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泡沫是“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过高”,与中国经济命运相关的泡沫是“企业债务率太高”。相形之下,股票市场泡沫小巫见大巫。更重要的是:股市到底有没有泡沫,有多大泡沫,这是市场评价的结果。你凭什么说,一个股票100倍市盈率就没有价值了?说这话的经济学家们,你们对这家公司了解多少?但很遗憾,中国天天高喊泡沫的人,往往也是“高喊市场经济的人”,在他们看来,自己不仅比政府聪明,而且比市场投资者更聪明。
更奇怪的是,中央政治局明明把“抑制资产泡沫”的问题列在“降成本”的范畴,但一些人偏偏要把它塞进股票市场。请问:股票市场去“泡沫”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还是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不知道为什么,中国有一股势力专门仇视中国股市,动不动就要把它置于死地。如果我们非要挖掘这些人的用心,那我一定认为,这些人就是“汉奸”,他们极尽造谣、蛊惑之能,试图把中国的股权资本赶到美国去,帮助美国去搞经济建设。
不是吗?中国“去杠杆”的核心就是降低企业资产负债比率,这其中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大企业股权融资——通过提高企业净资产份额压低企业资产负债比率——这才是“去杠杆”。但是,有人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摧毁中国股市。其手段就是:借助中央提出“降成本要抑制资产泡沫”的借口,把“张冠”给“李戴”,摧毁中国经济的生命线。这还不够恶劣吗?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资本,而这些人就是不希望中国资本市场良性发育,就是不希望中国拥有更多的资本,因为他们不希望中国经济健康。
还有一个十分奇怪的问题。中国“去杠杆”明摆着是要去掉“企业债务率”,可金融业“去杠杆”比谁搞得都积极。请问:金融业去了杠杆,实体经济怎么办?我看,直接后果就是实体经济死掉。因为,金融“去杠杆”的直接后果就是金融资源的大幅收缩。如果金融监管当局置“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于不顾,而一味“去杠杆”,那结果是什么?当然,我们欢迎金融监管风暴“以金融长期化为目标去掉短期的杠杆”。可现在的举措是这样吗?如果是,我们必须看到央行出台“缩短放长”的政策,至少应当把货币市场利率大幅压低,并压倒一年期1.5%——存款一年期基准利率附近,可现在一年期货币市场利率、以及金融机构存款端的平均成本还在3%附近。
这就是说,中国并没有减息,反而是在加息,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大才怪。在高利率的市场状况下谈“去杠杆”不是瞎说吗?这完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李扬告诉我们,金融危机至今,美国经济杠杆去掉了24%,其中18个百分点是在股票市场上涨中完成的。但美国股市为什么上涨?大规模QE+零利率+扭曲操作。再看我们中国,利率不降反升,用紧缩货币的方式“去杠杆”,结果只能使杠杆率越去越高。事实已经证明了这样的结果,但我们的金融业根本意识不到。我认为,金融管理者的糊涂、任性才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
我认为,中央有意在“降成本”的范畴内提出“抑制资产泡沫”的问题,实际更多地是想说“要抑制土地的资产泡沫”,而本身也有担心市场误解的意思,防止有些人硬把“抑制资产泡沫塞进股票市场”。但现在偏偏有人非要这样做,它们根本不去顾及“抑制资产泡沫”的背景,而单单只提“抑制资产泡沫”,然后就把它生硬的塞进股市。
这种断章取义的做法,在中国十分盛行。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结果一些人存心把一个并列的语句切断,只说前半句,后半句只字不提;比如,中央明明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着力供给侧结构改革”,但这句话同样被切掉一半,先是说“需求政策变成供给政策,需求政策不要了”,然后干脆就简化为“供给侧改革”,而且还把它与里根、撒切尔主义比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我认为,他们就是在有意干扰视听,扰乱地方政府官员、企业和公众的认知,让中央正确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走样、偏激、出错,然后再逼迫中央反向而为,导致中国经济政策忽左忽右,丧失公信力,然后说你没本事搞好中国经济,说你该不要管,应当听任市场死去活来。实际上,要不是中央直接出面,及时更正,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政府必须对经济舆论的偏差保持高度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