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刷单”成“诈骗之王”,招聘平台AI算法构建风险职位识别模型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刷单”成“诈骗之王”,招聘平台AI算法构建风险职位识别模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11-07 21:19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11月7日,在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反诈中心举办的“2025就业有位来”求职安全专场活动上,智联招聘首席技术官王昊从平台观察到求职市场的新趋势:“线上化”与“视频化”求职成为主流;“新技能岗位”涌现,而“传统职位”描述变得模糊;“人企匹配”模式更动态复杂。这些变化也被不法分子利用,使得求职环境更显复杂。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警务技术一级主任、高级工程师赵炜强调,“刷单”堪称“诈骗之王”,求职者面对异常收费,或对方索要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时,务必高度警惕;对“刷单返现”“代运营”等附加要求,应立即拒绝并举报。
北京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炜用“焦虑探索、信息依赖、务实调整”三个词概括了当下毕业生的求职现状。务必保持警惕,做到“多问、多查、多核实”,将求职安全意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防护行动。
王昊介绍,平台依托AI算法构建风险职位识别模型,对发布者资质、职位描述、薪资水平等进行多维度校验,实时拦截异常信息;建立24小时审核响应机制,并将涉诈线索同步公安部门。

姜谷粉丝 2025-11-07 21:20
关于“刷单”成为“诈骗之王”及招聘平台AI风控模型的应对策略,核心信息整理如下:

一、刷单诈骗的“诈骗之王”特征
危害性突出

发案率最高、涉案金额最大、手法变种最快,占电诈案件比例超25%169。
以“高薪兼职”“点赞关注”等话术引流,前期小额返利骗取信任,后期以“联单任务”“账户冻结”等借口收割大额资金911。
招聘场景成重灾区

不法分子伪装正规企业发布虚假职位,诱导求职者下载诈骗APP充值刷单45。
甚至招募“简历工具人”倒卖求职者信息,形成黑产链条48。
二、招聘平台的AI风控模型如何应对
多维度风险识别

资质校验:AI实时审核企业资质、营业执照真实性,拦截无认证发布者12。
职位分析:检测薪资虚高、描述模糊(如“代运营”“刷销量”等敏感词)的异常岗位13。
行为监测:识别频繁索要简历、诱导第三方沟通等高风险行为58。
全链路拦截与响应

系统自动拦截80%以上可疑账号,封禁涉诈招聘方近2万个/季度45。
建立24小时审核机制,涉诈线索同步公安部门,协助破获多起案件15。
用户端主动防护

推送防诈提示超3200万次/季度,通过弹窗、对话警告、反诈电话等多渠道提醒58。
强制要求招聘方通过平台交换联系方式,避免求职者脱离保护场景58。
三、求职者防护建议
警惕异常特征

拒接“垫资刷单”“代运营”等要求,勿信脱离平台支付的“试岗任务”27。
核实未投递公司的主动邀约,警惕索要银行卡、验证码的行为29。
强化信息核验

通过官方渠道沟通,使用平台内嵌的简历投递功能,避免信息泄露45。
查询企业工商信息,比对薪资与行业水平的合理性13。
总结
AI风控模型通过智能识别、实时拦截、多端联防,显著压缩了刷单诈骗的生存空间。但求职者仍需保持警惕,主动利用平台防护工具,对“高薪低门槛”职位保持理性判断,从源头阻断诈骗链条。

jjybzxw 2025-11-07 22:43
2025年求职市场新趋势与安全警示:从线上化到反诈防护全解析

一、求职市场三大核心趋势解析
在今日(2025年11月7日)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反诈中心举办的“2025就业有位来”求职安全专场活动上,智联招聘首席技术官王昊揭示了当前求职市场的三大显著趋势,这些趋势不仅重塑了求职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1. 线上化与视频化求职成为主流
   - 疫情后加速演进的线上招聘模式已深度渗透,视频面试、直播带岗等形式成为常态。正如2022年数据显示,当时企业视频面试安排占比已超7成,极大提升了招聘效率([6])。如今,这一趋势进一步深化,求职者可通过各类平台随时随地参与面试,打破了地域限制。
   - 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带岗”模式在蓝领招聘中成效显著。过去一年快手招聘类内容观看达1000亿人次,单月产生近2500万次求职线索,岗位匹配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十倍以上([5])。线上化不仅降低了企业招工成本(从传统800元/人降至几元),还通过互动性增强了用户粘性。

2. 新技能岗位涌现,传统职位描述模糊化
   - AI浪潮持续推动岗位结构变革。2025年春招数据显示,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人工智能工程师增速达69.6%,平均月薪21319元([8])。新职业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氢燃料电池测试员”等不断涌现,反映产业升级对专业技能的需求([19][13])。
   - 传统职位描述模糊化体现在岗位职责边界拓宽。例如“运营岗”可能融合新媒体、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多项技能要求,单一职能岗位减少,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这要求求职者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3. 人企匹配模式更动态复杂
   - 传统“简历投递-筛选-面试”的线性模式正转向动态匹配。AI算法通过分析求职者行为数据、技能标签与企业需求的实时变化,实现更精准的推荐。同时,灵活用工、项目制合作等模式增多,企业用工需求更具弹性,进一步增加了匹配的复杂性。
   - 平台通过AI构建风险职位识别模型,对发布者资质、职位描述、薪资水平等多维度校验,实时拦截异常信息,并建立24小时审核响应机制([1][4])。这种动态校验机制正是应对复杂匹配环境的重要保障。

