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一度是国内楼市的主基调。不过相关调研报告显示,事实上我国“待售新建商品房”规模一直处于可控水平。其中,“待售新建商品住宅”比例多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的水平,而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
中房研协研究员李占军和骆彬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在我国,竣工后未实现销售的新建商品房都算库存,也称之为“待售商品房”。到今年4月底,全国待售商品房面积为6.75万平方米,这个数字看似不少,但是和2016年全年销售15.7亿平方米新建商品房相比,这个数字只相当于我国5个多月的市场销售量,这点库存正常合理。
细分角度来看,从2012年到今年4月,在待售商品中,住宅占比五年来从64.8%下降到56%,一直处于逐年下降态势。住宅待售商品房总体上根本不存在大问题。相反,待售商品办公楼占比五年来从4.3%上升到5.6%,待售商业营业用房从19.6%上升到23.7%,待售其他商品房从11.4%上升到14.7%,趋势性上升。
李战军认为,相比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这种趋势性结构比重上升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其根源一是为改变GDP结构和发展现代服务业,进而提高规划比重。二是电子商务与办公分散、远程和家庭化冲击了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室的市场需求。
李战军认为,从多方面可以证实我国商品房的库存并不明显。其一,我国新建商品房的市场价格,30年来除少数年份外,总体是趋势性地上升。在市场价格稳定上升的周期中,新建商品房不可能出现全局性、长期性的真实高库存。其二,近年来,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高于商品房竣工量,而且还高很多。第三,现阶段库存增幅低于投资、竣工、销售面积增幅。(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