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式小清新与嬉皮风格的完美融合,让拜县(PAI)这个深藏在泰北山峦的小镇变得独一无二。想要去往拜县,首先要忍受崎岖的山路。没完没了的弯道,曾让不少从清迈出发的旅行者吐到半途而返。
以嬉皮的态度趋于生活
从危地马拉的阿蒂特兰,到尼泊尔的博卡拉,再至泰国的拜县。有这么一群人以嬉皮的态度趋于生活,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的约束,他们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桃花源。后来,越来越多的旅行者也追随嬉皮士的步伐,拾掇旅程记忆。
说不上来拜县究竟有什么魔力,会让我们甘愿挤在aya并不宽敞的巴士里好几个小时,忍受随时会反胃的生理反应,跨越长蛇狂舞般的公路,只为来这座小城看一眼。
小小的拜县,总有新奇在角落。布满贴纸的红色邮箱,一直安安静静地站在路边。狗狗们肆无忌惮地睡在路中间,路过的人都面带微笑地绕行,生怕惊扰了它们的美梦。
走在拜县街头,欧美面孔明显比清迈要多些。虽然肤色不同,但总感觉拜县原住民和陌生过客并没有太多差异,同样以松弛的状态生活着。
巷尾有不少艺术家开的小店,有人在寄明信片,有人挑选冰箱贴。到了晚上,店老板们还会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夜市摆摊,靠一门手艺和审美力养活自己。
拜县街旁咖啡馆的陈设也很有特色,各种卡通造型,鲜艳的墙面,丰富的手绘图案。正值旅游淡季,午后客人并不多,但也许有趣的想法,正在煮咖啡和烘焙蛋糕的香气中诞生。
没有“杰克船长”的二战桥
最早萌生要去“二战桥”的想法,是因为看过一档旅游类电视节目,介绍说有位“杰克船长”的扮演者常年在此地与游客合影,和约翰尼·德普非常神似。可惜我们并没有遇见他。
后来还看猫力和瘦肉的“无国界壮游”视频,也有二战桥的场景。其实,只是一条和新桥并行的老桥,并没有想象中壮观,但也算是拜县的地标,墨绿色的钢结构辨识度很高。
看见桥下有几位少年在河里游水,羡慕他们对待生活的随遇而安。不会考虑有没有泳衣,更不在意河水是否干净,只是想凉快了就跳下河。
在骑小摩托到二战桥的路上,我们还认识了一位打扮很酷的朋友。尽管从外表上看,脏辫儿、纹身、唇钉都尽显狂野,但是实际上对人彬彬有礼,说话也很温和。
往返二战桥的公路上,从来不缺乏奇奇怪怪的元素。莫名可爱的巨型雕塑、废弃的铁皮车厢、画家的小木屋……仿佛闯进爱丽丝仙境,乐趣无穷。
当地民居也很有特色,大多都是淡淡的马卡龙色,最赞的是还有个舒服的小院儿。的确,生活在城市格子楼里久了,就会很羡慕这样“接地气”的美好居所。
黄色小屋与Coffee in Love
有人说没来过黄色小屋,就等于没来过拜县。这座黄色房子是为拍摄泰国电影《Pai in Love》而建的,如今俨然已成为拜县的标志性景点。
黄色小屋周围还点缀着不少文艺范儿的装饰物,比如复古自行车、白篱笆信箱、小矮人陶器等。围着小屋转了一圈儿,没走几步就走到了农田牧场,浓浓的田园生活气息弥漫开来。
黄色小屋旁边就是鼎鼎大名的Coffee in Love,被称为“最文艺的咖啡馆”。仅仅经过,你也会被路边醒目的红色LOVE几个英文大字给吸引,是很特别的存在。
梦想中的咖啡馆就是这般模样,窗外风光旖旎,一栋尖顶木屋,周边有精心打理的花花草草,空气中亦能闻到恋爱的气息。
咖啡馆视野极佳,田园如画卷,不浮夸,不喧嚣,小隐隐于野。没想到在距离中国千里之外的拜县,还能够体味到这种“道家思想哲学”,感受到属于内心的宁静。
我们找靠近露台的位置坐下,点了两杯冰饮。微风习习,满眼绿意,听周围的人用各国语言聊着天,忍不住想打个小盹儿。
来去匆忙旅程,真想在拜县扎下来生活一段时间。如同在清迈古城双条车上遇到的芬兰姑娘,大包小包地前往拜县,然后眼神坚定地告诉我们:I will stay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