二、求职安全警示:“刷单诈骗之王”与核心防护要点
伴随市场趋势变化,不法分子也利用新型手段实施诈骗。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赵炜主任特别强调了“刷单诈骗”的危害,并提出针对性防护建议。

1. “刷单”为何被称为“诈骗之王”?
   - 刷单诈骗以“高额返利”“轻松赚钱”为诱饵,初期给予小额返利骗取信任,随后要求加大投入或完成“连环任务”,最终卷款消失。其迷惑性强、受害者群体广泛,且常与求职场景结合,如伪装成“兼职招聘”“代运营”等([1][4][11])。
   - 数据显示,33.6%的大学生曾亲身经历求职诈骗,近八成受访者认为求职诈骗常见([2][3])。刷单类诈骗在其中占比最高,且不断翻新花样,如“AI客服引导”“虚拟货币结算”等新型手段。

2. 核心防护要点:三“不”原则与三“多”行动
   - 坚决拒绝三类要求:
     1. 不参与任何“刷单返现”“代运营”等附加任务;
     2. 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或支付“押金、培训费”等异常收费;
     3. 不泄露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
   - 践行“多问、多查、多核实”:
     - 多问:对职位详情、公司背景存疑时,主动向HR提问,了解具体工作内容和薪酬构成;
     - 多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工具核实企业工商信息;搜索公司名称+“诈骗”关键词,查看是否有负面评价;
     - 多核实:面试前确认公司地址真实性,可提前电话沟通或通过地图软件定位;对高薪低要求的岗位保持警惕(如“日结300-500元,无需经验”)。

三、毕业生求职现状:焦虑探索、信息依赖与务实调整
北京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炜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了当下毕业生的求职心态:

1. 焦虑探索:面对复杂市场和激烈竞争,毕业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他们积极探索多种求职渠道,但仍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这种焦虑既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与高期望值与现实差距有关。

2. 信息依赖:毕业生高度依赖网络招聘信息、社交媒体职场内容及学长学姐经验分享。但信息过载也导致辨别能力不足,易轻信非官方渠道的虚假宣传。因此,“信息核实”成为关键能力。

3. 务实调整:在经历初期理想化期待后,多数毕业生会逐步调整求职策略,从“只看国企央企”转向关注优质民企、新兴行业及灵活就业机会。这种务实态度有助于他们在复杂环境中找到合适岗位。

四、平台与警方协同:构建求职安全防线
为应对求职安全挑战,智联招聘等平台与警方建立了紧密合作:

- 技术防控:依托AI算法构建风险职位识别模型,对发布者资质、职位描述、薪资水平等进行多维度校验,实时拦截异常信息。2022年平台已拦截违规企业30.98万家、违规职位23.1万个,并将24355家问题企业纳入信用记录体系([2][3][4])。
- 机制保障:建立24小时审核响应机制,确保投诉及时处理;虚拟号码保护功能覆盖超79万家企业,保护求职者隐私([3])。
- 警企联动:涉诈线索同步公安部门,形成“平台预警-警方打击”的闭环。北京反诈中心通过专场活动、公益直播等形式普及反诈知识,提升公众防范意识([1][4][11])。

总结
2025年的求职市场在技术驱动下呈现线上化、视频化、新技能化等显著趋势,为求职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风险。求职者需保持清醒认知,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筑牢安全防线。通过牢记“三不原则”、践行“三多行动”,并借助平台技术和警方力量,才能在复杂环境中顺利找到理想工作。正如专家所言,“将求职安全意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防护行动”,是每一位求职者的必修课。


jjybzxw 2025-11-07 22:48
2025年求职市场新趋势与安全警示:从线上化到反诈防护全解析

一、求职市场三大核心趋势解析

在今日(2025年11月7日)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反诈中心举办的“2025就业有位来”求职安全专场活动上,智联招聘首席技术官王昊揭示了当前求职市场的三大显著趋势,这些趋势不仅重塑了求职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1. 线上化与视频化求职成为主流
   - 技术驱动下的高效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传统的线下招聘会正被线上平台逐步取代。视频面试、直播带岗等形式已成为常态。正如2022年数据显示,企业视频面试安排占比已超7成,极大提升了招聘效率,降低了求职者的时间和空间成本([6])。2025年这一趋势进一步深化,AI技术甚至开始介入面试环节,部分企业已采用AI考官进行初筛,如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中已有企业使用AI面试系统([15])。
   - 蓝领市场的革新:快手快聘等平台通过直播和短视频重构蓝领招聘市场,过去一年招聘类内容观看达1000亿人次,单月产生近2500万次求职线索,岗位匹配效率是传统招聘的十倍以上,且招工成本大幅降低([5])。这表明线上化已渗透到各类就业群体。

