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决定,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根据官方通稿,具体操作分两步:第一步,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上述几类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第二步,在降准当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降准释放的资金略多于需要偿还的MLF。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我们在2016年11月26日发布的文章《降准不是政策禁区,12月或是时间窗口》中,对通过MLF补充基础货币的弊端做了详细阐述,其一是,从期限上看,MLF等再贷款投放一般有明确的期限,而且期限较短,无法为商业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其二是,从利率上看,一年期MLF最新操作利率为3.30%,远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50%。
那么从官方通稿上可以看到,本次降准释放的资金,一部分是偿还MLF,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这可以算作是对过去扭曲的货币政策的矫正;另外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央行专门解释道,余下的小部分资金与4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这也意味着4月中下旬,央行将不再大规模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来对冲税收冲击。
因此,综上所述,本次降准,更多是矫正过去用“MLF替代降准”的货币政策操作,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但是银行的资金成本得到了降低,资金稳定性也得到提升,银行的流动性结构得到优化。
逻辑上可以理解,但是从市场实际走势上,我们发现近期银行间的流动性并不是非常紧张,债券市场收益率也大幅下行。我们在《金融去杠杆2.0:资金面呈现被动宽松》中提到,2018年1月份开始,债券市场收益率出现了快速下行,其中十年期国开债收益率由1月19日的高点5.13%下行至4月13日的4.58%,接近2017年11月初的水平;一年期国开债收益率由12月30日的4.68%下行至4月13日的3.74%,接近2017年8月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