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智能制造推动全球产业变革[1P]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智能制造推动全球产业变革[1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5-11-10 17:44


进博会上,观众在与机器人互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制造’持续深入,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功能的智能制造系统有望成为全球产业变革的动力之源。”11月6日,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智能制造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全球智能制造2030:共创未来”分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锚定智能制造这个主攻方向,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接续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
  该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联合主办,聚焦新发展格局下智能制造的前沿趋势和热点话题展开对话分享,深化行业交流与产业合作,为扎实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
  “在数智时代,产业正凭借顶尖科研人才、海量数据和强大计算能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江小涓指出,“十五五”时期,数智化转型将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动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降本、提质、绿色、安全等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可为产业发展注入关键动力。
  面对数智化转型浪潮,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吴军指出,宝钢股份已历经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制造1.0、智能制造2.0四个阶段发展,目前正以“AI重新定义钢铁”为核心战略,构建“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AI驱动预测式制造新范式”,朝着“绿色低碳、高科技、算法模型驱动”的未来钢铁企业持续迈进。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从系统架构角度提出,制造业各个领域应着力打造“大脑指挥、小脑协调、肢体灵动”的具身智能体系,以创新生产模式和生产方式,为新一代智能制造注入新动能,最终将制造业打造成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智能制造的发展机遇、现实挑战与未来愿景展开深入交流。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数字化业务副总裁白瑞表示,目前智能制造已进入“深水区”,呈现精细化的特点,企业形态也更加平台化、生态化与数字化。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潘正颐认为,工业发展从手工业阶段,历经流程化、自动化的大生产阶段,如今进入呼唤具身智能的新阶段。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结合的具身智能技术,一定会带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数据要素已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生产资料,人工智能与制造全链条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重构产业生态,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的双重发力,将为实现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jjybzxw 2025-11-10 18:01
智能制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引擎与未来图景

一、政策引领:锚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明确指出,智能制造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制造”正持续深入,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功能的智能制造系统将成为全球产业变革的动力之源。工信部将接续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并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国际产业合作。

这一政策导向与此前亚太经合组织(APEC)数字和人工智能部长会议上提出的观点高度一致。熊继军在APEC会议上强调,中方愿与各成员经济体加强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亚太地区生产力跃升,共同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创新生态。这表明中国不仅在国内层面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更致力于将其融入全球产业协同体系。

二、技术路径:“具身智能”与“工业大脑”的深度融合
1. 具身智能:制造业升级的新范式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在论坛上提出,制造业应着力打造“大脑指挥、小脑协调、肢体灵动”的具身智能体系。他强调,制造业要真正智能化,就要让工厂拥有“大脑”,让每一道工序能思考、会决策。这种“具身智能”将推动制造业从流程优化迈向系统进化,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潘正颐进一步指出,工业发展已从手工业、流程化大生产阶段进入“呼唤具身智能的新阶段”。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结合的具身智能技术,将带来新一轮工业革命。上海诺基亚贝尔副总裁白瑞也提到,智能制造已进入“深水区”,呈现精细化特点,企业形态正向平台化、生态化与数字化转变。

2. 工业大脑: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中枢
构建“工业大脑”已成为行业共识。钱锋院士在2025国家工业软件大会上曾详细阐述,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软件创新的核心在于将工业知识和技术软件化、物化,形成“可用、易用、必用”的工业产品。通过流程模拟软件、智能控制软件、实时优化软件等创新实践,实现制造过程的自主协同调控。

例如,在大型炼化制造过程中,钱锋团队研发的乙烯装置智能控制与优化运行技术,突破了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全流程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形成了我国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核心能力。这正是“工业大脑”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

三、产业实践: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工厂的转型典范
1. 钢铁行业的智能化突破
钢铁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正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绿色”与“聪明”的双重转型。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吴军表示,宝钢已历经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制造1.0/2.0四个阶段,目前以“AI重新定义钢铁”为核心战略,构建“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AI驱动预测式制造新范式”。

中天钢铁集团通过自主研发的炉温预测模型和“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高炉“黑箱透明化”,将传统钢铁工厂升级为具备“神经系统”的智能工厂。东北大学提出的“人机混合智能”模式,则通过整合专家经验与AI技术,破解了钢铁生产全流程的“黑箱”问题,在高炉冶炼和热轧环节实现了能效提升与绿色生产。

2. 汽车与工程机械的柔性制造
上汽通用五菱打破传统流水线结构,将产线重构为由多个智能岛组成的柔性制造系统。这种设计可实时插入新的智能岛,快速实现产品切换,大幅提升制造效率。徐工集团则通过生成式研发、智慧运营和数字孪生工厂建设,形成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业务体系,其副总裁孙建忠指出:“未来的制造业是数据和算法驱动的产业。”

四、核心要素:数据驱动与人才支撑
1. 数据要素:智能制造的核心生产资料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数据已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生产要素。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江小涓指出,在数智时代,产业凭借海量数据和算力优势,正从技术应用者转变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十五五”时期,数智化转型将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据驱动的创新让产业链具备“自我进化”能力,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特征。

然而,《2020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也提醒,制造业数据资产管理仍面临挑战:设备数据协议不统一、数据互联互通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这需要行业标准的统一和数据治理体系的完善。

2. 复合型人才:数智化转型的关键瓶颈
当前,“人工智能+制造”面临复合型人才缺口大的问题。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制造业细分行业生产流程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对此,熊继军在APEC会议上提出要加强数字技能与人工智能能力建设,通过国际合作促进知识传递和创新赋能,帮助发展中经济体弥合数字鸿沟。

五、未来愿景:2030年全球智能制造协同生态
面向2030年,中国智能制造的愿景不止于产业升级,更关乎全球协同。随着中国制造业持续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将在推动全球产业链重塑、构建开放共赢制造生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苏州数智科技集团的实践为此提供了地方样本:通过构建云网算一体化服务体系,为区域产业数智化转型提供算力支撑和解决方案。其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整合了通算、智算、超算资源,服务320余家企业,助力垂类大模型研发。这种“算力+应用+产业”深度融合的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总结
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清晰勾勒出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蓝图:以政策为引领、以技术为支撑、以企业实践为基石,通过具身智能、“工业大脑”等创新路径,推动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数据要素的核心地位和人才支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国际合作与生态共建则是实现全球智能制造2030愿景的关键。正如熊继军所言,锚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中国正稳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变革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查看完整版本: [-- 智能制造推动全球产业变革[1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