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瑞士达沃斯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目前A股市场还有600多家公司在排队,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大,但同时也说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还是很不到位,如果改革够好的话,IPO排队不应该这么长,证监会还面临很多任务。
IPO“堰塞湖”一直是困扰监管层的难题,历任证监会主席从郭树清到肖钢都曾积极求解。如今,化解积压企业的重任又落在刘士余肩上。对监管层而言,现在处于两难抉择,不加快发行,积压会越来越多,但如果加快发行,当前脆弱的市场重心很可能继续下移。
而企业的IPO“执念”来自目前A股的高估值,2015年的上涨行情和高估值让市场各方都提高了预期,这股预期到现在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一旦新股大幅放量,场内个股承压估值出现暴跌,A股市场难逃大风大浪。
中国股市正处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过渡期,在没有实现注册制之前,IPO大幅放开的市场条件并不成熟。因此,IPO提速与推进注册制改革是两条腿走路,要加快市场改革,而不是加速市场扩容,才是化解“堰塞湖”的惟一出路。
注册制的本质就在于不会对上市公司申报材料进行实质性的审核,而未来市场将会成为企业可否上市的关键性判断因素。与此同时,对于监管机构而言,未来审核权力也将会发生实质性的转移,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此举将会对核准制下长期存在的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问题起到本质上的化解作用。
注册制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发行制度,而它也是证券市场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必经之路。在中国股市,二级市场是真正的市场,高风险对应高收益,没有过多的政府管制;一级市场却不是市场,零风险对应高收益,行政管制严格。一级市场“去行政化”,正是中国股市“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根治A股“上市难”的惟一出路。
这样的制度模式,仍需要充分衡量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且需要有完善的针对性配套措施配合,才能够得以落实。
注册制的推行,需要强调市场的信披效果以及监管能力。解决“上市难”的同时,“退市更难”的局面必须同时改变,如果市场“只进不出”,只会快速加大市场的容量,在股市新增流动性涌入预期不明显的环境下,中国股市的投资吸引力骤减,而大多数股票也只会沦为“僵尸股”。
此外,虽然目前处于IPO注册制改革授权关键时点,但《证券法》仍需加快完成修订进程,注册制推行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护航,奠定未来市场的法治基础。从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资金面环境等层面给予注册制良好的“土壤”,注册制才能在中国资本市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