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至尊 |
2008-07-02 19:09 |
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很多原因可以造成足跟痛。足跟疼痛能影响人正常行走,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足跟和人的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因而足跟及其附近组织容易出现损伤而致病。
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类:
软组织损伤:包括跟腱腱鞘炎、跟后滑囊炎、腓骨肌腱鞘炎、胫后肌腱鞘炎和长拇屈肌腱鞘炎、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跖筋膜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腱周围炎等。跟骨下脂肪垫损伤多因外伤、行站过久特别是负重行走、爬山等原因使跟骨下方着力处的脂肪垫损伤,发生出血、水肿、变性、变硬等病变,病人诉行走时疼痛,局部肿胀、压痛。跖筋膜炎多由于外伤或慢性劳损,使跖筋膜在跟骨附着处产生劳损,出现变性、撕裂、钙化和疼痛,压痛点在跟骨底部前方,疼痛可向足跖部扩散,行走、弹跳加重,足底有紧张感,不能持久站立行走,平足患者症状明显。跟骨皮下滑囊炎由于慢性劳损、鞋袜磨擦等刺激,在跟骨结节的跟腱附着处出现炎性反应,局部增生肥厚、肿胀、压痛、皮肤暗红。因足跟与鞋接触处压痛最明显,所以患者常以足尖着地行走。
骨性病变:包括足跟骨刺、跟骨骨折、跟骨结核、类风湿关节炎、Reites综合征、跟骨骨膜炎等。跟骨骨刺较常见。很多人都生有跟骨骨刺,但不一定都出现症状。当跟部脂肪垫变性退变后,足底承受力直接作用于跟骨,久之在跟骨局部形成骨刺突起,造成行走时足跟疼痛,行走不便。初走时疼痛,稍活动后减轻,若劳累或行走过多又可使疼痛加重。骨刺产生后又可引起局部软组织炎症,加重疼痛的程度。跟骨骨膜炎所致疼痛剧烈,除足跟外周围组织也有疼痛,触压疼痛加剧,伴有肿胀。跟骨骨折的直接外伤和疲劳性骨折最为常见,除疼痛,站立和行走困难外,可有压痛和叩击痛,伴周围肿胀,皮肤红肿。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 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 1:处方:牛膝、木瓜、透骨草、嫩桑枝、威灵仙、海藻、昆布各20克,紫苏叶、制川草、草乌各15克,米醋200毫升。 用法:加水3000毫升,浓煎取液1500毫升,加入米醋,趁热先熏洗患处,日洗2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疗效:熨洗一疗程,疼痛消失而愈。 2:治足跟痛 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100%。 3:治跟骨骨刺 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2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针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