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ybzxw |
2025-11-05 09:10 |
©山间影像 “未来的工厂能否摆脱生产空间的单调, 成为兼具可持续性、开放性和社会意义的场所?”
©图源网络 在大众印象中,工厂意味着高墙围合、巨大的厂房与永不停止的流水线,长期以来被视为封闭、单调、以效率为唯一目标的空间。在中国,工厂曾长期带有粗糙甚至低级的刻板印象。而在当代,工厂已不再只是生产的容器,而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生态责任与劳动条件等议题的集中体现。 正如勒菲伏尔在《空间的生产》(1974)中所指出的,空间不是中性的容器,而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工业建筑亦是如此,它不仅承载生产流程,也折射出资本逻辑与能源制度。由milanesi | paiusco设计的泰瑞GIGA工厂,正是在这一视角下展开,对工业建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新的思考。 ©山间影像 工业建筑的过去与转折点 1913年,亨利·福特将流水线与标准化生产引入位于底特律的Highland Park工厂,奠定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典范。这一空间逻辑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却也将工人彻底纳入纪律化的体系之中,他们被流水线规训,劳动逐渐失去主体性。正因如此,福特制工厂被誉为「生产殿堂」,但同时也成为「劳动异化空间」的象征。
Highland Park工厂纪律化管理体系 ©图源网络 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中国开始面临环境危机与社会诉求的双重压力。过去以牺牲工人福祉和环境为代价换取效率与增长的空间逻辑,正在被不断质疑与修正,更加绿色、人本和可持续的工业转型逐渐成为新的方向。 可持续与零碳目标 在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工业建筑因其高能耗与高排放特征,成为能源转型与减碳实践的关键场所。 通过引入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和循环利用等措施,工厂不再只是能源消耗者,而是逐步演化为具有生产与调节能力的能源节点。
©山间影像 泰瑞GIGA工厂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247亩(约164,666平方米),建筑面积244,581平方米。由金加工车间、注塑及压铸机组装车间、办公综合楼、技术研发中心等多功能模块构成。工厂由milanesi | paiusco负责建筑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兼具高效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创新型工业园区。建造历时仅1年9个月,这座“零碳”未来工厂于2024年7月正式竣工投产。
功能分区 ©milanesi | paiusco 工厂屋顶所设置的11.69MW光伏发电系统,是其绿色能源体系的核心,其年均发电量可达1142.23万kWh,相当于400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设计概念 ©milanesi | paiusco 该系统使工厂实现了接近100%的能源自供,全面覆盖生产与运营所需,同时将37%的余电并入电网,为区域可再生能源供应作出贡献,积极推动零碳目标的实现。
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山间影像 除此之外,工厂还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用于周边绿化的日常浇灌。厂区周边则规划了小型农业区,不仅为食堂提供蔬菜供应,也兼具绿化功能,同时为工人提供了休闲与体验的空间。
©山间影像 建筑语言: 功能与美学的融合 工业建筑的外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被视为附属,呈现出封闭、沉重、缺乏设计感的形象。20世纪初,德国阿尔菲尔德的Fagus工厂以钢结构与大面积玻璃幕墙打破了传统厚重的立面形象,成为现代主义工业建筑的里程碑,为功能与美学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Fagus工厂 ©图源网络 进入当代,工业建筑被赋予了超越单纯生产的意义,其设计与美学不再是附属,而成为承载功能与表达价值的重要方式。 泰瑞GIGA工厂的设计也以自身方式回应了这一趋势——在强调功能与适应性的同时,通过立面、顶面、光线和材料选择展现了简洁、理性的工业美学。
