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假如秋冬有颜色,肇庆便是一场多彩盛宴 [21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假如秋冬有颜色,肇庆便是一场多彩盛宴 [21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11-07 07:57
橙黄色系
七星岩里的落羽杉
秋日泛黄,入冬艳红,
最终渐变为红褐色,
细腻渲染出一场焦糖色系的浪漫。
以上3图 西江1号 摄(往年资料图)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往年资料图)
栾树 “绿叶、黄花、赤果”,
“一树三色” 的绚丽景致,
成了肇庆秋日里最迷人的风景线。
△ 梁瑞伟 摄
△以上2图 西江1号 摄
△出镜橙子,小明同学 摄
粉紫色系
胭脂淡粉的木芙蓉亭亭玉立,
花瓣轻展,自带温柔;
△以上两图 西江1号 摄
粉红的异木棉缀满纤细枝头,
漾着满树温柔浪漫
△以上两图 梁亮 摄
更值得期待的是,
冬日将绽放的紫荆花海,
满目的姹紫嫣红
每一幅都是优美的画卷
△以上4图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往年资料图)
蓝绿色系
在绚烂色彩的映衬下,
蓝绿色系的山水更显宁静悠远,
为这场色彩盛宴打下沉稳底色。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梁亮 摄
七星岩和鼎湖山里,
层层叠叠的绿意,
透着秋冬的盎然生机与治愈感。
△聂伟健 摄
△区海洪 摄
遇上晴天,
湛蓝天空与碧绿湖水相互映衬,
山风吹过湖面泛起粼粼波光,
蓝与绿的搭配,
让人瞬间静下心来,
感受大自然的治愈力量。
△罗馨如 摄
△邝家辉 摄
出门走走吧!
悠然行走在色彩斑斓的风景里,
一起收集秋冬的颜色~

姜谷粉丝 2025-11-07 07:59
秋冬的肇庆,是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每一抹颜色都藏着季节的私语与生活的温度,将秋的醇厚、冬的温柔,酿成一场绚烂的多彩盛宴。

红:燃烧的秋韵,浪漫的诗
星湖的落羽杉林是秋冬最浓的一笔红。深秋时节,原本翠绿的枝叶渐次染上红褐,层林尽染如燃烧的火焰,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分不清是树在水中起舞,还是水在树上流泻。星湖西堤的紫荆花从秋末开到次年春,粉紫的花朵连绵十里,像一条舞动的花龙,夕阳下更添几分艳丽——风一吹,花瓣簌簌落下,铺成一片紫色的地毯,踩上去,连脚步都沾着浪漫。鼎湖山庆云寺的丹桂,橙红的花瓣缀满枝头,香气袭人,与翠绿的山林相映成趣,像撒了一把火在绿毯上。

黄:温暖的阳光,收获的歌
栾树是秋天的“黄金使者”。星湖绿道的栾树,春末开金黄的花,像撒了一地碎金;秋末叶子转黄,铺成一条金色大道,走在上面,仿佛踩着阳光。高要的乡间,稻田从青转黄,大片的金色稻田像铺了一层黄金,风一吹,稻浪翻滚,带着泥土的香气,是收获的喜悦。黄金菊在高要廊源村的生态园里绽放,金黄的花海像给大地盖了床暖被,连空气都浸着甜。

绿:生机的底色,自然的呼吸
鼎湖山的绿是秋冬不变的生机。作为“北回归线上的翡翠”,这里的古树参天,流水潺潺,翠绿得纯粹而动人,像一块被岁月打磨的玉。星湖的湖水依然翠绿,与山色相映,像一块巨大的绿宝石,连风都带着青草的香气。初秋的稻田,青黄交接的禾苗,像给大地穿了件带花纹的衬衫,带着几分青涩的可爱。

粉:温柔的少女心,浪漫的云
江滨公园的粉黛乱子草,是秋天的“少女梦”。半人高的粉色花穗,像一片云落在地上,风一吹,花浪起伏,连空气都染成了粉,让秋天多了几分温柔。西堤的宫粉紫荆,粉得像霞,开在冬季的风里,像给城市戴了串粉项链,浪漫得像童话。

白:纯洁的童话,冬天的雪
冬季的肇庆,藏着白色的惊喜。怀集、封开的山间,冰挂晶莹剔透,像水晶挂在枝头,阳光照上去,折射出五彩的光,构成童话般的世界。百年白茶花在枝头绽放,洁白如雪,为冬天增添了几分纯洁,像给大地戴了朵白玫瑰。

蓝:清澈的天空,宁静的湖
秋冬的肇庆,天空像被洗过一样,碧蓝如洗,白云如浪,像一幅未干的油画。星湖的湖水依然湛蓝,与天空相映,像一块巨大的蓝丝绒,连倒影都清晰得能看见飞鸟的影子。宋韵园林的无边际泳池,像一块蓝宝石,点缀在深秋的园林里,为多彩的盛宴添了几分清凉。

秋冬的肇庆,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故事:红的热烈、黄的温暖、绿的生机、粉的浪漫、白的纯洁、蓝的清澈,交织成一场多彩的盛宴。走在星湖的绿道上,看落羽杉红遍,听桂花飘香,闻稻田的香气,摸冰挂的晶莹,每一步都像走进了画里,每一眼都藏着自然的诗意。这就是肇庆的秋冬,一场多彩的盛宴,让人心醉,让人难忘。

jjybzxw 2025-11-07 08:42
肇庆七星岩景区内的落羽杉(学名:*Taxodium distichum*)在秋冬季呈现出由橙黄渐变为红褐的绚丽色彩,宛如大自然精心调配的“焦糖色系”画卷,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这一过程不仅是植物生理变化的自然体现,更融合了气候、光照、土壤与生态系统的多重作用,营造出极具诗意的季节性景观。以下从植物生理机制、环境影响因素、色彩演变阶段、生态美学价值及观赏建议五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自然奇观。

