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资本市场,迎来了很多深度的变化。IPO常态化、减持新规、全面监管从严,都在方方面面重塑这个市场的肌理。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17年底之际,推出2017年资本市场年鉴,全方面复盘资本市场在这一年中的各种变化,并展望新的一年的趋势。本期,我们将推出新股、并购重组、借壳、交易所债市四项报道。后续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对于IPO市场来说,2017年发生了很多改变。这一年,IPO的快速发行已成为常态化,IPO审核过会率不断走低。曾经随处可见的两位数首发涨停天数正在减少,打新收益率正在下降。
“新股赚钱效应减少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可能一级市场赚那么多钱二级没钱赚。首发打开涨停板的天数明显缩短,这种趋势很明显。不过预计明年不会有大规模的新股破发现象,只会陆续爆发出来。”近日,上海一家券商的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对数据的追踪分析发现,2017年以来,首发IPO连续涨停板数与涨停板期间收益率都在不断下降。随着IPO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变化,新股发行上市后的收益率在逐渐下降。换言之,IPO新股的赚钱效应在逐渐减弱。
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前11个月,首发新股连续涨停板数量平均为9.96个,较2016年下滑了27.30%。2016年上市首发平均涨停板数量是13.7个;2016年新股发行涨停板期间平均收益率为4.06倍,到今年11月底,平均收益率已经下降至2.69倍。
原因之一为IPO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曾经稀缺的IPO如今每月都保持高速发行。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16年IPO首发数量是248家。截至12月14日,2017年IPO首发数量是417家,较去年全年增加了68.15%。
但随着IPO供给增加,IPO过会率正不断走低。监管层审核从严亦成为共识。尤其是第十七届发审委上任以来,IPO通过率更是不断走低。11月份,IPO通过率更是低至51.43%。不过,从首发市盈率和企业募集资金情况来看,情况或并不糟糕。
2017年新股最快2天破板
通过对2016年以来IPO首发企业发行上市后连续涨停天数和平均累计最高涨幅,可对IPO市场整体收益情况有所了解。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2017年首发上市的IPO企业涨停板数进行统计,2017年IPO新股首发连续涨停板数量相对于2016年下降了27.30%。根据Choice数据终端,2017年新股IPO上市后平均涨停板天数为9.96个,低于2016年的13.7个。
从2016年度以来的月度数据看,2016年上半年,每月新股发行上市后平均累计涨停板数呈现增长的趋势,从2016年2月的10个逐渐增长到2016年6月的18.69个。2016年全年平均累计涨停板天数达到了13.7个,每月涨停板天数均在两位数以上。
这一态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尽管较去年相比一季度平均累计涨停板数已经减少,但依然保持在10个以上。一季度平均累计涨停板数为11.84个。
从4月份开始,新股发行上市后首发连续涨停天数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4月份,新股连续涨停板数已经降至个位数,为9.03个。5月-7月份连续涨停板天数均在9个以下,分别为8.37个、8.31个和8个。
直到8月份这一状况才有所好转。8月份,首发连续涨停板回升至9.41个,9月份重回双位数,达到10.92个,10月份保持在10.93个。但到11月份,首发连续涨停天数再度骤降至7.89个。
今年一季度,新股发行后平均连续涨停板数11.84个,第二季度进一步下降至8.74个。第三季度有所好转,提高至9.44个。
今年前11个月份,首发连续涨停天数在20个交易日及以上的个股有6只,占比1.4%。连续涨停天数在10-20个交易日的个股有172只,占比41.55%。首发连续涨停天数在10个交易日及以下的个股有236只,占比57%。
在今年年初,新股连续涨停板的个数均超过15个, 1月16日上市的至纯科技(603690)打开涨停板的天数达到了26天。2月初上市的康泰生物(300601)、德创环保(603177)打开涨停板的家数也分别为22天和19天。
