保你十年平安,而是: 如果你现在健康,B超又没异常,那说明你处于低风险状态。 这时候只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每年体检、定期筛查,就能大大降低肝病风险。 反之,如果查出了问题,那更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配合医生进一步检查和干预。

许多肝病,尤其是肝癌,真正可怕的不是它多难治,而是发现时太晚。 正如一位肝病专家所言: “如果所有高危人群都能做到每年一次B超+AFP检查,我们可以提前发现90%以上的早期肝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