©山间影像 由于客户的生产需求,工厂高度较高、体量庞大。设计通过屋顶及立面虚实的对比处理,使厚重体量在视觉上转向轻盈,不仅保障了卸货作业空间的功能性,也有效削弱了庞大 尺度带来的压迫感,增强了通透与开放的空间氛围,让建筑外观摆脱了方正单调的「黑盒子」印象。
©山间影像 屋顶以及立面通过太阳能板钢架雨篷以及体量的高低错落排布,丰富了建筑的层次关系,进一步弱化了大体量的生硬感,使整体构图更具韵律感与层次感。
首层玻璃立面制造悬浮感 ©山间影像 玻璃幕墙与瓦楞板组合立面打破传统封闭模式,实现最大化自然采光,提升空间通透感,降低照明能耗。立面玻璃与瓦楞板的比例配置,使建筑在视觉上竖向缩减约3–4米,有效减轻大体量工业建筑的压迫感,呈现出更为轻盈的效果。
与玻璃相近的反光效果 ©山间影像 非展示区域以不锈钢瓦楞板替代玻璃,使立面保持与玻璃相近的反光效果,确保整体协调统一,同时显著压缩造价。 工厂与工人: 人文关怀的空间
©山间影像 工厂建筑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机器,更是成千上万工人日常劳动与生活的空间。传统工厂不仅体现为一种生产模式,也塑造了一种严格的空间秩序:封闭、昏暗、与外部环境隔绝的格局,使工人失去了主体性与舒适感。 然而当代工业建筑正逐渐呈现出新的趋势——在确保生产效率的同时,引入更多自然光线、绿化与景观,使工作环境更加开放宜人,泰瑞GIGA工厂的园区布局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园区绿化 ©山间影像 高效生产流线 工厂规划了两大核心生产车间,南侧金加工车间负责零部件的加工和热处理,北侧组装车间自西向东依次布局大、中、小型机装配线。设计采用高效的单向流线体系,使物流动线、生产流线与出货路径紧密衔接,避免回流与交叉,提升整体协同效率并确保顺畅运转。
©山间影像 首层落地玻璃 首层设置3米高的落地玻璃,使车间内部与外部景观相连。打破了传统工厂「黑盒子」的格局,工人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看见蓝天与绿植,缓解长期处于封闭空间带来的压抑感。
首层落地玻璃室内视角 ©山间影像 办公区与休憩区 办公区中部挑空形成屋顶阳台,最大化引入自然采光与绿化,不仅提供舒适的绿色休憩与交流场所,也让办公环境与生产空间形成柔性过渡。
屋顶阳台 ©山间影像 这种兼顾效率与关怀的设计,不仅改善了工人的日常体验,也间接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创造力。它将表明,工业建筑中的「软性价值」并非附属,而是推动生产力延伸与创新的关键动力。
©山间影像 未来图景: 工业建筑与社会的关系
©山间影像 「更好」并不一定意味着「更贵」 泰瑞GIGA工厂 更注重「适应性」 功能先行 务实与经济性并存 传统工厂 以「成本最低化」为导向 黑箱式车间 只满足生产的基本需求
©山间影像 泰瑞GIGA工厂证明,「更好」并不一定意味着「更贵」。其整体建造成本与传统工厂大体持平,部分环节甚至更加经济。通过合理的规划与材料选择,设计实现了更高的能效、更舒适的空间体验以及更优的环境品质。
©山间影像 未来的工厂,不再是隐匿于城市边缘的生产装置,而是社会运行的重要节点。工业建筑应该回应具体语境与生产逻辑,而不是追求普适的「最佳方案」。它们将同时承担制造、能源、生态与文化的多重使命,成为定义未来城市与社会关系的新型基础设施。
©山间影像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泰瑞GIGA工厂(桐乡) 项目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项目业主:浙江泰瑞装备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2年4月 - 2024年2月 建造时间:2022年10月 - 2024年7月 用地面积:164,666平方米 建筑面积:244,581平方米 项目设计:milanesi | paiusco 主创设计师:Claudio Milanesi、Diego Paiusco 建筑设计团队:李哲桢、唐得智、李东洋、蔡舜欣 项目&设计管理:milanesi | paiusco 图片版权:山间影像、milanesi | paiusc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