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谷粉丝 |
2025-11-10 14:19 |
国产AI双响炮,技术突破+拟真进化 Kimi和小鹏分别在大模型智能体与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了关键跃迁,一个以“思考型AI”挑战GPT-5,一个以“类人步态”打破公众认知边界。
🔍 背景:2025年11月,中国AI迎来高光时刻 近期,月之暗面(Moonshot AI)和小鹏汽车相继发布里程碑式产品,引发全球关注。Kimi K2Thinking模型被称作“中国企业最重要的AI进展之一”,而小鹏IRON机器人则因拟真度太高被质疑“真人扮演”,足见其震撼力。
🧠 Kimi万亿模型:能自主做事的“思考者” Kimi推出的K2Thinking是一款专为AI智能体设计的开源推理模型,具备真正的“边思考、边行动”能力。
维度 参数/表现 模型架构 混合专家(MoE),总参数1万亿,激活320亿 上下文长度 最长支持25.6万词元 核心能力 自主调用工具200–300次,解决复杂任务 训练成本 仅460万美元,远低于GPT-5的数十亿美元 关键测试表现 HLE人类终极考试44.9%,SWE-bench编程验证71.3% 该模型采用量化感知训练(QAT),确保压缩后性能不降,且API价格仅为GPT-5的十分之一,性价比极高8。
🤖 小鹏人形机器人:以假乱真的“具身智能” 小鹏发布的IRON机器人因其女性形态与“猫步行走”引发热议,动作自然到被网友怀疑“内部藏人”。
特性 说明 外观设计 全包覆柔性皮肤、仿生肌肉、仿人脊椎结构 核心硬件 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2250TOPS 动力系统 首发全固态电池,续航8小时 智能系统 支持第二代VLA(视觉-语言-动作)与VLT大模型 量产计划 目标2026年底量产,优先用于导览、巡检场景 为回应质疑,何小鹏发布一镜到底视频,现场剪开机器人腿部,展示内部机械结构,硬核自证清白22。
💡 建议:关注落地场景与长期价值 虽然两项技术尚处早期,但已展现出明确的商业化路径:
Kimi K2Thinking 可赋能企业级AI Agent,在编程、搜索、自动化办公等领域快速落地; 小鹏IRON 将率先在门店、工厂等场景试用,未来或进入家庭服务领域。 两者都标志着中国AI从“模仿追赶”转向“原创引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