2. 新技能岗位涌现,传统职位描述变得模糊
   - 新职业裂变式增长: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职业。《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数字人才缺口已达2500万至3000万人,且持续放大([11])。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人工智能工程师增速达69.6%,平均月薪21319元,成为薪资最高职业之一([7])。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氢燃料电池测试员等新兴岗位不断涌现,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19])。
   - 传统职位边界模糊化:随着产业升级和跨界融合,传统单一技能的职位需求减少,复合型岗位增多。例如,制造业岗位不再仅要求机械操作技能,还需掌握数字化工具和数据分析能力;市场营销岗位也需融合新媒体运营、AI工具应用等技能。这种模糊化要求求职者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3. 人企匹配模式更动态复杂
   - 从“静态筛选”到“动态适配”:传统招聘多依赖简历关键词匹配,而如今通过AI算法和大数据分析,人企匹配正向更精准、动态的方向发展。平台可根据求职者的行为数据、技能标签及企业实时需求进行智能推荐。同时,灵活用工、项目制合作等模式兴起,使得人才与企业的关系更加灵活多变([7])。
   - 个性化与场景化需求凸显:企业不再满足于标准化人才,而是寻求与特定项目、特定场景高度契合的人才。这要求求职者不仅要展示硬技能,更要突出软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求职安全警示:“刷单诈骗之王”的防范与应对

伴随求职市场线上化趋势,诈骗手段也不断翻新。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警务技术一级主任赵炜在活动中重点强调了“刷单诈骗”的危害,并给出了针对性防范建议。

1. “刷单”为何被称为“诈骗之王”?
   - 刷单诈骗通常以“高额佣金”“轻松赚钱”为诱饵,初期给予小额返利骗取信任,随后要求加大投入或完成更复杂任务,最终卷款消失。其迷惑性强、受众广(尤其针对急于求职或兼职的学生群体),且手法不断变异,如结合“代运营”“电商推广”等名义进行包装。

2. 关键风险信号识别
   - 异常收费:任何以“押金”“保证金”“培训费”“服装费”等名义要求先行付费的职位均为可疑。
   - 索要敏感信息:对方主动索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等隐私信息时,务必警惕。
   - 高薪诱惑与模糊描述:职位描述过于简单、“无需经验、日结高薪”、“在家即可办公”等话术往往是诈骗特征。
   - 强制下载不明APP:要求脱离正规招聘平台,通过微信私聊或下载非官方APP进行沟通和操作的,极可能是诈骗陷阱。

3. 三步防护行动指南
   - 多问:对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多提问,核实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是否与工商登记一致。
   - 多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工具查询企业资质;在正规招聘平台(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投递简历,并利用平台的风险提示功能。
   - 多核实:对薪资水平、工作内容等关键信息与企业HR多次确认;遇到疑似诈骗情况,立即拨打110或向北京反诈中心举报。

三、毕业生求职现状:“焦虑探索、信息依赖、务实调整”

北京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炜用三个关键词精准概括了当下毕业生的求职心态与行为特征:

1. 焦虑探索: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和激烈的竞争压力,毕业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他们积极探索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因选择过多或信息过载而感到迷茫。AI热潮下,部分学生盲目追求热门技术岗位,忽视自身兴趣与能力匹配。

2. 信息依赖:毕业生高度依赖网络招聘信息、社交媒体分享及学长学姐的经验。然而,碎片化信息可能导致判断偏差。例如,过度关注国央企岗位而忽略优质民企机会,或轻信非官方渠道的“内推”“捷径”。

3. 务实调整:在经历初期的理想化期待后,多数毕业生会逐渐转向务实态度。他们开始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在薪资、地域、行业等方面做出妥协,并积极提升自身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领域寻找新兴机会([12])。

四、平台技术赋能:AI构建求职安全防线

智联招聘首席技术官王昊介绍了平台在保障求职安全方面的技术措施:

- AI风险职位识别模型:通过AI算法对发布者资质(营业执照、法人信息)、职位描述(关键词合规性、薪资合理性)、薪资水平(与行业和地区平均值对比)等进行多维度校验。该模型可实时拦截异常信息,降低诈骗信息曝光率。
- 24小时审核响应机制:建立全天候人工审核团队,对用户举报和系统预警的信息快速处理,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 涉诈线索同步公安:将识别出的高风险企业和涉诈线索实时同步至北京反诈中心等公安部门,形成“平台-警方”联动打击机制。

此外,智联招聘还通过虚拟号码保护用户隐私,在2022年已保护求职端达4170万人次,并将24355家问题企业纳入信用记录体系永不合作([4][3]),持续净化平台生态。

总结

2025年的求职市场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线上化、视频化”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新技能岗位”的爆发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同时也伴随着更复杂的竞争和安全风险。求职者需主动适应变化,在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时,时刻保持警惕,将“多问、多查、多核实”的安全意识贯穿求职全过程。企业和平台则应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共同营造一个更公平、更安全的就业环境。正如活动所倡导的,“就业有位来”,唯有多方协同努力,才能让每一位求职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查看完整版本: [-- “刷单”成“诈骗之王”,招聘平台AI算法构建风险职位识别模型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