但随后这一现象越来越少见。根据记者统计,在今年的1月份和2月份,打开涨停板天数最多的为26天,其次为22天。在自3月份以来,打开涨停板最多的天数仅为19天。到11月份,首发连续涨停板最多仅为16个。最快的仅两天就开板。例如今年3月31日上市的上海环境和8月9日的勘设股份均仅需两个交易日就打开了涨停板。
新股收益率在下降
随着新股的大量推进,其稀缺性在降低,赚钱效应也正在减弱。不仅打开涨停板的天数在缩短,新股收益率也正在下降。
根据Choice数据,选取首发后涨停板期间最高价与首发价格来计算新股发行上市后在涨停板期间的收益率,以分析IPO提速以来新股发行上市后收益率的变化情况。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2016年首发上市后涨停板期间平均收益率为4.06倍,今年前11个月首发上市后涨停板期间的平均收益率已经下降至2.69倍,较2016年下降了33.74%。
2017年一季度新股发行涨停板期间平均收益率为3.39倍,二季度平均收益率为2.18倍,三季度平均收益率为2.63倍,10月和11月两月的平均收益率为2.51倍。由此看出,今年以来,新股收益率正在不断呈下降趋势。
IPO新股供给量的增加让市场打新炒新的热度有所减弱,而打新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赚钱。
“新股赚钱效应减少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可能一级市场赚那么多钱二级没钱赚。如果退市制度一直没有推出来,未来A股就会像香港市场,很多股票会跌到一块钱之下,甚至是几分钱。”上海一家券商的投资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供给增加改变“新股盛世”
促使IPO连续涨停板个数和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在于供给的增加。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2016年IPO首发数量是248家。从2016年初开始,新增首发上市企业的数量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2016年第一季度首发上市企业有25家,第二季度43家,第三季度69家,第四季度111家。
进入2017年以后,IPO发行实现快速提速并开始常态化。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2017年IPO首发数量是417家,较2016年全年增加68.15%。一季度IPO首发数量是131家,同比2016年增长424%;二季度IPO首发数量107家,同比增长149%;三季度首发数量105家,同比增长52.17%。
从月度IPO首发数量来看,IPO首发数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提速,尤其在去年年底一度达到最高峰。2016年11月、12月新增IPO首发数量是39家、51家。2017年初,继续保持高峰发行。1月份首发数量53家,2月份因春节因素降至24家,但3月份再度回到高峰值54家。
随后,IPO发行一直保持高速常态化发行,但发行数量已从3月份的54家降至30余家,且一直稳定在35家左右。例如,4月份和5月份的IPO首发数量分别是36家、35家。6月份到9月份的IPO首发数量也分别是36家、35家、34家、36家。
但这一稳定数量至10月份开始打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一届发审委的上任,IPO首发数量也开始出现微降。今年前9个月IPO月均首发数量为38家,4月份到9月份IPO首发数量均稳定在34-36家。10月份第十七届发审委上任后,连续两个月的IPO首发数量均是30家,截至12月14日,12月份的IPO首发数量是14家。
平均募资规模下降16.11%
除了新增上市企业数量以外,新增上市企业首发募集资金来观察IPO的规模变化也能很好地反映市场变化。
根据Choice数据,去年全年IPO首发实际募集资金为1515.26亿元,今年截至12月14日首发实际募集资金1950.08亿元,增长28.70%。
从每月实际募集情况看,今年除1月和3月首发募集资金数量超过200亿元,剩余月份(剔除12月份)首发实际募集资金规模均在150亿-200亿元之间。前11个月的月均首发实际募集资金为169.55亿元。去年全年月均IPO首发实际募集资金126.27亿元。今年月均较去年增加34.28%。
但若对每家IPO企业的平均实际募资情况进行比较可发现,今年平均每家企业实际募资规模均小于去年平均每家企业的实际募资规模。
Choice数据显示,去年平均每家IPO企业实际募集金额为5.71亿元,而今年以来平均每家首发企业实际募集资金为4.79亿元,较去年下降16.11%。尽管从10月份之后IPO审核率急速下降,但募集资金情况似乎有所好转。今年前9月平均每家企业募集资金4.46亿元,从10月份资金每家IPO企业实际募集资金达到了5.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