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谷粉丝 |
2025-11-04 16:38 |

王阿姨今年55岁,平时喜欢吃水果,尤其爱吃猕猴桃,觉得它酸酸甜甜、维C又高,对身体好。 可最近她发现,自己每次吃完猕猴桃后,嘴唇就开始发红、发痒,有时喉咙还像被针扎一样难受。原本以为是上火,结果去医院一查,医生告诉她:“这是口腔过敏综合征,猕猴桃正是诱因之一。” 医生还提醒她,猕猴桃虽然营养丰富,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吃了反而可能惹上麻烦。 那么,猕猴桃到底有哪些“隐藏危险”?哪些人吃了可能出问题?张文宏院士对此也曾给出科学建议。

猕猴桃又名奇异果,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被称为“水果中的营养之王”。每100g猕猴桃中含维生素C高达62mg,是苹果的10倍以上。 这些营养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铁吸收、改善肠道功能,对普通人来说确实是补充营养的好选择。 但猕猴桃之所以“不适合所有人”,关键就在于它含有多种高致敏蛋白,比如猕猴桃蛋白酶(actinidin)、膳食纤维中的组分多酚等。这些成分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胃肠不适,甚至药物相互作用。

在一次接受健康科普节目采访时,张文宏院士曾指出:“猕猴桃虽好,但有些人最好别碰。”那么,到底是哪4类人需要避开猕猴桃? 1.过敏体质人群 这类人最容易“中招”。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猕猴桃是常见的高致敏水果之一,尤其对对花粉、乳胶、香蕉、牛油果等过敏的人来说,存在交叉过敏风险,吃猕猴桃后可能出现嘴唇肿胀、喉咙瘙痒,甚至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 医院皮肤科曾发布案例,一名27岁女性吃了半个猕猴桃后,5分钟内出现呼吸困难,确诊为猕猴桃诱发的食物过敏性休克。

如果你本身就是“过敏星人”,记住一句话:宁可不吃,也别冒险尝试。 2.肠胃功能较弱者 猕猴桃中的果酸含量较高,尤其是未完全成熟的猕猴桃,酸性强、刺激性大。对于有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吃猕猴桃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加重。 医院营养科曾指出,猕猴桃不宜空腹吃,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更要少吃或慎吃。

3.服用抗凝药物者 你可能没想到,猕猴桃居然还会“影响用药效果”。因为它含有一定量的天然抗凝物质,与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有叠加作用。 这意味着,长期服药的人如果大量食用猕猴桃,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比如牙龈出血、皮下淤斑、月经过多等。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在2023年更新的《抗凝治疗患者饮食建议》中明确提到:服用抗凝药期间,应慎重食用含有活性抗凝成分的食物,包括猕猴桃、洋葱、大蒜等。

4.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猕猴桃虽然富含营养,但对婴幼儿来说,可能反而是“危险食物”。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出现腹泻、肠痉挛;另一方面是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更容易因猕猴桃中的致敏蛋白而诱发过敏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猕猴桃应在婴儿满1岁后、逐步少量尝试,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此外,一些因疾病或治疗导致免疫力下降的患者(如癌症化疗人群、器官移植术后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食用猕猴桃。

如果你不属于上述4类人,吃猕猴桃当然没问题,但也别掉以轻心。以下几个食用建议,能帮你吃得更安心: 1. 不空腹食用。 空腹状态下胃酸浓度较高,猕猴桃中的果酸易刺激胃黏膜,尤其是偏酸的品种。 2. 熟透后再吃。 未熟的猕猴桃不仅口感差,还含有较多刺激成分,熟透后刺激性会显著降低。 3. 控制摄入量。 成年人每天吃半个到一个中等大小猕猴桃即可,不建议一次吃太多,避免肠胃负担。 4. 吃前做“过敏排查”。 如果你有花粉症、乳胶过敏史,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做皮试或过敏原检测,再决定是否可以安全食用。

猕猴桃的营养价值确实很高,但再健康的食物也不是“无差别适用”。 正如张文宏院士所说:“一个人的健康,不只是吃什么,而是吃得合不合适。” 如果你属于高风险人群,不妨放下那颗猕猴桃,选择更安全的替代水果;如果你能吃,也记得适量为好,别贪多。 健康,从“吃得对”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