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c3183fb0b66d45fb84c6f14dadf94a15.jpeg)
报名去山南的散团,目的就只有两个,一是看看拉姆拉措神湖,二是去桑耶寺走走。但最后因为雨雪天气,前往拉姆拉措的山路结冰,司机改道,只能换了行程。对于四月的季候,西藏还有雨雪天气这很正常,我倒没什么抱怨的,只是去了桑耶寺之后,我才突然感到羞愧,乃至羞耻——一年一次西藏,第六年进入西藏之后,我才发现自己这六年入藏才只是开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dc94fbf0507c4a72a92154421143254c.jpeg)
桑耶寺是山南旅游最后一天的景点之一,还有一个羊湖。但这一天是我的生理期,我只能在寺院外头转转,至于佛殿里头,我连靠近门口的勇气都没有。我一直不敢确信自己对佛教究竟有没有信仰可言,但我敬畏它这一点是千真万确。司机留给我在桑耶寺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可偌大的寺院,即便在外头转一转,也不够看两个小时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382edcb9443344d5b731b26b53a43298.jpeg)
车上的其他游客在司机的提醒下,还没有走到殿堂,就都纷纷脱帽摘墨镜,生怕是得罪了佛祖,破坏了宗教意识。只剩下我一个人背离殿堂,朝更外围走去。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c2e22b6125cb415a830ada395104efea.jpeg)
四月下旬的山南,粉白或粉红的桃花依旧盛开,而在山南除了林芝有名的桃花,山野寺院之间生长的许多开着小白花的树也是颇多,而且整个造型就更人工修剪过的一样,规范整齐,这好像是深受藏人的虔诚,僧人的佛法所渲染,就连植物都充满了造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90b822ebaa33423ea7861a5c7fdad9da.jpeg)
桑耶寺给我的初步印象是空境的,大概是与游客稀少有关。它没有围墙,看似也没有院子,佛塔殿堂楼阁都在自然当中,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几座白色建筑便就是桑耶寺的一部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d7926bcd8c934e7d869aeb1ad47aa3a2.jpeg)
这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佛教寺院,凝聚着宁玛派,萨迦派,以及格鲁派,始建于公元8世纪的吐蕃王朝。在赤松德赞,寂护大师和莲花生大师的修建与支持下完成建造,是以古印度波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提寺为蓝本兴建的,虽然后世因为火灾而多次重建,但建筑格局始终保持了初建时的风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031108f0c67c4435a1ac8785dfff3707.jpeg)
而这三人也被朝圣者们称为“师君三尊”。当时的桑耶寺建成之后的发展,以致佛教在赤松德赞时期战胜了苯教而立足于吐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324fa9dadd3b4431bf296b2ce9a95e61.jpeg)
当我们看今天的桑耶寺的时候,不禁发现这寺院内有黑塔,绿塔,以及白塔,红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的寓意。桑耶寺是以金大殿为主体,但我不能进去,也没有走近,只是远远看了几眼。更多的时候,走在寺院边缘,与它保持距离,又想靠着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86fadd3e0f9d4c539179c134ece3e50a.jpeg)
听回来的其他游客说,寺院的中心佛殿风格很古怪,并非是统一的藏传佛教的模样。但其实这一座具备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185999ab05b540c981d7705aca8e7205.jpeg)
这是一座居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海布日神山脚下的寺院,历来深受藏人和朝圣者的虔诚朝拜。但若去桑耶寺走走,就不得要去一趟青朴修行地。说来惭愧,早闻青朴,却不知道它就在山南——也便有了我六年来第一次对西藏产生遗憾之情,由于这次是跟团进行山南旅游,所以青朴修行地根本无法前往。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51f52f40d2194e428a2dfa782d302512.jpeg)
回到拉萨之后,我特地去打听没有专门只去桑耶寺和青朴的行程,最终的结果是我自己得找司机和车,单独去一趟,但我在拉萨只熟悉的藏族司机突然去了阿里。这一次,我有了遗憾,对自己这六次入藏感到羞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90dc05dc85c040a8a64545e10cb37893.jpeg)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时机,但遗憾意味着不够成熟。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这第六次进入西藏,其目的就是为了亚东,当然源于《天·藏》这本书。但亚东因为修路,司机考虑到行程安排不周到,影响我的旅途心情建议我明年前往,所以我改道去了山南,接着发现桑耶寺和青朴。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24cfa53c4d4f4e35b6b99291f6c06558.jpeg)
