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谷粉丝 |
2025-11-08 00:27 |
在西安市蓝田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王顺山下,静卧着一座别具神秘色彩的佛教圣地——水陆庵。这座看似平凡却蕴含无尽奥秘的庵宇,虽从未有尼姑隐修,却始终以“庵”为名,更因拥有“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而闻名遐迩,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其背后的佛韵与历史。—— 前 言 中 国 宝 藏 by: 国际艺术大观 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 古刹溯源:从水陆殿到水陆庵 水陆庵原名水陆殿,作为六朝古刹,它在当时是举行“水陆大斋”“水陆道场”的重要场所。所谓“水陆大斋”,乃佛教中一种极为盛大且庄严的法事活动,旨在普度六道四生之众生,超度亡灵、祈福消灾。水陆殿承载着这样的使命,见证了无数信徒的虔诚与祈愿。 今日我们所见的水陆庵,本是隋唐时期悟真寺诸庵内的水陆殿。它三面环水,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又似一条灵动的鱼儿悠然游弋在水中,而水陆殿便恰似鱼尾,静静地卧于这方天地。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几次汹涌的洪水肆虐,周围的田地和民房皆被冲毁,一片狼藉。然而,水陆庵这块风水宝地却安然无恙,仿佛被佛法庇佑,不受尘世灾难的侵扰。也正因如此,当地人亲切地将其称为“水留庵”,寓意着水都留恋此处,不忍离去。 到了明代,秦藩王朱怀埢怀着对佛法的崇敬与虔诚,耗费近五年时间,大动土木葺修庙宇。他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重整壁塑,让这座古老的殿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他将水陆庵奉为家祀佛堂,时常随同母亲前来烧香礼佛。后来,母亲离世,为了纪念母亲,朱怀埢将原名“水陆殿”改为“水陆庵”。至此,水陆庵叫“庵”却未曾出现过尼姑的缘由,便与这深厚的“孝道”文化以及纪念母亲的故事紧密相连。 壁塑瑰宝:3700尊古泥塑的震撼 水陆庵拥有国内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3700余尊古泥塑宛如一部立体的佛教史诗,静静诉说着佛法的博大精深。这些泥塑不仅是陕西省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彩绘泥塑群,更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佛教研究价值,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敦煌”。 走进水陆庵大殿,仿佛踏入了一个奇幻的佛教世界。彩色泥塑最为引人注目,尤其是南北墙上的泥塑,采用连环画的形式,生动逼真地演绎了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传略故事。从释迦牟尼的诞生、出家、修行,到最终的成道、涅槃,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遥远的佛教诞生时代。 水陆庵的壁塑群堪称艺术的大融合,它将绘画、圆雕、浮雕、镂刻等艺术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墙、梁、柱上,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万物的塑像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有山水桥梁的蜿蜒曲折,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有园林瀑布的飞流直下,带来丝丝清凉之感;有亭台楼阁的精致典雅,尽显古代建筑的韵味;还有殿宇宝塔的巍峨耸立,彰显着佛法的庄严。 诸佛菩萨庄严肃穆,二十四诸天威风凛凛,五百罗汉过海的场景气势磅礴,千人听经图场面宏大,释迦牟尼涅盘塑像宁静祥和。此外,还有鸟、兽、麒麟等自然界生灵的塑像,它们或灵动活泼,或威严霸气,为整个壁塑群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整体布局严整有序,每一尊塑像都惟妙惟肖,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巨匠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塑技艺。 在人物雕塑方面,匠师们更是匠心独具。他们立足故事情节,追求场面动感,紧紧抓住表情、眼神、动态等环节的变化,以写意的手法达到意境的营造,以塑体来寄托思想。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粗犷或文静的姿态得以体现,喜怒哀乐的表情跃然壁上,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世界。 ▲天宫楼阁 殿内奇观:前后殿的佛韵盛景 后殿:三大士与密宗本尊的庄严 后殿部分,正壁与前殿正壁相背之处,塑有水陆庵彩塑最为惊艳的“三大士”。观音菩萨居中端坐于龙台之上,善财、龙女肋侍左右,骑狮的文殊、骑象的普贤分列两边。三菩萨均头戴高耸至顶的华冠,嘴角两边挂有蝌蚪式的小胡子,这种呈宋元以后极其罕见的男相菩萨形象,不仅体现了水陆庵彩塑的独特风格,也反映了当时佛教艺术的多元融合。这种男相菩萨形象同样体现在殿中其他如地藏菩萨、药王菩萨等佛像的身上,成为水陆庵彩塑的一大特色。 后殿左右两山墙壁之上,分别塑有密宗两大本尊“孔雀明王”和“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像后壁塑造的是妙善公主剜眼割手为父治病的佛经故事,这一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孝道的伟大与佛法的慈悲。后壁所塑群像为“千人听经会”,严格地说,应该是“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面对佛陀跪坐于莲台上的女性应该是其母摩耶夫人,胁侍佛陀两侧的,则是众所熟悉的阿难与伽叶。除此之外,周围壁面满塑菩萨、比丘、天人、护法、武士等闻法会众,共同构成场面宏大的听法群塑。其中本属道教人物范畴的雷神等形象也夹杂其中,已经初现宋、元以后佛教世俗化的端倪。 ▲普贤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观音菩萨 ▲文殊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