---

一、植物生理机制:叶绿素降解与色素显现的“生命交响曲”

落羽杉属于落叶针叶树,在秋冬季节进入休眠准备期,其叶片颜色的变化本质上是光合系统逐步关闭的过程:

- 叶绿素分解:随着气温下降和日照缩短,树木减少叶绿素合成,原有叶绿素逐渐降解,绿色褪去,暴露出原本被掩盖的类胡萝卜素(橙黄色)。
- 花青素合成激增:在低温刺激下,落羽杉叶片细胞开始大量合成花青素,这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具有抗氧化保护功能。花青素在酸性细胞液中呈现红色至紫红色,与残留的黄色色素混合,形成红褐色调。
- 糖分积累催化变色:白天光合作用仍可进行,但夜晚低温抑制了糖分运输,导致叶片中糖分积累,进一步促进花青素生成——这也是“焦糖色”视觉感受的生物学基础:高糖环境下的深暖色调如同熬煮的焦糖。

这一系列生化反应,实则是树木为抵御寒冷、回收养分而启动的自我保护程序,却意外成就了人类眼中的浪漫风景。

---

二、环境驱动因子:气候、水文与地理协同塑造“天然调色盘”

七星岩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备促成落羽杉完美变色的理想条件:

| 因素 | 作用机制 |
|------|----------|
| 昼夜温差大 | 秋冬时节日均温差可达10℃以上,极大促进花青素合成,使红褐色更浓郁。 |
| 充足光照 | 晴朗天气多,日照时间适中,利于白天糖分生产,夜间低温锁住糖分,形成“糖-色素”正反馈循环。 |
| 湿地生态环境 | 落羽杉原生于沼泽地带,七星岩湖岸湿地为其提供适宜生长环境;水中倒影增强色彩层次,形成“双重视觉盛宴”。 |
| 土壤微酸性 | 岩溶地貌下的土壤呈弱酸性,有利于铁、铝等金属离子与花青素结合,稳定红色色调。 |

值得一提的是,水位波动也会影响根系呼吸,轻微胁迫反而会加速叶片变色过程,增强视觉冲击力。

---

三、色彩演变四阶段:一场持续月余的“渐进式浪漫”

落羽杉的变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一个细腻的动态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 初秋·翠绿转明黄(11月初)  
   叶尖率先泛黄,整片林地如镀金边,阳光穿过针叶时闪烁出琥珀光泽。

2. 深秋·橙黄交织(11月中下旬)  
   大面积转为明亮橙黄,与碧水蓝天相映,构成典型的“岭南秋色”。

3. 初冬·红褐晕染(12月上中旬)  
   花青素主导,叶片呈现酒红、栗褐、焦糖棕等复合色调,尤以晨雾或夕阳下最为浓烈,仿佛大地燃起暖焰。

4. 落叶期·残红飘舞(12月下旬至1月)  
   针叶纷纷飘落,铺满小径与水面,形成“红毯浮波”的诗意图景,静谧中蕴含生命轮回之美。

> 🌫️ 小知识:同一棵树不同部位变色速度不同——向阳面先红,背阴面后变;树冠外围比内层更快,形成“由外而内”的渐变效果。

---

四、生态与人文双重美学:自然之笔绘就的“岭南焦糖诗篇”

落羽杉本非中国原生树种,20世纪中期引种成功后,已在华南地区广泛栽培。其在七星岩的景观价值远超单一观赏功能:

- 生态修复先锋:耐水湿、抗污染,能有效净化水质、固土护岸,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物种。
- 文化意象新生:传统中国文人咏秋多写枫桕,而今落羽杉以其独特的“非典型秋色”,拓展了岭南秋季的审美边界——它不似北方红叶那般炽烈,却以温润、醇厚的焦糖色调,诠释了一种含蓄而持久的温暖浪漫。
- 摄影与艺术灵感源泉:其对称排列的气生根(“膝根”)、笔直挺拔的树干、成片种植形成的视觉纵深感,成为摄影师追逐“镜面倒影”与“光影隧道”的理想素材。

> ✨ 可谓:西来的树种,落地生根;北国无此景,岭南独一家。

---

五、最佳观赏建议:如何捕捉这份限定级浪漫?

若想深度体验七星岩落羽杉的焦糖色之美,建议参考以下指南:

- 最佳时间: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为全盛期,具体视当年气候略有浮动。
- 推荐点位:
  - 青莲湖畔:成片落羽杉临水而立,倒影完整,适合拍摄全景。
  - 玉屏岩东侧栈道:俯瞰角度佳,可览林海起伏。
  - 石桥映翠:古桥与红杉相映,具中式园林意境。
- 黄金时刻:清晨薄雾未散或傍晚斜阳低照时,光线柔和,色彩饱和度极高。
- 出行贴士:穿防滑鞋(岸边湿滑),携带长焦镜头(便于特写细节),避开周末高峰更宜静赏。

---

结语:一场关于时间、温度与色彩的生命仪式

肇庆七星岩的落羽杉,不只是季节更替的见证者,更是自然与人文共同书写的美学符号。它的每一次变色,都是地球公转轨迹、太阳高度角、植物基因表达与人类情感投射交织的结果。当橙黄缓缓渗入红褐,当焦糖般的暖意洒满湖面,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棵树的衰老,更是一种温柔告别、从容谢幕的生命哲学。

这或许正是现代都市人最需要的一课:在快节奏生活中驻足片刻,凝视一片叶子如何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自己烧成一首诗。



查看完整版本: [-- 假如秋冬有颜色,肇庆便是一场多彩盛宴 [21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