青朴修行地位于西藏山南桑耶寺东北15里的纳瑞山腰,平均海拔4300米。据说青朴周围的山峦多数是黄土色的荒山秃岭,惟有在这修行地一块,却是树木葱绿,野花遍开,溪水潺潺,鸟类群居,这一点在《苦修者的圣地》中便可以获知。佛教大师寂护、莲花生等高僧大德先后在这里修行,留有众多圣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9ddcde5643a34801b286ff71d28791d5.jpeg)
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结束时,有许多经卷都被埋在这里。因此,青朴与桑耶寺共负盛名,藏人认为到了桑耶寺而不去青朴,就等于未到桑耶。相传,青朴修行地的大山里曾有108座修行山洞、108座天 葬台和108处神泉。如今依旧有不少远道而来的苦修者在此潜心修行,很多藏人乃至游客都将这里视为圣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9cd5050fd9764e4b826207347d3fac76.jpeg)
当我在仓姑寺茶馆一边喝茶看《苦修者的圣地》的时候,茶馆里的觉姆在一边洗杯碗,一边诵经,这给我的触动十分震撼。而书的作者几番入青朴的心历过程以及所发生的故事,遇见的人和事物都令我动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347ce20b72164e3a9158f2ab04d8a651.jpeg)
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喇嘛丹增和阿尼德钦,他们是青朴山上的密修伴侣,也为后来的青朴作出了许多贡献。山上有一座“温杂拉康”的寺庙,便是他们所建成。这是一对来自青海的朝圣者,双双出家,四处云游,最终选择了青朴作为终身归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f711cb8e77234c01aadc04f86fb4fe48.jpeg)
而作者与他们之间的情谊,也是令我向往。
青朴就像是一个仙境,所有在苦难中修行的人都纷纷来到这里,但这里没有繁华时代的气息,它的仙境来自于自然的魅力,一派绿水青山,鸟语花香。但我还没有机会前往,我只能以文字来想象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环境的仙境,才使其成为一处圣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f66db4b5a49544ccb03f9e5d21e804c6.jpeg)
据说,在青朴修行,念一遍六字真言,胜过别处念百遍,在青朴修行一天,功德胜过在别处修行一年。这也就像书中所惊叹的那样,即便是不识字的文盲,手持转经筒转经的时候,就已经在修行中。在一片诵经声中,也会慢慢熟读起来。所以它吸引了无数朝圣者,就连突然顿悟的放牛羊的老人,也会舍下一切来此修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1b895103080b44b8aaa7aff0d95901c2.jpeg)
就像母亲信奉基督教,母亲识字不多,她人生中会写的第一个字是她的姓,第二个字是她的名字,这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母亲突然要求我教她自己的名字。记得有一次陪同母亲去教堂的时候,她认真唱教会的歌,宣读经文的样子令我吃惊,动听,而且流畅。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f32345182df54f1795598f1f8bd943c9.jpeg)
教友送给她一本《圣经》,母亲有空闲就去看看,但里面的字她不识几个,于是她去买专门录有圣经语音的磁带(大概是部分内容)。每天午饭晚饭之前,她会一个人默默的关上房门,面对着墙,跪地祈福,为我。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8828b18d6490441ca9800fc838f0276e.jpeg)
虽然我确信自己不信仰基督教,但母亲经历苦难而生出的信仰令我佩服,信仰事大,宗教事小。
当我放下书,离开茶馆走在八廓街追随着朝圣者的脚步转经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我每年来西藏究竟为了什么?为了信仰,跟母亲一样是具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信仰。这一点可以去肯定了。那么我找到了吗?不,在前往桑耶寺,惊觉青朴之后,我对于西藏的认知属于才刚刚开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abac6b4a7eb2444a8bec565002e949e2.jpeg)
所谓信仰,有时候就跟艺术,哲学一样,它离不开宗教(但宗教和哲学往往又是分野的,一个是信仰,一个是怀疑),不论信奉哪一种派别。因为宗教,艺术达到饱和崇高的境界,耶稣是上帝,但也是一个艺术家,是诗人。释加牟尼是佛祖,他的苦修之旅也有艺术性。不论圣经,还是佛经,都具有文学性,哲理性,以及艺术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0/9dc8515e4a614046b5a0af8c91d9d4ea.jpeg)
也许是《苦修者的圣地》影响了我,尤其是我去过桑耶寺之后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青朴充满向往,就像我读完《天·藏》,就对亚东产生了向往。所以,明确自己的信仰,我可能要从最初的认知了解开始。它不一定具有宗教性,但一定离不开宗教。