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毛工作坊:这是典型的刘氏语言风格,“土豪、妖精、害人精、野蛮人、强盗”,长短句结合、排浪式的语句,这是多么经典的毛式的白话檄文,深入浅出、言之有物,意味深长又千锤百炼。生于1960年代人,都是深谙“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好学生。
刘的讲话看似突兀,实则顺乎逻辑。
刘士余证监会主席上任之后,除了“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理念宣示,其他公开讲话并不多。然而,这一年资本市场重拳出击资产管理业务(14万亿券商资管和8万亿基金子公司制度套利游戏要终结了)、打击定增等监管套利,金融去杠杆政策一波接一波,监管“亮剑”毫不含糊的。所以说,做投资的不要动辄就喊宝宝心里苦到处都是黑天鹅这样的话。
然而,唯独对持续占据头条一年之久的万宝之争和险资举牌,监管保持了沉默。这背后是监管分割之下管理层都不言说的监管竞争和套利。在公开场合,谁都不愿意把皇帝的新衣揭穿。
从恒大炒作梅雁吉祥的吃相,到前海南玻的霸道,众人皆知,举牌之风若继续盛行下去,A股没有管理层敢把企业认真做好了,格力董小姐、万科王先生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在成熟市场,举牌更多是对管理层不作为的鞭策性举措,到了这厢,却成了优资企业管理层的噩梦,猪怕肥,牛怕壮,瘦狗最实际。相关规则,应该修缮一下了。
我们相信,12月3日刘士余疾言厉色的讲话,必定是深思熟虑,酝酿已久之举。作为一名政治情商智商极高的技术官员,刘深谙媒体传播之道,况且台下还坐着那么多基金公司高管。
我们关心的是,刘为何选择在此时突然“发难”?这次“亮剑”意味着接下来更多的监管行动,未来的政策倾向会怎么走?
要知道接下来的一个季度金融监管改革应该要揭开面纱了,2015年的股灾需要一个总结陈词。刘强势出击的背后,更大的金融监管布局又会以怎样的方式铺开?未来的新证监会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答案或许就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揭晓。
也不要孤立地理解刘士余讲话,自7月底政治局会议喊出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之后(10月底又重新强调了一遍),中央和地方、中央各部委之间各司其职,对各种房地产、金融投机炒作严厉警告、查处,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全面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这已经是总攻口号之下的条块协同行动。谁都不要把权威人士的话当儿戏了,否则“党政同责”(房地产调控内部讲话出现这个词多少次了,可数数),是要拿乌纱帽祭新政的。
当然,刘泛道德化的职责,确实不是传统技术官僚的话语体系,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
微博大V兔主席说,“今天我们希望有一个市场化的法治的环境。监管机构应该首先理清自己的责任:你是规则制定者、裁判,而不应该对市场上的player进行泛泛的道德指控。”
我点评:刘主席上任不到10个月,CSRC对市场游戏规则的重新净化和廓清有目共睹,他接下来还会go on的。
也有人指责:“土豪”、“妖精”这样的主观化、道德化很强的字眼,实在不应该再在政府官员的讲话中出现。而且什么叫土豪?响应党的号召,在改革开放年代,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就成了土豪?要在道德、道义、人格上被鄙视?这种标签完全让人难以理解,实在不应该出自政府官员之口。
汉语的内涵决定了语言的力度,词汇的外延则决定了受众的想象边界。四两拨千斤、有的放矢、言之有物,GCD的优良文风传统,正是大大眼下提倡的。
附录:文章:特写:刘士余脱稿痛批“野蛮收购”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慧、王都鹏
“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了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证监会掌门人刘士余3日在公开讲话中痛批“野蛮收购”,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自就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以来,刘士余一直低调行事,鲜有公开表态。此次,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刘士余措辞严厉,令在场人士动容。不少与会人士通过手机视频记录下这段不长但字字铿锵的讲话。
人们注意到,在讲话中,针对今年以来频频出现的“野蛮收购”,刘士余脱稿怒斥:“你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这根本不是金融创新。”
“虽然并未点明‘你’是谁,但是业内人士都清楚其所指是保险系资金。”深圳紫金港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陈绍霞说。
近两年来,险资举牌A股上市公司似乎“根本停不下来”,压着举牌线增持、减持的事更是层出不穷。恒大增持万科、阳光保险增持伊利、安邦保险增持中国建筑……每一次险资的介入必然伴随着股价的剧烈波动,甚至对有些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构成影响,使得一些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人人自危”。
有分析指出,七大保险系举牌最为活跃,分别为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系、阳光保险系、国华人寿系和华夏人寿系。
“有的人拿着金融牌照,进入金融市场,用大众的资金从事所谓的杠杆收购,实际上最终承受风险的是广大投资者。”刘士余质问:“杠杆质量在哪里,做人的底线在哪里?”
他警告:“陌生人变成了野蛮人,野蛮人变成了强盗。当你挑战刑法的时候,等待你的就是开启的牢狱大门。”
愤怒的背后其实更体现出资本市场监管的无奈与无力。有人说,资本市场应该“英雄不问出处”,钱来自哪里并不重要,只要合规合法即可。然而,对资金来源并无监管权的证监会,面对爆发在自己“地盘”上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处置,这着实是个考验智慧的大难题。
近期,针对恒大人寿股票投资中的“快进快出”行为,保监会约谈了恒大人寿主要负责人,明确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但警告背后,监管部门仍然缺乏相关制度防止险资搅乱“一池春水”。
如何让一些险资从“野蛮人”变成“好孩子”?除了证券监管者的“痛批”和保险监管者三令五申“保险姓保”外,或许还需要各部门联手,深入探究保险资金的投资之道,让保险资金真正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